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庙

更新时间:2024-06-28 09:53

曾庙,初称忠孝祠,又称曾子庙、宗圣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城南约23千米的南武山南麓,是历代祭祀孔子高足曾参的专庙,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前426年)。

历史沿革

曾庙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前426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建后改称“宗圣庙”。其后,历代进行过多次修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省政府4次拨款维修曾庙。

2022年10月13日至2022年12月31日,曾庙进行提档升级改造。

建筑格局

曾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武山南麓,初称忠孝祠,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高足曾参的专庙。现存曾庙坐北朝南,南北长约276米,东西宽约108米,占地面积约29808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成正、左、右三路,前后共五进院落,建筑30座,殿庑70余间,围以红色墙垣。重要建筑物有大门、戟门、育英门、咏归门、慎独门、宗圣殿、寝殿、莱芜侯祠、三省堂、斋宿所、万历碑亭、乾隆御碑亭等。

主要建筑

石坊

曾庙大门外建有三座高大的石坊,均为四柱三楹石质建筑。西边是“一贯心传”坊,寓意得孔子真传,并能以一贯之。东边是“三省自治”坊,取自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曾子的自我修养观。正对庙门的坊,称“宗圣坊”,坊上有一个瓶,那是承露宝瓶,取自承受上天恩泽之意。“三坊”彰显了宗圣曾子的功德和在儒学中的地位。

大门

曾庙的第一进院落向北有三座并列的大门,是通向西、中、东各路院落的大门。东路建筑主要显示曾子的修身思想;中路是曾庙的主体部位,主要显示曾子治国平天下的理政思想;西路建筑有莱芜侯祠等,主题思想是齐家,显示的是曾氏家风。

曾庙戟门

戟门,是曾庙的二门。门上楹联为:“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咸承阙训,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可见曾子在儒学传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曾庙乾隆御碑亭

乾隆御碑亭,位于宗圣殿正前方。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御制《宗圣曾子赞》,遣官到曾庙致祭,并树碑勒石。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曾子六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毓墫建亭。

曾庙宗圣殿

宗圣殿,为曾庙的主体建筑,九脊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楹五间。殿门上悬“道传一贯”巨匾一面,遒劲的楷书大字为清雍正帝御笔亲书。宗圣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宗圣曾子,冕冠衮服,双手执圭,颇具儒家宗师风范。两侧还有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从祀。在孔庙大成殿是“一庙五圣人”,即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而曾庙是一庙三圣人,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这是其他圣庙都没有的。

曾庙三省堂

三省堂与宗圣殿平行。正南门为“慎独门”,典出曾子“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之语。曾子重视内心反省,提出了“三省吾身”的修身准则,三省堂为纪念此而建。

文物遗存

“道传一贯”匾

宗圣殿殿门上悬“道传一贯”巨匾一面,遒劲的楷书大字为清雍正帝御笔亲书。

涌泉井

涌泉井位于曾庙的第一进院落的东部,是曾子六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毓墫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为纪念曾子侍亲至孝而建立。“涌泉”取《孝子传》“曾子行孝,枯井生泉”之意,意思是曾子的孝行感天动地,使“枯井生泉”;同时也隐喻曾子的孝道思想像涌泉之水长盛不衰,“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曾子(前505~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孔子弟子,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在儒家“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传承链条中,曾子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被后世尊为“宗圣”。曾子参与撰《论语》,著《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他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物价值

曾庙,布局严谨,气势恢弘,是中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建筑史,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曾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09年10月,曾庙成为济宁市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12月,曾庙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曾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城南约23千米的南武山南麓。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曾庙,路程约20.6千米,用时约35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