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03:05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是暨南大学的二级学院。
1908年春,暨南学堂开设中学,添聘教员,购置理化仪器、博物标本。
1918年,暨南学堂复办,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暨南学校章程》将理科课程作为其中的教授内容。
1919年正月,暨南学校将原有的补习科改办为中学科,分为四个年级,自三年级起分设文科和理科。
1923年起,暨南各部陆续迁到上海真如后,仍称国立暨南学校,高中部设有文理科专业。
1927年,国立暨南大学成立后,理学各学系的创设与招生工作依次展开。
1929年,原来分设自然科学院和农学院的计划放弃,而改设理学院,下设数学、物理学、生物学3个学系,翌年增设化学系。
1932年3月3日,暨南大学真如校舍为敌军所占,理学院因此在广州和上海租界同时办学。9月,上海外国租界、苏州、广州三处学生回到真如上课,理学院“仪器标本损失殆尽。复课后,经费支拙,难复旧观”。
1932年9月,国民政府教育部调整文、理、商三院学系设置,理学院设立数学系、物理系和化学系,生物学系停办。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事发生,暨南大学真如校区几被夷为平地。理学院随学校迁入上海外国租界继续办学达四年。
1938年1月,学校奉教育部令将数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数理学系。
1941年夏,学校在闽北建阳设立分校,选择当地童游乡的文庙为校址,10月开始招收文、理、商3院9系新生240余人。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日军侵入租界,理学院师生在上完“最后一课”后随学校南迁福建建阳。
1946年6月,理学院师生随学校复员回沪。
1947年8月,教育部核准历史地理学系分为历史学系(隶属文学院)和地理学系(隶属理学院);数理学系分成天文数学系和物理学系。至此理学院学系增至5个,分别是天文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地理学系、人类学系。
1949年7月,《解放日报》刊出六大任务,理学院学生提出口号,张贴标语,倡导合并。8月2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表军教字第一号命令,将暨南大学恢复为华侨高级学府,理学院并入交通大学、地理学系并入南京大学、人类学系并入浙江大学,国立暨南大学理学院暂时停办。
1958年9月24日,暨南大学正式在广州重建,设置3个为理工学系:矿冶系(设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金4个专业),水产系(设淡海水养殖、工业捕鱼、水产加工专业),航海系(设驾驶专业和轮机专业)。
1960年后,学校调整办学方向,理工诸系仅余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
1970年3月5日,广东省革委会正式下达撤销暨南大学的通知,数学系、物理系合并到广东师院,生物系合并到中山大学,化学系合并到广东化工学院。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复办,理工学科恢复了数学系(数学专业)、物理学系(物理学专业)、化学系(化学专业)、生物学系(生物学专业,1978年未招生),附设1年制的理化中专班(只办1期)。
1981年,增设计算机科学专业。
1983年,增设无线电电子学、环境生物学等专业。
1984年,将计算机科学专业从数学系分出,独立办系。
1985年2月,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成立。同年,增设食品化学专业。
1993年秋季起,理工学院和全校学生一起实行标准学分制。9月起,安排教授、副教授给本科学生上基础课;成立了专家听课组,建立校、院、系领导的听课制度,并开展课堂教学评估。
1994年,理工学院增设信息工程专业。
1997年,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获批成立。
1997年5月,数学力学研究所更名为应用力学研究所。
1999年3月,学院原有的生物工程学系、化学系、生物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生殖免疫研究中心、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水生生物研究所共2系5所(中心)独立出去,组建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2000年5月,土木工程系成立,同年,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获批。
2001年4月,学院原有的数学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独立出去,组建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至此,理工学院原来的教学系仅剩下物理学系。6月,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系成立。
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批成立。
2003年3月,环境工程研究所成立,7月,光电工程研究所成立,同年,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获批设立。
2004年4月,土木工程系更名为力学与土木工程系;6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同年,食品质量与安全、工程力学2个本科专业获批成立。
2005年4月,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成立;5月,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成立,光电工程系成立。
2006年,建筑学本科专业获批招生。
2007年,光电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获批。
2012年,物理学系增设材料物理本科专业。
2014年2月,环境工程系从理工学院剥离,并以此为基础成立环境学院。
2016年1月20日,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院成立。4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部分人员从理工学院剥离,同时,化学系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剥离,以二者为基础组成了化学与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另一部分人员组建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直属学校管理。6月,力学与土木工程系从理工学院剥离,成立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11月19日,大族-暨南大学激光技术研究院成立。
2018年1月,光学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月11日,暨南大学-圣晖莱太阳能技术研究院成立。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理工学院设有3个教学系,开办6个本科专业。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理工学院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个、广东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光学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信息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点:物理学、光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计算物理、物理电子学、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光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食品工程、光学工程
广东省重点一级学科:光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理工学院有职教工15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正高职称教师33人,副高职称教师51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62人,有博士学位教师11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陈星旦
中国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丁郁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石磊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汪勇、白卫滨
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团队带头人:汪勇
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白卫滨、方俊彬、麦文杰
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麦文杰、卢惠辉
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汪勇、方俊彬
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自然科学):卢惠辉
广东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麦文杰、卢惠辉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理工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广东省教学中心、2个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广东省精品课程1门、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有广东省本科名牌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等5个。学院在国际学院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全英教学专业,并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建设“2+2”信息工程专业。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食品安全概论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教学中心:广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光电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水产品安全高效养殖与综合加工”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广东省精品课程:食品安全概论
广东省品牌专业:信息工程
广东省特色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广东省重点专业:应用物理学
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理工学院拥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粤港联合创新平台1个。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现代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可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粮油副产物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晶体材料和晶体激光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食品安全分子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真空薄膜技术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油脂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食品副产物增值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真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可见光通信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真空薄膜技术与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萨斯喀切温大学“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食品安全”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油脂加工与安全”联合实验室
粤港联合创新平台:烘烤食品安全粤港联合创新平台
2005-2019年,理工学院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获批科研总经费达3.8亿元,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5项,获批经费达9172万元。在2014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获批经费达1158万元,获批的项目数及经费均居全校各单位之首。2017年,理工学院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5项,共获批资助19项,立项数排名全校第2位。2019年,理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类项目18项。其中,获批重点项目1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际交流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9项。其中陈振强研究员团队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批资助302万元;汪勇研究员团队申报的重点国际合作项目,获批资助235万元。
2015—2018年,理工学院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共发表A1类论文324篇;共申请专利478项,授权专利284项。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2015年以来,理工学院在研各类项目152项,在研项目总经费达1.5亿元,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69项,经费达4646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际收录论文704篇,其中,发表SCI 1区、2区收录论文324篇;申请专利134项,授权59项,转化发明专利12项;获批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十余项。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理工学院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均派出部分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科研合作,并接纳中国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前来访问、讲学。
院徽由“理”字、“工”字与“鼎”作为核心设计要素,体现了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的涵义和属性。
“鼎”象征着理工学院踏实严谨的学风与雄厚的教学实力,传达了“一言九鼎,诚实守信,努力拼搏,问鼎科学巅峰”的治学精神。“鼎”意为鼎力旺盛,革故鼎新,表明学院师生沉博刚毅、众志成诚、锐意进取的精神。“鼎”字形中融入“理工”二字,突出理工学院特色;
图形整体寓意为:方鼎在内,代表理工学院坚持以法执教之坚决;圆形于外,表代表理工学院办学灵活圆融之变通。方圆结合,表明理工学院教师追求方正严肃、大气磊落与海纳包容、智慧圆通的统一。
尚德明理、笃学精工、求真务实、兼怀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