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

更新时间:2022-01-13 17:22

曲子是一种韵文形式,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相对于“歌”而言,音乐中常用“曲”或“曲子”表示非歌曲形式的音乐作品。描述歌曲时,也可表示歌曲的曲调。

分类解释

1、乐曲,歌曲 [music of song]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曲终收拨。

五更转曲。——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不复能终曲。——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 qu,a type of verse in singing]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出处

曲子是词的最初的名称。1898年在敦煌发现的以盛,中唐为主要创作年代的词集便叫做《云瑶集杂曲子》,这个曲子不是乐谱的记录,而是歌词的编集,可见曲子乃是座位次的名称二使用的。白居易在起《忆江南》调行下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曲子作为词体的名称不仅在盛唐,中唐时期流行,而且在词体有了其他新的名称后,依然在一些场合被使用。

曲子通常表示为城镇集市中广泛用于填词的民间常用曲调。一般来自经过长期流传、选择加工的民间歌曲。隋唐五代称为曲子所填歌词称为曲子词。曲子的特点:来自民间,有配乐形式是长短句的,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2.表现的内容广泛且丰富。有抒情写景、有反映社会的、描写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歌曲的等;3.音乐新颖且富有生气,形式自由。节奏活泼歌词接近口语。曲子的应用从应用范围来看:曲子有用于说唱的;有用于歌舞音乐的,也有用于扮演“戏弄”的。曲子创作有两种不同的形式:1.“由曲定词”,即把已有的曲调配上新词,也叫“填词”;2.“依词配乐”,即根据新的歌词创作新曲调,叫作“自度曲”。

陕西曲子

陕西曲子,又名“清曲”“眉户”“坐唱曲子”“板凳曲子”“迷胡”“闷葫芦”等,是陕西地方戏曲的一个重要剧种。“清曲”称谓的早期史证是宋王灼的《碧鸡漫志》和《朱子语类》。《碧鸡漫志》载:“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朱子语类》载:“古乐府是诗中之泛声,后人怕失那泛声,逐一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可见,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诗,诗变为词,词变为曲子,故曲子产生年代应早于盛唐。明代文学家朝邑韩苑洛诗句“户妪杜媪犹素歌”中“素歌”即“清曲”,俗称“曲子”。陕西周至、户县、武功一带今日还流传着“康状元(康海)演杂剧”,“王学士(王九思)念曲子”之类的逸闻故事。可见完整的曲艺形式的曲子形成应为明正德年间。陕西曲子的曲调在秦地民歌基础上发展成熟起来。曲子分两大类,一类是清客曲子,又称“书香派”,系文人雅士茶余酒后消遣怡性、聚友娱乐之用,有“室内雅乐”之称。其流传较广的有《孔子哭颜回》《访友》《伯牙奉琴》《文王访贤》《摔琴》《农山言志》等。另一类是江湖曲子,又称“江湖派”,系卖唱艺人所用,其代表曲目有《张连卖布》《二姐娃做梦》《两亲家打架》《狐狸闹馆》《克财鬼变驴》《鳏夫上坟》《寡妇验田》等。

陕西曲子按流行地域分为“西路曲子”“东路曲子”“陕南曲子”(安康曲子为代表)、“陕北曲子”。其调名、联套方法、调式演唱形式还都保持着“曲子”的原有风味。

曲子的伴奏乐器简单,以三弦、水水(碰铃)、四页瓦为主,其他有板胡、二胡、笛子等。板胡有正调、反调之分,正调定1 5弦,反调定5 2弦,三弦以中号为主,定1 5 1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