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3:16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斯腾伯格认为,最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它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即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即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
智力包括三种成分(component )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metacomponent)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 )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收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问题解决时所使用的策略。
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新任务是个体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新情境是一种新异的、富于挑战性的环境。当遇到新问题时,有的人能应对自如,有的人则不知所措。在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存在相互作用。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动许多操作化的过程。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如果个体不能有效地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运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就会导致信息加工过程的中断,甚至使问题解决失败。斯腾伯格认为,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完成复杂任务时两个紧密相连的方面。当个体初次遇到某个任务或某一情境时,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就开始了,在多次实践后,人们积累了关于任务或情境的经验,自动化的能力才开始作用。
智力是指获得与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当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时,就是不适应。当个体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另一种和谐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重新塑造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而不是适应现存的环境。
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 。根据这种理论编制的能力测验,能测量出人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因而对深入了解能力的实质,促进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