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马驼鹿

更新时间:2024-07-01 22:52

智利马驼鹿(学名:Hippocamelus bisulcus)是鹿科、马驼鹿属的两个物种之一。雄性头体长140-175厘米,雌性头体长140-157厘米;肩高80-90厘米;体重40-100千克。它们有一个大而黑的鼻子,眼睛小,大耳朵内侧有白色皮毛。身形较短;雌性马驼鹿比雄性体型要小。雄兽头上长着长有两个长约30厘米的分叉鹿角,全身的毛在冬天为黑棕色,夏天为灰棕色,颈背具有深棕色的鬃毛。

形态特征

智利马驼鹿是鹿科马驼鹿属的两个物种之一,雄性头体长140-175厘米,雌性头体长140-157厘米;肩高80-90厘米;体重40-100千克。它们有一个大而黑的鼻子,眼睛小,大耳朵内侧有白色皮毛。身形较短;雌性马驼鹿比雄性体型要小。雄兽头上长着长有两个长约30厘米的分叉鹿角,角的枝杈间互相融合,形成侧扁掌状或叶状,雌兽虽不长角,但在相应部位略有突起;喉部具1个悬垂体,上面生有束状长毛;主蹄大,呈椭圆形,侧蹄细长触地面;此鹿种有一个奇怪的站立姿势,腿很短,后肢出现弯曲。

全身的毛在冬天为黑棕色,夏天为灰棕色,颈背具有深棕色的鬃毛。粗糙的褐色皮毛在夏天又短又黑,但在冬季会长长,可在风寒温度达到零下50摄氏度时起到保温的作用。

栖息环境

生活在安第斯山脉崎岖的地势和陡坡上,栖息于森林和灌木丛开阔的区域。

生活习性

智利马驼鹿是群居物种,群落数量视情况而定,一般为2-3头,有时多达11头,但以往可以超过100头,至21世纪5头以上的族群已经很难看到。群落主要为雌鹿及幼鹿,雄鹿是独居的。在某些地区,栖息活动范围可达数百公顷领域。夏天时,它们会栖息在高海拔的地方,随着冬天的来临会垂直迁徙到海拔较低的地方的,逐步下移至森林河谷。这样在不同的季节可避免暴晒和深雪严寒。

马驼鹿是食草动物,和牛科的其他动物一样,有四个胃室内,主要吃草本植物,食物以灌木、莎草科植物、地衣和树上的新芽为主。它生性羞涩、灵活,听觉十分发达,通常是一种无声的物种,但偶尔也会打鼾和发出呼噜声。

分布范围

智利马驼鹿曾广泛分布在安第斯山脉南部和巴塔哥尼亚,20世纪末仅限于安第斯山脉南部较偏远的地方,仅零散分布在阿根廷南部和智利一带。

繁殖方式

在交配季节,雄性可以与任何已经发情的雌性交配,检查它们的尿液,看是否已经准备好。此时雄性接近雌性,用形体动作显示姿态并讨好它们,然后低下头来用下唇蘸雌性尿液,测试进入口腔器官的信息素。雌性在怀孕200-220天后生产一头小鹿,生产时会离开族群,带着小鹿在林间隐蔽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以躲避食肉动物和群族中其他成员对小兽的伤害,直到小兽有能力自己隐藏。幼仔5个月左右断奶。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10月21日——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种群现状

智利马驼鹿出现在分散的亚种群中,据报告密度范围为每平方千米有0.02-5.66只鹿,平均为1.25(n=17)(2000 年),然而,一些估计包括无人居住的地区。Wensing在2005年在智利沿海测量了每平方千米有8.64只鹿。据估计,由于种群数量减少了99%以上,分布面积减少了50%以上,智利的智利马驼鹿数量不超过1,000只(Drouilly 1983年),阿根廷的数量不超过500只(Flueck和Smith-Flueck 2006年)在阿根廷,剩下的智利马驼鹿居住在安第斯山脉1,850千米长的地区,大约有50个亚群,这些亚群大多是分散的(Flueck和Smith-Flueck 2006年)。2006年,估计有101个智利马驼鹿亚群,但其中60个只生活在8×8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而另外15个亚群则生活在8×1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在这65个亚群中,67%位于保护区之外(Vila等人,2006年)。在智利,大多数智利马驼鹿种群集中在巴塔哥尼亚沿海地区,那里仍然以几乎连续的形式存在着广阔的栖息地。然而,大陆向北碎片化程度增加。智利只有少数智利马驼鹿亚群似乎是稳定的(塔曼戈和卡斯蒂略国家保护区、托雷斯德尔潘恩国家公园、一些南部沿海亚群)。智利中部的一个亚种群一直在下降(Povilitis 1998年),但大多数亚种群的趋势尚不清楚,或者只有在局部灭绝明显时才变得清晰。尽管在智利和阿根廷的一些地方目击事件有所增加,但尚未表明这是由于数字反应造成的。

马驼鹿自1976年就已处于濒危,其主因是砍林、栖息地分散、入侵物种及被猎杀。尽管智利马驼鹿在智利和阿根廷受到全面保护,但是大部分的智利马驼鹿分布在保护区之外。而且就算在保护区内,法律也很少被执行。对此,人们也采取了紧急保护措施,包括提高人们对于智利马驼鹿困境的认识、促进私有保护区域的建立、转移在国家公园的牲畜以及圈养繁殖。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世界濒危动物红色名录显示,美洲大陆一共生活着21种本地鹿种。其中,物种保护问题最为严峻的就是马驼鹿,它正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至2008年世界上存活数量不到2000只。

最近几个世纪,由于过度捕猎,栖息地改变,为发展畜牧业而使栖息地被侵占,以及疾病等原因,马驼鹿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如今,这种独特的哺乳动物以小群体的形式分散居住在一些较偏远的地区,每个群体由2至3个马驼鹿组成。当然,也有个别的马驼鹿选择独自生活。

2010年,智利和阿根廷签署了《马驼鹿保护理解备忘录》。这个备忘录的建立衍生出了一个“两国行动计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加强与马驼鹿共处的居民的相关工作,加强重点行动的创建工作,以及加强马驼鹿常见问题的监测工作。

自2013年3月起,纪录片《马驼鹿,物种的阴影》开始拍摄。该纪录片由阿根廷的AngelitoCruzDiablo和智利无政府组织Aum n联合制作的。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也出现在了纪录片中。经过整整一年时间的拍摄,这部纪录片希望向大家展示马驼鹿不同的生物循环和周期,记录下了一些之前未曾用电影摄影机进行拍摄的瞬间和时期,比如马驼鹿的发情期以及它的怀孕过程等。

智利于1996年通过了第19473号法令,禁止对马驼鹿进行狩猎、持有、私藏、捕获、运输和销售。几年前,主要负责管理自然公园的智利国家林业公司(Conaf)也开始实施《马驼鹿国家保护行动计划》。正是由于这个计划的实施,使得马驼鹿可以在智利的13个国家公园里接受照顾和保护。同样地,在阿根廷,也有6个公园对马驼鹿提供相应的保护。大家都希望,这些措施可以阻止这个羞涩而灵活的物种的消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