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开永

更新时间:2021-03-29 12:32

曹开永,男,1939年3月26日出生,江西省都昌县西源公社塘里村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经历

两岁时,由于生活十分贫苦,他便随父亲来到景德镇,14岁时跟着叔叔学艺。1955年2月,曹开永开始跟着师父高金钱学圆器剐坯这门手艺。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公私合营,曹开永进了红光瓷厂。曹开永的圆器剐坯技艺根据规格剐出大小相同的碗底子来,达到“灯芯草坝子、起线釉、凳板底子”的要求,他剐的坯都是一次成功的,碗底可到“透光”的程度,他剐过的最大的而且是最得意一只碗是满尺见方的“水鼎碗”。

“父亲来了以后就给私人老板打工,做些上釉的活儿,一直到80多岁才去世。”曹师傅回忆道,“那时我大哥学彩绘,三哥学选瓷,我14岁时跟着叔叔学艺自己在刘永昌生的店里找了一份工作。直到1955年2月,我才开始跟着师父高金钱学剐坯这门手艺。学了两个多月,上坯、锉刀都会了,正式上车时,师父也是手把手地教。” 曹开永老人自此与剐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剐,就是一辈子。

1996年,曹开永离开了红光瓷厂,随后当了3年的居委会主任,5年的昌江区人大代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工业化、都市化的冲击已经造成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失。历史上的任何阶段,都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技艺精湛,鬼斧神工,然而,随着年华的逝去,“接力棒该交给谁”成了一个不得不面临的同题。对比我们的邻居韩国和日本,在保护民间艺人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但愿,越来越便利的现代生话不再侵蚀人类不可复制的这种智慧结晶,愿濒临失传的技艺也有获得重生的一天。

个人荣誉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公私合营,曹开永进了红光瓷厂做事。在厂里,他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先进。1996年,曹开永离开了红光瓷厂,随后当了3年的居委会主任,5年的昌江区人大代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