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7 22:06
《曾国青铜器研究》是在2009年7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昌平。
《曾国青铜器研究》内容简介:曾国是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曾国青铜器则包括有曾侯乙墓等多个重要器物群。曾国青铜器研究旨在通过对曾国青铜器特征的考察,探讨曾国处于周文化和楚文化背景下青铜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个案折射周代方国青铜文化的一般情形。通过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周文化中心区域青铜器、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楚国青铜器对比研究表明,曾国青铜器在器形器类、纹饰、铭文、铸造工艺等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特征与特点,显示出曾国青铜器可能为自身独立生产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曾国青铜器所反映的对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影响、曾国的政治实力与疆域范围,在不同时期也各有变化,这些变化基本吻合于当时大的政治格局。
周代诸侯国青铜器研究的力作(代序)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曾国青铜器研究史
第二节 研究范围、任务和方法
一范围与对象
二目的与任务
三方法与基本思路
第三节 几点说明
一材料来源问题
二一些概念的规范
三一些特定的文字表述方式
四图与表的编制
五注释方式
第二章 曾国青铜器的分期
第一节 材料出土背景分析
一漳河地区出土材料
二滚水地区出土材料
三浈水中游地区出土材料
四零星出土和收集品
五传世品
六其他与“曾”相关的青铜器
第二节 分期
一第一阶段青铜器的分期
二第二阶段青铜器的分期
第三节 年代与特征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第四节 戟与戈的年代系列
一戟
二戈
第三章 周文化体系之下的曾国青铜器
第一节 器类与器形
一周式器类的沿用
二周式器类的变异
三周武器类之外
四变迁与选择
五小结
第二节 纹饰
一纹饰的基本情况
二周式纹饰的沿用
三纹饰的模式化组合
四纹饰的制作
五小结
第三节 铭文
一辞例
二行款
三铭文特点
第四节 铸造工艺
一主要器类的基本工艺
二技术特征
三小结
第五节 器物群
一五鼎以上的铜器群
二二鼎至五鼎的铜器群
三一鼎的铜器群
四小结
第六节 结语
第四章 楚文化体系之下的曾国青铜器
第一节 器类与器形
一曾国青铜器与楚式青铜器的趋同
二由曾国青铜器看楚式鼎的形成
三所谓“复古”——楚系青铜器中的周式传统
四曾国青铜器的器类与器形的个性特征
五小结
第二节 纹饰
一不同时期的基本纹饰
二蟠螭纹与蟠虺纹
三镶嵌式龙纹
四小结
第三节 铭文
一辞例
二铭文的时代变化
三铭文的异常现象
四铭文特点
第四节 铸造工艺
一主要器类的基本工艺
二技术特征
三分铸技术的发展及其背景
四圆鼎的范型发展
五个性特征与区域
六小结
第五节 器物群
一曾侯铜器群
二一般贵族铜器群
三小结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区域文化之下的曾国青铜器
第一节 与相邻区域青铜文化的关系
一黄国
二蔡国
三小结
第二节 与跨区域青铜器的关系
一第一阶段与山东地区的文化交流
二楚文化背景下与东部地区的文化交流
三小结
第三节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六章 曾国青铜器所反映的曾国历史
第一节 曾国的疆域及中心区域
一鄂北一带曾国的性质
二曾国的疆域
三曾国的中心政治区域
第二节 青铜器所反映的曾国政治体系
一职官、联姻等政治信息片断
二曾国“子”、“伯”、“仲”等称谓的性质
三曾侯世系推测
第三节 曾国的早期历史探索
一出土文献所见早期曾国的线索
二考古文化遗存所见早期曾国的线索
第七章 总结
附论历史文献中随、缯与曾国的关系考辨
第一节 随、曾之辨
一有关随国的历史文献记载和随国历史
二随与曾的关系
第二节 缯、曾之辨
一有关缯国的历史文献记载和缯国历史
二缯与曾的关系
第三节 曾为缯一随说
一“曾国之谜”面面观
二曾国为先缯后随的假说
附图
附图1第一阶段曾国青铜器分期图
附图2第二阶段曾国青铜器分期图
附表
附表1漳河、滚水、浸水等区域出土曾国青铜器登记表
附表2零星出土和采集的曾国青铜器
附表3传世曾国青铜器著录表
附表4第一阶段曾国青铜器铭文登记表
附表5第一阶段曾国青铜容器铸造登记表
附表6曾侯乙墓青铜器纹饰、铭文登记表
附表7第二阶段曾国青铜器铭文登记表
附表8第二阶段曾国青铜器容器铸造登记表
附录
附录一曾国青铜器著录文献
附录二参考文献
致谢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共39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西亚考古史》,《吴越题铭研究》,《性别研究与中国考古学》,《苏美尔、埃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