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疖

更新时间:2023-09-09 22:02

暑疖,中医病名。 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的化脓性疖肿。又称“痱毒”或“热毒”。此症以小儿及新产妇为多见,好发生在头面部。多发于夏季。相当于西医病名多发性汗腺脓肿。暑疖虽是小病 ,但不及时治疗 ,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名词解释

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的化脓性疖肿。又称“痱毒”或“热毒”。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特点,与西医病名多发性汗腺脓肿基本相同。

病因

是因感受暑毒或天热汗泄不畅 ,暑湿蕴于肌肤而发。

病机

暑热侵犯,日久化毒,毒壅血瘀,热肿生腐,形成暑疖。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 初起,患处皮肤潮红,继之发生肿瘤,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在1寸左右,有黄白色脓头,疼痛加剧。

2. 3至4天后自行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后疼痛减轻,有的不治自愈,有的伴有轻茺发热,全身不适,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症状。

3. 重者少则几个,多者数十个,有的簇生在一起,状如星布,破溃后脓水淋淳成片,并发浸淫疮(湿疹),局部潮红胀痛,伴全身不适,寒热头痛,口苦咽干,心烦胸闷,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状。

二、病证鉴别

1. 蝼蛄疖 疮形、肿势虽小,而根脚坚硬,溃破虽出脓水,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后,过一时期还会复发,往往一处未愈,他处又生;或疮大如梅李,相联三、五枚,溃破脓出,其口不敛,日久头皮串突。

2. 疖病 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可在一定部位有儿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经年不愈;也有在身体各处散发,一处将愈,他处又起,或间隔2周,月余再发。

辩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暑疖以夏秋季节发病、红肿痛为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本病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需兼清暑化湿。辅以外治法。

三、证治分类

1. 热毒蕴结证

证候:轻者疖肿只有1-2个,也可散发全身,或簇级一处,或此愈彼起,或伴发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2. 暑湿蕴结证

证候: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单个或多个成片,疖肿红、热、胀、痛,抓破流脓水;伴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味

常用药:连翘、花粉、赤芍、银花、甘草、滑石、车前、泽泻。

其他疗法

外治法

1.暑疖轻者初起可外贴拔毒膏。

2.若破溃后可用纸捻沾少许提毒生肌散插入疮口内,外贴拔毒膏。视脓液多少每日或隔日1换,一般2至3次即愈。或用二味拔毒散(雄黄、白矾各等量同研细粉)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后涂患处,随干随涂,不拘次数。

3.亦可用六神丸适量研成细粉后加入适量米醋内涂患处,日不拘次数,随干随涂。

转归预后

暑疖若及时治疗,正气较强者,一般预后良好。暑疖虽是小病,若不及时治疗 ,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预防调护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

2.夏天不要让小孩到炎日下玩耍,出汗后不要立即用凉水擦洗。

3.少吃辛辣厚味的食品,少吃奶粉或奶制品。

文献摘要

1.《医源资料库》:暑疖,病名。指夏季发生的化脓性疖肿。

2.《外科启玄》:夏日受暑热而生,大者为毒,小者为疖。令人发热作胀而痛,别无七恶之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