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3 23:41

景(拼音:jǐng、yǐ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京声,本义指日光。“风景”本指风与日光,后凝固成复合词,指景色。有光才能成影,“景”引申出阴影的“”。阴影的“影”本来就用“景”表示。景也有大土堆的意思,又指大。北京“景山”就取此义。

文字源流

形声字。图1是战国文字,上部是“”字,作形旁,表义,表示与太阳有关;下部是“”字,其古字形像高大的建筑物,于此作声旁,指示这个字的读音。“景”的本义是日光,但古说“景因光而生”,意即影子因光线所照射而生,所以上古以“景”作“影”,“景”便是“”的初文。直至东晋初年,葛洪所写的《字苑》一书里为“景”字加上了“彡”旁,才出现了“影”这个字。

日光照射处有形色可玩赏的谓之“景色”或“风景”“景致”“景物”,这是由日光引申来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景可独用为词,也可作构词成分,如“景色”“景观”“景点”的“景”,就都是语素

景由风景还引申为情景、情况的意义和用法。如一年收成的情况叫“年景”。“景况不佳”的“景况”也就是“景遇”,指说事物的各种状况或人的生活境遇。对情况(数量、时间)进行估计时多用“光景”。景另有敬佩、尊敬义。如“景仰”。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日部】居影切(jǐng)

光也。从日京声。

说文解字注

(日)光也。日字各本无,依《文选·张孟阳〈七哀诗〉》注订。火部曰:光者,明也。《左传》曰:“光者远而自他有燿者也。”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处物皆有阴光如镜,故谓之景。《车舝》笺云“景,明也。”后人名阳日光,名光中之阴曰影,别制一字,异义异音,斯为过矣。《尔雅》《毛诗》皆曰:“景,大也。”其引伸之义也。

从日,京声。居影切,古音在十部,读如姜。

广韵

居影切,上梗见 ‖京声阳部(jǐng)

景,大也。明也。像也。光也。炤也。又姓,齐景公之後,後汉有景丹。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景;康熙笔画:12;部外笔画:8

《唐韵》《正韵》居影切。《集韵》《韵会》举影切。竝音警。《说文》:光也。《释文》:景,境也。明所照处有境限也。

又《尔雅·释诂》:景,大也。《诗·小雅》:以介景福。笺:受大福也。

又《诗·小雅》:景行行止。笺:景,明也。

又《诗·小雅》:景行。朱传:大道也。

又《博雅》:景景,白也。《篇海》:韶也,又像也,慕也,仰也。

又《诗·鄘风》:景山与京。传:景山,大山。

又山名。《诗·商颂》:景员维河。朱传:景,山名,商所都也。

又衣也。《仪礼·士昏礼》:妇乗以几,姆加景。注:景之制如明衣,加之以为行道御尘,令衣鲜明也。景亦明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晴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

又风名。《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

又姓。景差,见《史记·屈原传》。

又《广韵》《正韵》於丙切。《集韵》於境切。竝音影。物之阴影也。《诗·邶风》:泛泛其景。疏:泛泛然见其影之去往而不辨。《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测土深,正日景。《释文》:景本或作影。《佩觽》:形景为影,本乎稚川。

又《韵补》叶举两切。夏侯湛《抵疑》:黎苗之乐函夏,若游形之招惠景。叶上响。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小”的第二笔楷体是点。“曰”窄、扁,“京”宽、大。“曰”,居上居中。“京”,“亠”的横笔在横中线上侧;“口”,㇕(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下侧;“小”居下居中,亅(竖钩)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