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勋

更新时间:2022-05-25 21:28

1986年生,四川省内江市人。16岁开始发表文章。笔墨丹青皆通,对中国国画有独到见解。学生时代深居校园却关注社会焦点事件,大学时期出版文集《紫土笔记》。著有《思想是我的盐》、《孔庆东现象批判》、《另一个世界:不能忘却的苦难札记》(与三农学者爱新觉罗·蔚然合著)。其文字思想尖锐、笔锋犀利,被著名出版家贺雄飞誉为“余杰第二”,被读者称为“韩寒同路人”、“80后异端”、“80后鲁迅”。其超越同龄人的写作,亦被学界视为“80后”向知识分子写作的回归。曾获《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新人奖。

人物事件

2012年7月,曾勋在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孔庆东现象批判》一书,后被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告上了法庭。孔庆东在起诉书中称,由曾勋撰写、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孔庆东现象批判》一书“通篇极尽恶俗侮辱诽谤之能事”,从污蔑自己为“魔鬼和邪恶的代名词”、“流氓文人”、“文化傀儡”、“四大恶人”,到诋毁自己“患上严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想为文化大革命招魂的滑稽优伶”、“星宿派的丁春秋”等等不一而足。孔庆东认为该书以虚构、谩骂、讥讽、诬陷、诽谤等手法和方式对自己进行恶意中伤和人身攻击,严重侵犯了自己人格,损毁了自己名誉,故起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曾勋和中国财富出版社:立即停止《孔庆东现象批判》一书的出版发行,并将已发行的上述书籍予以销毁;在国内知名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50万元。

曾勋递交的答辩状称:“本书主要围绕着原告的言论(访谈、视频节目)、著作等展开讨论,主观上毫无恶意,只对事不对人。文学批判属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难免带着作者的主观情绪。在《孔庆东现象批判》跋中,我已经指出:“我与孔庆东老师素不相识,写这本书批判他,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学术上的探讨,思想上的交流,并无恶意。如言语有过激之处,深表歉意。”

另外,曾勋认为,原告身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教授,屡屡在公共媒体上口出粗话、脏话。在微博上对某记者爆出的“三妈”事件,更在社会上引起反响。“我的评判只是公共事务评论。《宪法》第35条规定,……对公共事务进行批评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权利,只要不触犯法律,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理应被容许。”

曾勋还认为,该书“只针对原告在特定事件、特定地点的具体言论进行评判,因而不构成对原告人格的诬陷。引用材料都来自原告发表在公共媒体上的采访稿、出版物、谈话节目,引用句句属实,有理有据,不存在虚构、诬陷和诽谤。”

另一被告中国财富出版社则认为,其仅仅履行编校、印制、发行等职务,没有客观事实证明发行本书造成了原告社会名誉的降低。因此,出版社不应承担责任。

曾勋的代理律师,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赵永煊律师觉得,应该有6成的胜诉把握,“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能容纳正常的文艺批评,对文艺作品、影视作品和公众人物的批判都应该纳入这个范畴。”

对于原告方指出的书中一些被认为不妥的语句用词,赵永煊表示,书中的内容应该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有些词并不是针对孔庆东个人,而是针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共性。至于原告方指出的该书对孔庆东造成的不良影响,赵永煊律师表示不认同。杜文峰律师也认同文艺批评自由的说法,但强调这种批评与人格侮辱是有区别的。“网上那么多言论我们不起诉不是因为它合法,而是因为那些主体太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犯了法你就可以犯法。”

记者在采访中均询问了双方是否有和解的可能。原告方表示,如果被告可以做到起诉书中的所有要求,撤诉的可能性是有的。被告方表示,最多只同意赔礼道歉,其他要求不会同意,看来庭外和解希望渺茫。

针对“孔庆东现象”,曾勋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采访时表示:“一些知识分子的变化让我这样一个后来者很迷惑,我不明白为什么孔庆东总把‘汉奸’挂在嘴边。另外,还有很多在上个世纪90年代活跃过的知识分子,有的从政,有的经商,不再发出自己的声音。知识分子的变化其实有着典型的时代特色,孔庆东不过表现得更为激烈,更引人注目。我想说的这种所谓的‘孔庆东现象’,就是知识分子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

2014年4月1日,曾勋在其新浪微博上更新如下微博:“我将从《孔庆东现象批判》的稿费中拿出5000元补偿孔庆东受损的“名誉”,以示对法律程序正义的尊敬。书中某些用词结合到孔的言行,我认为并无不过,事实与真相读者更清楚。我拒绝在微博上道歉,以示一个写作者的自信与尊严。任何判决都不会影响我以后的写作姿态。判决要点贴于此。”至此,持续近两年的“孔曾之争”终于画上句号。

个人作品

《思想是我的盐:一个85后的阅世随笔》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ISBN:9787504740304

全书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读书”为书评,对典型性的图书与作者进行了点评;第二部分“诊人”,是对现当代在文化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的评说;第三部分“观影”是对电影、电影人物的评价和观影体验;第四部分“思衍”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解读;第五部分“感悟”是关于乡土的随笔和散文。

《孔庆东现象批判》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7-1

ISBN:9787504742582

青年“黑马”曾勋继《思想是我的盐》后推出的力作《孔庆东现象批判》,把矛头对准了“三妈教授”孔庆东和其背后的文化。作者思维开阔,文字辛辣却不乏理智和幽默。从历史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从文娱到宪政、从思想史到革命史,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读之盎然生趣,让无数“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院内年迈学者汗颜。本书分为“言论批判”“著作批判”“人物批判”“现象反思”四部分,形式上围绕孔庆东的言论、著作,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批判,实质上文本深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批判性文字,它是中国当下“有志”青年对历史的反思、对当下的批判与对未来的憧憬。著名出版家贺雄飞在本书序中说:“孔庆东早已不是他原来的自己,也不是哈三中当年那一名朴实的文学青年,而早已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仿佛来自地狱的某一个地方,成为魔鬼和邪恶的代名词,但愿这本书能为他招回不死的灵魂。”这本书的意义也许不仅在于此,更在于它证明了中国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活力与精神追求,延续着那一股不断的文化血脉。

《另一个世界:不能忘却的苦难札记》

与三农学者爱新觉罗·蔚然合著

出版时间:2012-12-1

ISBN:9787514504521

另一个世界:不能忘却的苦难札记》选取了作者爱新觉罗?蔚然近年来的40篇具有代表性和阅读震撼力的作品,青年学者曾勋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分为“饥饿的记忆”、“哭泣的童年”、“遗忘的承诺”三辑,分别从不同角度勾画出农村留守儿童、老人以及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是基于当下大、中、小学生对苦难与贫穷缺乏认知,对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缺乏了解,出现厌学、懒惰、浪费等不良现象而做出的深刻文化反省。

《另一个世界:不能忘却的苦难札记》文字朴素大方,真实感人,适宜学生和孩子们阅读,让他们通过了解“另一个世界”中那些底层孩子的生存状态,能够懂得和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出版图书

相关评论

知名知识分子 傅国涌

一个被物质主义抽空的浮躁时代,年轻的85后曾勋却把目光投向了20世纪跌宕起伏的历史,开始思考关乎我们过去、今天和未来命运的问题,他的思想并无出人意料的惊喜之处,他接触的史料也都平常可见,他的笔触尚无穿透时代的锐利,但是他在这些充满理想情怀的文字中呈现了一颗诚实的心,他已站在通往公民社会的起点上。

著名出版家 贺雄飞

看到了曾勋的文章,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北大怪才”余杰。曾勋是第二个余杰,这不仅由于曾勋也是余杰的四川老乡,而且外表和说话风格也有几分酷似,甚至也像余杰一样有点“口吃”。正如余杰所说,凡是口吃的人都是大脑转动太快、而表达速度跟不上思想速度的人。

思想不仅是曾勋的盐,同时也是他的光,盐是他的底色和粮食,光则是他的精神。透过曾勋那些朴素而纯粹的文字,能够找到当年钱理群先生在赞扬余杰和摩罗时所说的“精神界战士”的影子,

很显然,曾勋的身上仍然继承了知识分子的本色和鲁迅的批判精神……

青年思想家 余世存

曾勋的文字和关怀让我有重温余杰的感觉,这样青春的收获在当下是少见的,我乐意向读者推荐,因为这里有着我归属的“家族记忆”。二十而不狂非吾子矣。在曾勋的狂狷里,有着年轻朋友们的认同和梦想。

新锐史学家、纪实文学 余音

思想的深度与年龄、资历、名头……无关。我认为,此书独到的见识源自于高贵的头颅,犀利的文笔则源自于赤子情怀。

《羊城晚报》

我当然承认,曾勋的文字中,有偏激的一面,观点的推敲以及文意的表述等诸多方面都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观点,未免流于片面,失之偏颇;但我还是要说,他文字中的底层本色、悲悯情怀及批判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化领域所缺失的精神坐标,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另类的声音,虽然他发出的只是一个草根的呐喊,但如果民间缺少了这样的声音,那会是怎样的不幸?总之,曾勋作为文坛异类的出现,为我们苍白的文化资源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