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1 10:52
曹记驴肉是京津地区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因创始人姓曹而得名,在北京流传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曹记驴肉,精选新鲜优质驴肉,配以多种香料,放进锅里慢火煮七至八个小时。曹记驴肉,富含蛋白,酥烂易嚼,味道鲜美,远近闻名。
清朝咸丰年间,在北京鲜鱼口有两家衡水人经营的小吃,一家是“冀州曹记驴肉”,另一家是“饶阳豆腐脑”。他们离得很近,而且所经营的食品又有互补性,所以前来吃豆腐脑的人往往要搭配着大饼(或烧饼)卷驴肉吃,来吃驴肉的人也一定要喝上一碗豆腐脑才觉得畅快。他们互相帮衬着,生意都很兴隆。冀州“曹记驴肉”就这样开始在北京发端。(《北京文史资料·老字号》有略载)
冀州曹记驴肉发端于咸丰年间北京鲜鱼口,曹记驴肉”传到第三代曹建功时,已是光绪年间,其经营场转移到码头李镇。曹建功(1878—1962),冀州小王庄人,他通过探索,加入数味中药,除去了驴肉性中的寒凉,做得肉质酥烂、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醇厚、咸香可口,食后对身体有滋补功效。他先后在烟家雾村和千户营定居,在冀州码头李镇打出了“和顺号驴肉”的招牌。三十年代中期,他的二子曹福堂和三子曹立海去天津发展,开了一家“冀州荣祥曹记饭店”(俗称冀州馆),主营曹记驴肉、冀州焖饼和炒菜。1936年曹建功二子曹福堂和三子曹立海去天津发展,在天津发展成天津“八大家食品”(天芙、天盛、天顺、岳胜斋等)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冀州曹记驴肉载誉津门,名播全国。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天津中立园饭店的“曹记驴肉”享誉津门,许多文艺界人士和社会知名人士经常光顾。
据说,连刘少奇和王光英也到中立园吃过“曹记驴肉”。改革开放后,“冀州曹记驴肉”进入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1983年,“曹记驴肉”在天津举办的“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最佳食品。同年,中立园饭店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冀州曹记驴肉”商标。同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在视察天津食品一条街时品尝了“曹记驴肉”,并赞不绝口。著名画家黄胄食后画驴,并幽默地在画上题字“曹记驴肉,刀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