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少修

更新时间:2023-12-02 16:46

曹少修(1886—1947年),名正宽,安徽省寿县小甸集人。辛亥革命期间,他参加了淮上军。“七七”事变后,他动员民众枪支加入中共抗日武装。民国29年(1940年),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武装在津浦路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他被选为参议员。民国36年(1947年)9月30日,他请假回家探亲,为当地大地主曹大野牛侦悉,密报国民党寿县县长王镇华,将他逮捕。10月9日早晨,敌人在下塘集把他杀害。

人物生平

曹少修(1886—1947年),名正宽,安徽省寿县小甸集人。幼读书,勤奋好学。及长,受前辈张树候先生的影响,醉心于民主革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投考安徽陆军小学,因视力不良未中。未几,在上海加入同盟会,致力于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期间,他参加了淮上军。后回家设馆课徒。民国2年(1913年)7月,袁世凯叛国,孙中山先生号召讨袁。他奉安徽都督柏文蔚之命,联络地方千余人,进行讨袁。失败后,遭军阀倪嗣冲的通缉。民国12年(1923年)赴沪,和胞弟曹渊在上海大学就读(旁听生),接触到马列主义。由此,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民国15年(1926年)9月,胞弟曹渊在武昌战役中牺牲,他很悲痛,亲往祭奠,受到叶挺团长和参谋长周士弟的慰勉,使他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归来后,便积极参加家乡的革命活动。“七七”事变后,他动员民众枪支加入中共抗日武装。民国29年(1940年),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武装在津浦路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他被选为参议员。他肩负革命重担,奔走于滁县、定远、寿县等地,积极宣传抗日,开展抗日工作。民国35年(1946年),津浦路西新四军主力北撤。他年已花甲,领导考虑他年高体弱,不应留在敌后,要他随主力北上,以策安全。他坚决要求留在敌后,坚持敌后游击斗争。国民党孙良诚部纠合地方保安团,合击瓦埠以南吴山庙一带游击队活动地区,情形十分危急,他将游击队分散隐蔽在农民家里,使之得以脱险。民国36年(1947年)9月30日,他请假回家探亲,为当地大地主曹大野牛侦悉,密报国民党寿县县长王镇华,将他逮捕。在关押中,敌人以软硬兼施,百般利诱,均被他严词拒绝。就义前,看守问他有无语言告嘱家庭,他叫看守拿来纸笔写道:“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吾死后,可葬于吕子让先生墓侧(吕系游击队中队长)。”10月9日早晨,敌人在下塘集把他杀害。中共寿六合霍工委,根据他生前志愿和一贯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际关系

胞弟:曹渊(1902—1926),安徽寿县人。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1月,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一次、第二次东征。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他被党组织派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5月北伐开始,曹渊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9月,北伐军攻围武昌,叶挺独立团以第一营为奋勇队,曹渊为奋勇队长,在攻城战斗中壮烈牺牲。

侄子:曹云露(1910—1939),安徽寿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小学任教,做党的秘密工作。1931年参加寿县瓦埠地区农民武装暴动,历任寿县红军游击大队参谋长、皖北红军游击大队参谋长、皖西北游击大队参谋长、中共皖西北特委宣传委员、皖西北红军独立游击师参谋长,主要活动在舒城、庐江、合肥、无为、巢县、含山、潜山、太湖等地区,打击敌人,保护群众,支援鄂豫皖苏区红军的反“围剿”斗争。1935年冬,奉命率部分战士在庐江、无为、巢县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此间担任皖西北特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1937年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年底重返安徽,组织安徽工委,任书记。后改任寿六合霍中心县委书记,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不久,又调任新四军第四大队第二游击纵队政委,继任鄂东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三营教导员。1939年9月,该部遭国民党驻鄂东部队围攻,曹云露被国民党反动派扣押囚禁,忍受酷刑折磨,坚贞不屈,终遭杀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