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2 17:34
清朝贵阳出过文、武两状元,文状元名赵以炯,武状元叫曹维城。曹维城居住在贵阳城区南面的一条巷子里,这条巷子地名叫常平仓,又叫仓门口。因为常平仓设在巷子内,仓门就对着巷子。
状元故里,文脉悠长。南明区精心打造的曹状元街区将在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功能转换、产业转型、活力提升。
南明河畔是筑城最具人文特色的区域之一。而这里极具代表性的一条街,便是曹状元街。“曹状元”即曹维城,字价人。曹家三代习武,其父曹元肃于康熙十二年中癸丑科武进士,其子曹石清雍正二年甲辰科中武进士。曹维城本人则是在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武举殿试进士第一名,时年20岁,成为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位武状元。
飒爽英姿的他,武力值毋需多言,却鲜有人读过他的诗:“黔山精舍好,相对有明僧。道悟无生妙,禅参最上乘。茶煎涧中水,香霭佛前灯。不许尘凡到,云岚护几层。”受祖训的影响和熏陶,曹维城自小习武学文,所以他不仅武功超群,且工诗善画,其友朱文曾作诗盛赞曹维城:“二十夺状头,三十称诗伯。”
有了这样一位文韬武略的状元,当地百姓把清康熙四十三年曹维城所建状元府之处称为状元巷,即今曹状元街东段。曹状元街西段因城市发展变化先后又被唤作常平仓、新市场、青年路、市场路,直至1986年改名为曹状元街。
在曹状元街区,除却久远的状元故事,还有近代的风雨印记。缘于街区天然所处的城市区位,曹状元街与相毗邻的护国路、南横街、富水路、中华路、文昌路等共同组成了一个传统历史人文展示区。
护国路为王伯群故居所在地,护国战争中贵州的王伯群、王文华、任可澄、袁祖铭等进步人士都曾在附近居住。戴蕴珊别墅是当时“贵州富商南百万”戴蕴珊的私宅,也是解放前戴家的主要活动地,为当时的进步人士和地下党们提供庇护,戴蕴珊先生的儿子戴绍民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也在这里。王伯群故居、戴蕴珊别墅等成为为数不多记录和见证贵阳百年风雨的老建筑。而南横街则是改革开放以来贵阳人奋斗的出发地,记录了贵阳城和贵阳人的历史。
紧扣省委“一群三带”和市委“一核三心多组团”发展战略决策,聚焦南明区“省会核心、筑城客厅”的城市发展定位,南明区启动了以曹状元街、护国路、南横街为代表的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从实施城市更新最根本点挖掘文化历史出发,采用一体化实施模式,将运营前置,从策划、规划、设计到施工全产业链全周期管理,完成涵盖老旧院落、特色街道等内容的整片区打造。
在规划建设上,坚持应留尽留,加强王伯群故居、戴蕴珊别墅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按照“一圈两场三改”要求,全面完善片区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对道路、排污排水、空中飞线、消防、公共环境等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全方位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并通过拆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及私搭乱建的建构筑物,进一步释放和利用公共空间,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带动产业更新发展。
在文脉挖掘上,南明区从明清与民国两段历史时期的三位代表人物曹维城、王伯群、戴蕴珊入手。在前端的街区重要节点设计上深植文化内涵。以曹状元街为例,围绕状元文化在街区呈现状元阁、状元雅集、祈福广场等载体;也找到了曹状元的府邸旧址,并将府邸还原在曹状元街6号巷,打造成“武状元坊”,设置状元VR展厅、城市更新展厅以及历代状元手稿、书画等展示空间;并以状元文化赋能商业,在状元楼自创餐饮品牌,推出状元美食,还原史上记载的状元宴,让到访客群全方位体验状元文化。
此外,该街区在运营上还重点突出文化赋能运营、科技赋能运营、沉浸式场景营造赋能运营三个亮点,在体验感、互动性与场景感等方面更有优势,期望带给游客们更多美的感受和文化的浸染。
每一座城市都有故事,每一条老街都有未来。参与建设曹状元街区的施工人员累计超过两万人,1700余户居民及200余户商户大力支持并积极提出建议是改造的最大动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曹状元街区焕发不一样的生命力。
曹维城的故居是典型的贵阳大宅院建筑,前有朝门,中为四合院,一直保存完好,1992年因该地建高楼拆除。
曹维城,字价人,贵阳人。约生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 ),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 武进士第一, 即武状元。中状元后曾在云南任副将职,有善政,“ 六诏流惠泽” 。在封建社会里当个武状元不容易,他武艺高强出众自不待言 , 尤其善使长剑及画戟 ,“长剑倚青天,高门列画载”, 是形象而具体的写照。曹维城的生活年代,史书记载不详,大概是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知何年去世。曹维城虽是武状元 , 但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武棒棒,而是能诗善画之人。曹维城与黔中名士朱文、吴中蕃、潘德徵相交甚好,常有诗文酬唱。朱文,字湄云,明末清初广顺州 ( 今属贵州省印江县 ) 人,诗人。 吴中蕃,字滋大,贵阳人,明末崇祯十五年 (1642年) 举人 , 著有《敝帚集》。潘德徵 , 字道子 , 清康熙时举人,著有《玉树亭诗集》。朱文有《曹状元头招饮,以诗见嘲,因和之以诗》,其诗开头即说:“我爱曹公子,风流多蕴藉。二十夺状头,三十称诗伯。”说明曹维城 30 岁时诗已经写得很好。曹维城风流倜傥,富贵不骄,为人豁达,钟情松石,好招客饮酒,追欢忘形。著有《飘然子集》,未刊行。清 (道光 ) 《贵阳府志》载有曹维城 《初秋登黔灵山赠瞿脉上人》 诗 , 诗云:“居与佛庐近,探幽不厌频。开来天外寺,隔断世间尘。檐敞风烟细,窗虚景物新。 白云常住处,从尔问禅真。” 曹维城的画 , 今已难觅 , 是一大憾事。
据《黔诗纪略后编》记载 , 曹维城之子名曹石 , 字乖崖 , 亦为雍正二年 (1724 年) 武进士 , 任过侍卫宫、副将。曹石继承其父爱诗传统 , 著有《秋烟草堂诗稿》三卷。曹维城及其子曹石 , 堪称一门两文武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