普里埃内

更新时间:2023-07-30 12:17

普里埃内 (英文Priene,古希腊文Πριήνη, Priēnē),是古希腊时代的重要城市之一,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修建于公元前4世纪的普里埃内以前是一座海岸城市,后来由于泥沙淤积,远离了海岸。

地理位置

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距离艾丁城67公里,距离另一座历史名城米利都只有25公里。它坐落在爱琴海海岸的山坡上,距离海平面380米,可以俯视附近的所有海面,地势险要。由于附近的梅恩德河带来了大量的泥沙,致使海岸线向前推进,普里埃内的遗址距离海岸16公里。

城市构造

城墙和街道

普里埃内是典型的雅典爱奥尼克式城市。全城建筑在山坡上的四个台地上,被厚达2米的城墙包围,城墙上有用于瞭望和射箭的塔楼。城内有纵横垂直的街道,把整个城市分割为数十个正方形的区域。这是因为整座城市的规划和修建都是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没有做太多规划,就形成了网格状布局。全城位于海边的陡坡上,最大高度差90多米,因此街道多呈阶梯状。

全城拥有东西走向的宽街7条,宽度为6英尺,南北走向的街道15条,宽度为4英尺。

主要建筑

城中的山坡上有德米特神庙,另外有希腊式的中心广场,用于召开公民会议和进行贸易活动。城中还有雅典娜神庙和竞技场。其余地区为居民区。全城高低错落有致,十分壮观。

居民区

被街道分割出的方块区域就是居民区。每个方块又被分割成两行八列的条状区域,每个区域是一户人家。每户人家外围砌有高墙。中间有庭院,用于采光和通风。庭院尽头是居住的房屋,房屋都是迈锡尼风格的庙宇形态建筑。庭院的侧翼是用于饲养动物的棚圈以及用于加工小工艺品的作坊。当地人的家具陈列很简单,每件家具都可以用作不同功能。

中心广场

普里埃内拥有希腊式的广场(Agora)。广场位于城市中间,用于进行集会、宗教活动和贸易活动等。广场两侧是长条形的柱廊(Stoa),长达125米,用于储存货物以及避暑。广场外围分布有各种神庙以及鱼肉市场。

发展历史

建成

公曾经普里埃内所在地是河流下游的一个沉降湿地,土壤肥沃,森林资源丰富,且地势险要。公元前10世纪,希腊人某部(估计是米利都人)开始在附近殖民,建立了早期的据点。公元前7世纪的地震摧毁了这些据点,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开始在当地重建家园,公元前5世纪,人们移居到海边的山坡上。普里埃内开始形成。

城邦

公元前4世纪,普里埃内成为一个城邦国家,并且加入了爱奥尼克联盟。它的疆域除了米利都海湾南部和梅恩德河三角洲以外,还包括附近的一些土地,大抵是夹在底比斯和米利都之间。

繁荣

公元前350年,波斯帝国的一位总监决定在这座地势险要的山上建立属于波斯的城市。波斯的摩索拉斯王同意在当地建城市,并且要形成一个永久性的深水港。但是直到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人占领了这里之后,建设才真正开始。亚历山大大帝亲自监督修城,并且请了当时最好的建筑师修建雅典娜神庙。普里埃内建成后,成为了附近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交通中心,是地中海东岸的一颗明珠。此后的5个世纪,普里埃内都非常繁荣,常住人口达到4000以上。

衰败

公元2世纪,这里的泥沙淤积已经非常严重。因此人们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曾经被誉为“永久深水港”的港口。从此,普里埃内的人口大量下降,之后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村落。12世纪后普里埃内被土耳其人占据,并被人称作“力士参孙之城”。1204年,一个当地富豪宣称自己是城主,但很快被尼西亚帝国占领。之后普里埃内转手给拜占庭,但是人口持续减少,经济衰败。13世纪废弃。

考古发现

19世纪,人们开始对普里埃内进行考古发掘。古城保存得比较完好,花岗岩的建筑几乎完整保存。由于普里埃内是典型的爱奥尼克式城市,对古希腊以及罗马、欧洲的城市发展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里成为了重要的考古中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