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普尔邦

更新时间:2024-10-22 22:38

曼尼普尔(Manipur)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成立于1972年,该邦曾是阿萨姆邦的一部分。东以缅甸为界,西与阿萨姆邦相连,南以米佐拉姆邦毗连,北同那加兰邦接壤。

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关于“曼尼普尔”名称的来历,当地流传一个传说:一天,蛇来这里观看湿婆和巴尔沃迪跳舞,蛇口中吐出很多“珍珠”,使整个地区耀眼辉煌。“曼尼”(珍珠)便由此而来(普尔是城市的意思)。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及《往世书》均有记载。

建制沿革

曼尼普尔曾是两千多年的独立城邦,曾建立曼尼普尔王国。

1826年,英缅战争结束时,曼尼普尔成为英国殖民地

二战时,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因帕尔—科希马战役,这场战役被英国视为英军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役。1944年3月至7月,英军及英属印度军队与日军在因帕尔—科希马地区展开鏖战,最终日军以伤亡5.5万人的代价惨败。

1947年8月11日,曼尼普尔宣布独立,建立曼尼普尔王国,制定具有君主立宪性质的宪法,建立以摩诃罗阇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政府,签署了自愿加入印度的《合并协议》和《中止协议》。

1949年9月21日,曼尼普尔国王巴格亚昌德拉受邀至西隆,在非正常情况下签署协定将曼尼普尔并入印度联邦,由原王邦王国在殖民时期由英属印度派专员统辖。10月,印度政府解散原曼尼普尔制宪会议,改制为印度中央直辖区。

1950年,印度宪法生效时,曼尼普尔被划归为C类邦,由中央政府派首席专员或代理邦长进行管理。

1956年,邦级区划重组,曼尼普尔成为中央直辖区之一。

1972年2月21日,曼尼普尔单独建邦,随后举行邦立法会议大选。成立了六个自治区委员会,分别为:昌德尔自治区委员会、楚拉昌普自治区委员会、位于坎格加尔的萨达山区自治区委员会、位于色那帕提的曼尼普尔北部自治区委员会、达龙自治委员会、乌克如自治区委员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曼尼普尔邦所在的东北部地区与印度次大陆主体仅有一个细长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最窄处只有20公里,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南邻米佐拉姆,东接缅甸,西连阿萨姆邦,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

地貌

曼尼普尔邦90%地区为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首府英帕尔位于中央橄榄型山谷地带,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曼邦90%地区为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周围为海拔900—2100米的丘陵和山地,中部为英帕尔河谷平原,曼尼普尔河流贯中部。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山区多林木,子分布普遍。有铁、铜和岩盐矿。河谷平原为集约农业,山区耕作极粗放。

至2012年,曼尼普尔邦的公路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26.33公里。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曼尼普尔邦下辖9个县、38个发展区、51个镇和3582个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曼尼普尔邦人口有183万(1991年)。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曼尼普尔邦数量为239万人,占印度人口的第24位。

民族

曼尼普尔邦主体民族为梅泰人居住在因帕尔平原,是历史上曼尼普尔地区的统治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梅泰人又被称为梅泰潘高人或简称潘高人,梅泰人根据宗教信仰不同,可划分为非穆斯林梅泰人(梅泰人)和穆斯林梅泰人(潘高人)两大部分。

非穆斯林梅泰人主要是印度教教徒,占全邦总人口的60%左右,潘高人占7%~8%。曼尼普尔邦有29个部落, 可以划分为那加部落(Naga)、库基部落(Kuki)、米佐部落(M izo)和其他部落。那加部落和库基部落占部落民的绝大多数。曼尼普尔邦的部落民居住在山区地带,属蒙古人种

依据1971、1981、19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曼尼普尔邦的部落民分别占全邦人口的31.118%、27.130%和 34.141%。

对于曼尼普尔邦的族群划分,比较典型的有两种方式:根据曼尼普尔邦官方网站, 曼尼普尔邦的人口可以分为四大群体,即梅泰人、那加人、库基人和潘高人;前曼尼普尔邦邦长纳扬则将曼尼普尔邦的居民划分为梅泰人、那加人部落民、非那加部落民和潘高人四大类。

经济

综述

2011/12年度,印度曼尼普尔邦邦内生产总值和年增长率分别是911.5亿卢比,增长10.78%。

2006/07年度,印度曼尼普尔邦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是农业占24.66%,工业占39.00%,服务业占36.34%。

农业

曼尼普尔邦周围为海拔900—2100米的丘陵和山地,中部为英帕尔河谷平原,曼尼普尔河流贯中部。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山区多林木,竹子分布普遍。有铁、铜和岩盐矿。河谷平原为集约农业,山区耕作极粗放。农产品以水稻为主,次为小麦、芥子、豆类。工业有手工棉纺织手工艺品以及砖瓦、肥皂、针织等小型工厂。交通不便,靠公路与阿萨姆邦相来往。

该邦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玉米等。当地至今还有伐木造田的作法,实行轮作,现已有固定耕种。该邦60%以上地区为森林地带,木质优良,宜作建筑材料。竹林也很多。当地人善做手工艺品,主要工业是手工纺织业和家庭手工业,也有一些轻工业食品工业

该地是希洛伊(shiroy)的天堂之花——百合花的故乡,该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收成是水稻,在山脉的丘陵地带则种植着玉米。

工业

手工织品是曼尼普尔邦最大的工业,有一家电视组装厂和一家自行车组装厂。

毒品

曼尼普尔邦东临缅甸,是印度和缅甸的主要通路,前当地国王(maharaja)曾在此征收关费,所以曼尼普尔比印度东北的其他地区富有,因此维持了几百年的独立。

曼尼普尔邦同时也是印度缅甸之间的毒品贸易的枢纽,当地的毒品交易非常普遍,致使吸毒和艾滋病蔓延的情况及其严重。曼尼普尔邦的人口仅占印度总人口的0.23%,但其艾滋病感染人数却占到全印的8%,艾滋病感染者占全邦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25%,是印度艾滋病感染者最为集中的地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2002年的年度报告表明,曼尼普尔邦大约75%的艾滋病感染者是注射吸毒者。

旅游业

曼尼普尔邦旅游点有十五世纪时建造的毗湿奴普尔(Bishnupur)寺庙、洛克塔克(Loktak)湖——东印度最大的淡水湖、Keibul Lamjao-世界上唯一的漂浮国家公园

民族文化

信仰

曼尼普尔传统价值观为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当地人崇拜龙(Pakhangba),起源于当地的神话故事,是曼尼普尔邦人心目中的宇宙创造者 GuruSidaba 的小儿子和继承者。“桑加伊节”的背景就是两条腾飞的龙,Kangla古王宫作为王室权利象征有龙图腾。曼尼普尔民间有着对龙的崇拜。在十八世纪,当时的国王因为个人偏好强迫曼尼普尔人皈依印度教,遇到强大的阻力,印度教未成为曼尼普尔的民间信仰,对龙的崇拜依然在曼尼普尔保存下来。

语言

曼尼普尔语(Meiteilon-英文:Meitei,又称Meithei、Meetei或 Manipuri)是印度曼尼普尔邦的官方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与印地语文字发音均不相同。曼尼普尔语有独特的文字——曼尼普尔文(Meitei Mayek),运用该种文字书写的最古老的文献溯源于13世纪。曼尼普尔语属汉藏语系,与印地语文字发音均不相同。

曼尼普尔共有29种方言,其中5种为学校教学使用语言:唐库尔语、赫玛尔语、帕特语、卢舍依语、塔多语

民族舞蹈

《拉斯里拉》(Ras Leela) 是发源于曼尼普尔的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展现的是黑天神克里希纳与凡间牧羊女在月圆之夜翩翩起舞的场景。相传这种舞蹈形式公元2世纪开始发展,15世纪日趋成熟,至今在曼尼普尔都广受欢迎,当地人喜爱的竹笛、武术等传统乐器、文化等也颇具中国风。较印度其他地方,这里饮食习惯更似中国,以米饭为主食,喜清淡、好蒸煮,不像印餐多香料、偏辛辣。竹笋咸菜腌鱼等就与云南地区口味相似。每逢重大节日均要演出,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外关系

与印度的关系

该邦自印度独立以来,民族分离运动、反政府武装活动持续不断,至今未绝,是印度最动荡不安、各种暴力活动和恐怖活动最多的地区之一。

1964年11月,辛格建立联合民族解放阵线,宣告以独立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为其政治目标。

1968年12月,从该阵线分离出的以库马尔为首的集团在原东巴基斯坦边境城镇锡尔赫特建立曼尼普尔革命政府。印度政府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加紧了对曼尼普尔反政府武装的军事打击,梅泰人分离运动一度低落。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发起政治攻势

1977年,图拉昌德拉领导建立了曼尼普尔人民革命党;同时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被印度拘捕的比塞斯瓦尔 ·辛格获释后 ,多方寻求援助,于1978年9月组建人民解放军;1980年曼尼普尔共产党建立。随即印度政府宣布英帕尔谷地为骚乱地区,实施《武装力量特别权力法案》,加强军事打击,致使曼尼普尔人民革命党和曼尼普尔共产党损失惨重。人民解放军后进行调整和重组,1989年4月建立革命人民阵线,以人民解放军作为其军事组织;后又建立革命联合阵线,曼尼普尔人民革命党、曼尼普尔共产党等反政府组织建立了统一战线。随后革命人民阵线在孟加拉国成立流亡政府,在孟加拉国和缅甸设立军事营地,将领导核心的活动转移到国外。

据印度反恐组织公布的数据,因为叛乱等暴力活动,仅1992~2013年,曼尼普尔邦死亡的人数为5895人。

梅泰人-那加人矛盾

梅泰人与那加人的矛盾集中表现为政治诉求的差异。梅泰人在历史上是曼尼普尔地区的统治者,在印巴分治时主张独立建国。那加人主张将所有那加人居住的地区合并起来,实现那加人的统一和自治。

那加人-库基人矛盾

那加人与库基人的矛盾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原因。经济方面主要体现为对边贸集镇摩瑞的控制权的争夺。1992年,那加武装分子决定向库基人征收房屋税和村落税,那加人的征税行为受到了库基人的抵制,库基人成立了库基民族阵线 (KNF)及其武装分支库基民族军(KNA)来抵制那加民族主义组织控制摩瑞和镇,双方的冲突由此爆发。

据统计,1992~1997年间,那加人与库基人的冲突共造成681人丧生,其中那加人208人、库基人473人; 407人受伤,其中那加人197人、库基人210人;共焚毁房舍5485座,其中那加人2576座、库基人2909座。

库基人-泰米尔人矛盾

库基人与泰米尔人矛盾是那加人与库基人冲突的连锁反应。

梅泰人-潘高人矛盾

梅泰人与潘高人矛盾主要体现在宗教层面。在因帕尔平原共居的梅泰人和潘高人长期以来和睦相处,彼此之间很少存在矛盾,但是由于宗教差异,双方之间偶有冲突。1993年5月,梅泰民族复兴组织打算在里隆村修建一座印度教庙宇,当地的潘高人认为这是他们的墓葬用地,双方之间的冲突导致97人丧生。

平原居民- 山区部落民矛盾

平原居民(梅泰人、潘高人)和山区部落民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对土地、教育和就业等公共资源的争夺方面,部落民的特殊优遇引起了平原居民的普遍抗议。

分离组织

1958年,鉴于东北部的动荡局势,印度国会通过了《武装部队特殊权力法案(1958)6》,这一法案授权军队介入曼尼普尔当地治安以维护社会稳定。印度政府多次组织军事力量围剿曼尼普尔邦的地下武装分子, 如2004年的全面清剿行动、2005年的龙卷风行动。时至今日,印度政府仍然对曼尼普尔邦保持着军事高压态势。相对于曼尼普尔邦的人口数量而言,当地安全力量(包括正规军准军事部队和警察)规模庞大,与当地居民的比例达1:20,远高于全印1:433的水平。

民族联合解放阵线(UNLF,United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成立于1964年11月24日。是梅泰人最早成立的武装分离主义组织。它的斗争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曼尼普尔社会主义国家。印度官方称该组织的成员不到 2000人,非官方说法则认为该组织有大约3000至3500名成员。其武装分支曼尼普尔人民军在地区军事指挥官的领导下活动。目前其成员主要在曼尼普尔邦的南部山区接受训练。从1996年开始,民族联合解放阵线竭力吸引国际社会关注其所从事的民族解放事业,并曾出席联合国的受忽视民族论坛和联合国人权大会。

曼尼普尔人民解放军PLA,People's Liberation Army)领导人比舍斯瓦尔原是1968年12月成立的曼尼普尔分离主义组织曼尼普尔革命政府的领导人之一。1978年,比舍斯瓦尔建立起了一支自称信仰毛泽东思想的武装组织曼尼普尔人民解放军,其奋斗目标是在曼尼普尔建立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曼尼普尔人民解放军的多数成员已经放下武器向政府投诚,接受了政府的大赦政策并被安排进东北部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工作。

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1997年,印度政府与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伊萨克穆瓦哈派系实现了停火, 双方同意在停火期间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途径。

库基民族军。

库基民族组织于1992年成立,该组织主席兼库基国民军(KNA)最高司令汉格伦为缅甸人。

库基民族阵线。

曼尼普尔独立人民革命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