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辉

更新时间:2024-09-26 20:24

曹丹辉(1915年-1977年04月),江西省南康浮石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六十四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红十二军电台报务主任,红一军团报务主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电台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电台队队长,新四军军部第三科科长兼无线电总队总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局长,上海市军管会电信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邮电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长途电信总局局长,中央军委通信部副部长,通信兵部副主任,高级军事学院通信兵教研室主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人物生平

曹丹辉,1915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康县。1929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二十六纵队政治部青年科科长。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被红一方面军总部选送参加红军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是共产党最早培养的12名通讯战士之一。毕业后历任红军前敌总部、红十一二军、红一军团、苏区中央政府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电台队长等职。在反“围剿”斗争中,他多次截获敌人的重要电报,为红军粉碎敌人的数次围剿起到一定的作用,数次受到表扬和奖励。

1935年,曹丹辉任红一军团前卫台报务主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历经千难万苦的情况下胜利完成了联络红军各台,随时报告前卫情况的任务。红军突破腊子口以后,他从一军团调至主席台,跟随毛泽东彭德怀胜利到达陕北。此后,他率台参加了东征、西征。

1938年,曹丹辉奉命由延安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任电台副总队长、总队长、三科副科长、科长等职,负责领导和建立新四军通讯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突围以后,曹丹辉在苏北新的新四军军部任三科科长兼通讯总队长,负责重建、整顿和发展新四军的通讯工作。

1945年12月新四军与山东军区合并,组成华东军区。曹丹辉负责组建军区通讯局,并任局长兼党委书记,保证了军区部队参加鲁南、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指挥通畅。他筹集了大批重要通讯器材,组织培养了千余名通讯干部,为解放军转入反攻和渡江南下,接管沪杭等地的通讯部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

为了适应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决战和全面进攻的新形势,1948年9月16日至10月15日,军委三局在河北平山县召开了关内部队通讯会议,通讯部队的负责人钟夫翔、曹丹辉等参加了会议,周恩来副主席作了重要指示。

1949年上海解放后,曹丹辉历任上海军管会电讯处处长、华东电讯管理局局长、华东邮电部副部长、华东邮电管理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负责接管沪、浙、闽等地原国民党的一切电讯部门和邮电企业,组织新的邮电部门和企业,恢复和发展华东地区的邮电事业。

1952年11月曹丹辉被调到邮电部,任长途电信局局长。1953年3月被调回军队,任部副部长,通信兵部副主任等职。1960年被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通讯教研室主任。

1962年12月曹丹辉被调任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协助唐延杰院长主管研究院的常务工作,并负责试制、生产、科研物资和行政后勤工作。他组织拟定了院、所的组织编制,接收了北京、沈阳、洛阳等地有关军事院校的房产,补充了各种装备器材,开展了农副业生产,使全院的行政后勤工作迅速走上了轨道,科研物资保证和群众生活很快得到了改善,为开展米格21飞机和空空导弹的“技术摸透”工作,及以后的歼8飞机研制创造了条件。他还组建了测试设备的研制生产力量。

文化大革命”初期他仍负责主持研究院的日常工作,在极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歼8飞机试制、新发动机研制和某新型歼击机方案的论证;组织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的建设和水上飞机设计所的重新组建等工作。组织制定航空研究院各研究所的调整改组方案,并着手组建机载雷达、航空救生等10个新的研究所,努力发展航空科研事业和建设航空科研队伍。

1969年曹丹辉受到政治迫害,直至1974年11月才停止审查。正当他等待组织给予彻底平反和委以新任时,不幸于1977年4月因患癌症逝世。1978年12月航空工业部为他彻底平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