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9 20:56
曾万钟(1894-1968),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鼎铭,云南大关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3期毕业。早年在滇军任职,1924年任滇军第1旅旅长,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7师19团团长,1927年任第3军9师师长,1932年任第3军12师师长,1933年3月调任第3军7师师长,1936年11月任第3军代军长兼7师师长,12月兼任西北剿匪总部第1纵队代司令官,1937年8月任第3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1938年7月任第35军团军团长,1939年2月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1942年3月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5月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同年退役回滇,参与创建云南省民革。后曾任云南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
曾万钟,字鼎铭。大关县人。曾万钟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他追求进步,清宣统三年(1911),毅然投入昆明重九起义,由排长升任连长。此后参加护国起义,升任营长。民国6年(1917)参加护法战争升任团长,率部出师,讨伐“督军团”之乱。至唐继尧组织靖国联军,曾万钟团编入靖国联军第一军。1920年初,随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回滇倒唐。顾任滇军总司令,曾部驻守昆明。次年3月,唐回滇,顾战死,曾万钟、唐淮源、朱培德、金汉鼎等第一军中上级军官远离昆明,避居苏州、上海等地。
曾于1923年往广东参加驻粤滇军总司令部,担任第十九团团长,先后参加两次东征、两次北伐和平叛广州商团之乱及杨希闵、刘震寰之乱,屡建战功。
1926年6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仍任十九团团长,率部参加北伐,他爱民如亲人,待部下如兄弟,深受人民和战士爱戴,战斗勇猛,所战必克。北伐军将到南昌时,在万寿宫数次被击退。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亲临前线督战,从望远镜里看到进攻部队大部后撤,而曾万钟则猛击敌军,便问师长王均,得知是曾万钟后,蒋极口称赞。第三军攻破南昌后,军长朱培德升任江西省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王均升任第三军军长,曾万钟升任七师师长。
1930年1月,在中原大战中,曾万钟率部对冯玉祥、阎锡山和对李宗仁、白崇禧的作战,均有重大斩获,受蒋赏识。中原大战结束,调驻安徽蚌埠。至1935年曾被授予中将军衔。同年5月,奉调甘肃天水。次年11月,第三军军长王均遇难,曾万钟升任军长。1937年5月第三军奉命开赴华北前线,“七·七”事变爆发以后,曾万钟率领全军将士首先在保定附近的满城战场,抗击了日本侵略军。同年10月,又奉命开赴山西,参加娘子关战役。此战有黄绍竑二十七路军、孙连仲集团军和第三军会战,其他部队打了半月就奉命撤离,第三军则一直坚持战斗40余日,才突破重围,开赴太行山,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配合,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树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典范。
1938年7月,曾万钟奉命守卫中条山。中条山是保卫山西、华北的重地,中央先后调集第五、第十四两集团军和毕梅轩游击总队共7个整军守卫中条山。次年曾万钟因功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唐淮源升任第三军军长。中条山日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发动过12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都被中国守军击退。到了第三年初,日军新调后宫淳一担任参谋总长,从3月初开始,就调遗战地官,9个师团、6个旅团共20万兵力,另加400多架飞机,大批特种部队,对中条山发动代号为“中原会战”的第13次进攻。日军从5月7日开始,兵分5路,分别切断中条山守军的通讯联络,使各部上下左右失去联系,打乱整个防御部署。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知形势已不可扭转,下令各军自行撤退。只有第五集团军的第三军,在友军撤到黄河南岸之后,继续与日寇顽强战斗,终因敌强我弱,集团军总司令部被日军占领,军长唐淮源、师长寸性奇相继壮烈牺牲。
总司令曾万钟不愿离开中条山,在森林和深沟中同日军周旋。在中条山广大人民群众的掩护下,仍在山中坚持了40余天,最后才撤出重围。当年9月,他专程从华北战场回滇,在昆明举行记者招待会,详细介绍了第三军坚守中条山抗日根据地的惨烈事迹。当时蒋介石曾亲口答应曾万钟要为滇军建立一座中条山抗日英烈纪念碑,后因内战终未实现。198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云南日报》曾发表《滇军健儿血战中条山》一文。1990年,山西省民政厅将唐淮源、寸性奇两将军遗骸护送到云南。
1942年3月,曾万钟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不愿参加内战,而以陆军上将退役回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政协委员、参事室参事。
曾万钟为人艰苦朴实。抗日时期在他的司令部后院每年都要自己种上包谷和南瓜,成熟时做成粑粑当饭吃,为国家节省军粮。他的子女在西安读书,有时交不上学费,他鼓励孩子们努力争取奖学金,结果,7个子女个个都靠奖学金读完大学。身为陆军上将,战区副司令长官,他不仅没有置办半点田产,也没有积蓄。他一生反对贪污,痛恨勒索,身居高官,临终时仍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