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5 23:33
18 世纪,道德哲学家曼德维尔提出“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即“私恶即公利”,向人们揭示了在强制性的行为限制中,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推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曼德维尔作为18世纪道德哲学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向人们揭示了在强制性的行为限制中,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推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但18世纪的西欧思想界却充斥着对他的各种批判,甚至于人身攻击,这些批判和攻击都源于对他的主要著作《蜜蜂的寓言》中所提出的观点。
在曼德维尔看来,如果从道德的角度看,受自利驱策的商业社会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为基础而建立起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纯粹是一种“浪漫的奇想”。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此,曼德维尔这一观点———“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便成了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实践中无法挣脱的噩梦。
那种过于膨胀的自利心和个人利益至上的“经济人”取向已经给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带来了种种恶果。人要真正成为目的,人类社会要有更美好的未来,必须正确理解和对待“私恶即公利”观,必须使人的自私心处于一个适当的限度之内,这样才能确保公正有序的社会制度得到普遍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