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05 14:46
《曹雪芹风筝艺术》是2004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孔祥泽、孔令民、孔炳彰。
风筝是一门综合艺术,“曹氏风筝”尤其注重其情趣。从工艺上看,它讲究扎、糊、绘、放四艺。在扎糊技术上,其“三停三泄”之法符合力学原理,而且结构骨架均因时、因地,分不同种类,或大或小,或寒风凛凛之时,或和风习习之日,均能扶摇直上青云之天;在绘制艺术上,它讲求“意匠”和“迷笔”手法。尤其是扎燕风筝,更采用拟人画法,不仅画面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而且笔法细腻多变,刻画形象夸张而逼真。同时,还讲究升空与直观相统一的艺术效果;在放飞技巧上,它注重实际放飞效果,讲究根据不同风力、风向,运用不同的手法,同时讲求风筝的静中有动态之美,使风筝达到“以天为纸”、“将云拟水”、遨游天宫的神奇境界。总的来说,“曹氏风筝”具有科学性、观赏性、形象美、韵律感和运动意义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于本书中收入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乃至《废艺斋集稿》,红学界历来有不同意见;岂止《南鹞北鸢考工志》。鄙人非“红学”中之专家,无暇考证其虚实,但认为,问题关键在于“曹氏风筝”本身是否有艺术价值。正如本书作者孔祥泽先生所认为,在未见到《南鹞北鸢考工志》 一包括《废艺斋集稿》一实物之前,所有的争论都是不切实际的,重要的是目前保存下来的该书、部分内容的客观价值,并不会因为它是否为曹雪芹所撰写而有所增减。如果这部分内容有价值,无论是谁写的,也一样值得研究。当然,如果只从红学角度出发,自然又当别论了。诚然应作如是观。
本书中所展示的曹氏风筝,无论在扎制工艺上,还是绘画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风筝历来有南北之分,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南鹞北鸢考工志》结合两地风筝的不同特点,继承以往流传下来的各式风筝的形制,经过排比、研究和改进,创立了曹氏风筝这一流派,形成中国风筝艺术中的集大成者。
序
前言
第一章 曹氏风筝的由来
一、《南鹞北鸢考工志》与《废艺斋集稿》
二、《南鹞北鸢考工志》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曹氏风筝的发现与复制
一、《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发现
二、一九四三年复制的风筝图谱及歌诀
三、曹雪芹风筝歌诀与《此中人语》
第三章 曹氏风筝的分类及特点
一、四十三类风稳简介
二、目前恢复的十四种风筝扎糊技术简介
三、曹氏风筝的特点(扎糊绘放四艺)
第四章 风筝的制作工艺
一、肥燕的制作
二、软翅蝴蝶的制作
三、硬翅(萝卜、白菜)
四、蘑菇伞(和合二圣)的制作
五、筛子底(喜蛛)的制作
六、脱胎工艺的制作
曹氏风筝图谱
附录
一、《南鹞北鸢考工志》部分原文
二、曹氏风筝的传承与发
后记
《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除了本身的学术、艺术、历史、文化价值外,图书的整体书籍艺术设计是最引人注目和值得称道的。书籍设计理念的新颖、独特,装帧形式的古朴、典雅,以及书籍整体凝聚在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艺术美,是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的主要原因和决定性因素。
赵健介绍说,它表现的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所以在整体上要体现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气质,体现中国人表达观念思想的智慧,调动书籍语言的特性,例如:将线装书的审美气质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来体现书的内容。具体来说,因为书的主要内容是风筝艺术,以前的做法往往以图片陈列的方式来展现,而赵健认为表现风筝重要的是让读者要有放飞的感觉,因此在表现上,选择了用虚线来装饰,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风筝的姿态,在设计方面实现一种灵活的结构。
风筝是一门综合艺术,[曹氏风筝]尤其注重其情趣。从工艺上看,它讲究扎、糊、绘、放四艺。在扎糊技术上,其[三停三泄]之法符合力学原理,而且结构骨架均因时、因地,分不同种类,或大或小,或寒风凛凛之时,或和风习习之日,均能扶摇直上青云之天;在绘制艺术上,它讲求[意匠]和[迷笔]手法。尤其是扎燕风筝,更采用拟人画法,不仅画面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而且笔法细腻多变,刻画形象夸张而逼真。同时,还讲究升空与直观相统一的艺术效果;在放飞技巧上,它注重实际放飞效果,讲究根据不同风力、风向,运用不同的手法,同时讲求风筝的静中有动态之美,使风筝达到[以天为纸]、[将云拟水]、遨游天宫的神奇境界。
该作品获得2006年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