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孝濂

更新时间:2024-11-05 16:54

曾孝濂:1939年6月生于中国云南省威信县。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植物科学画家。他自幼爱画画。1959年,高中毕业的他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进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时值《中国植物志》项目启动,曾孝濂被选中去画植物标本。其毕生大部分精力奉献于《中国植物志》插图工作,先后出版了《云南百鸟图》《百鸟图精品选》《花之韵》《鸟语.花香》《云南花鸟》等画册,还为国家邮政局设计《杜鹃花》《杉树》《苏铁》《君子兰》《百合花》《绿绒蒿》等多款邮票,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

人物经历

1939年6月,曾孝濂出生于云南威信。十来岁时,他就比着毛主席像临摹,“胆子大,但画得不像”。

1958年,曾孝濂高中毕业,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招录,职务是见习绘图员。对自幼爱好涂鸦的曾孝濂来说,能从事与绘画相关的工作,比考取大学还要高兴。

1959年《中国植物志》立项,需要大量画师。于是,曾孝濂在研究所里,一画就是整整37年。

1960年代,曾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5·23”项目,数十家地方和军队的科研、医药单位组成的攻关工作队研究如何对抗恶性疟疾。同期下达的还有“热区野菜图谱”和“热区军马饲料”两项任务,即在后勤保障缺失的情况下,部队在丛林中寻找到可食植物。曾孝濂参与负责的是绘图工作,在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林区实地写生。

1997年,曾孝濂以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的职称退休。孩子创业有成,他也跟随家人移居北京,此后创作了不少以花鸟为主题的作品。

他曾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创作了《云南花鸟》。他将家乡的花鸟都画了下来,其中《云南花》的花了大约两三年,《云南鸟》中的画则创作了约五六年。

1992年和1998年在香港举办两次个人美术作品展,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百鸟图”个展。

2017年7月,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植物学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他负责参与了此次植物科学画展览的事务。

为这次大会,他拿起画笔,创作了十余幅新作。

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科技图书插图工作,已发表的插图有2000余幅。他曾两次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雉鸡》被该馆收藏。他曾赴台湾参加台北国际生态艺术展,有6幅作品入选参展。曾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科学画协会主席。毕生精力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寻求结合点,用绘画形式讴歌大自然、宣传呼吁保护鸟类、保护珍稀植物、保护地球环境。四十余年的科研和艺术生涯,参与完成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先后为五十余部科学著作画插图,在日本出版《云南百鸟图》个人画集。

主要作品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曾孝濂和全国三百多位植物分类学家,以及当时能够参与绘画工作的插图师164人一起,一共用了45年的时间,编纂出了全世界最大型的、种类最丰富的一套巨著——《中国植物志》。全书共80卷126册,超过5千万字。2004年10月《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完成。而这“45年”,仅指首次出版开始前后历时45年。

曾孝濂一共为包括《中国植物志》在内的科研著作,创作过两千多幅栩栩如生的植物科学画。长期从事科技图书插图工作,已发表的插图有2000余幅。

曾孝濂曾两次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雉鸡》被该馆收藏。他曾赴台湾参加台北国际生态艺术展,有6幅作品入选参展。

四十余年的科研和艺术生涯,参与完成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先后为五十余部科学著作画插图,在日本出版《云南百鸟图》个人画集。

应约为国家邮电部设计了多套邮票:

1991年6月25日 T162《杜鹃花

1992年3月10日 1992-3《杉树

1996年5月2日 1996-7《苏铁

1997年5月9日 1997-7《珍禽》

2000年12月12日 2000-24《君子兰》

2003年3月5日 2003-4《百合花》

2004年9月19日 2004-18《绿绒蒿》

2006年3月12日 2006-5《孑遗植物》

2008年2月28日 2008-4《中国鸟》(《中国鸟》获得第十三届政府间邮票印制者大会最佳连票奖,这是中国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获得该项奖项,填补了国际大奖的一项空白,意义深远。)

1999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花之韵》画册及《鸟语》、《花香》明信片, 同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曾孝濂花鸟小品》明信片。作品“雉鸡”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云南百鸟图画集,中国科普出版社出版《曾孝濂百鸟图精品选 》册页。

退休后,曾孝濂出了12本个人绘画集。2017年,在深圳举办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曾孝濂专门为大会创作了10幅作品,获赞无数。

2021年12月,在昆明99年世博园旧址,曾孝濂美术馆开馆。

获奖记录

1991年6月25日 T162《杜鹃花》(荣获1991年度全国最佳邮票)

1992年3月10日 1992-3《杉树》(荣获1992年度全国最佳邮票)

其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出并多次获奖,并曾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展出。

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百鸟图”个展。作品“雉鸡”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艺术鉴赏

曾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科学画协会主席。毕生精力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寻求结合点,用绘画形式讴歌大自然、宣传呼吁保护鸟类、保护珍稀植物、保护地球环境。作为植物学家,曾孝濂的画作经得住业界考验。他的一幅画的信息量极其丰富,除了根、枝、花、果外,连分类学家最看重的叶片正、反、侧面的形态都有。作为画家,曾孝濂说自己在力求把植物画美,不能改变植物特征,就从光线、色彩、虚实、明暗上下功夫。

曾老喜欢孤独,他总说热闹是大家的,孤独是自己的,孤独时能从大自然身上学到很多。“我经常看着树叶发呆,看着看着,就会觉得树叶不是一般的美,一种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它秋天飘落,掉到地里,腐烂后为新芽提供养料,之后又从小苗长成大树,带来生命的绿色。”

曾孝濂对生物画的描述:生物绘画的第一个特点,主题要与生物物种相关。第二,从绘画手法上看,生物绘画必须使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准确地描绘这个物种的分类特征、形态特征,就是这个绘画既有鉴别这种物种的功能,也有单独的审美价值。第三,这种绘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支撑,比方说画植物,在动手画这个植物之前,必须先去了解这个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这个植物和它周围环境的关系,如果特征或者关系没有把握住,画错了,或者是画得不清楚,哪怕素描关系再好、色彩关系再好,也是一个失败的作品。第四,生物绘画没有门派之分,凡是写实主义手法,无论古今中外,都可以拿来使用和借鉴。“生物绘画需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多元共存。创作者在绘画实践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把它提升为绘画语言,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自己对生物绘画的理解,也是我实践过程当中遵循的标准。曾孝濂提出的生物绘画的最后一个特征,是生物绘画绝对不是冷漠再现,而是要热情地讴歌——“一花一鸟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个人展览

2022年3月5日至5月22日,曾孝濂个展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开幕。

观众便可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一睹曾孝濂笔下的花鸟草木之真容,感受自然万象与草木荣枯。展览精选了曾孝濂创作的40幅花鸟画代表作,和荒木经惟、刘野、乔瓦尼·欧祖拉(Giovanni Ozzola)等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邀请观众于绘画和摄影间见花香鸟语,拓展认识自然的角度和视野,获得爱与美的启迪,感悟人与自然相依共存的和谐关系。

人物评价

董卿:无论是贾平凹笔下的落叶,还是曾老笔下的繁华,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植物生命的美。

《朗读者》栏目评价:生命力,是曾孝濂一直强调的。其实,从节目中可以看到,他的言辞和举手投足间,也似乎都带着些植物的空灵。他的气质那样轻那样淡,却总能透出一股蓬勃的生命力来。而这种生命力,与贾平凹笔下的《落叶》交相辉映:“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松评价:“曾老师的画可以把人美哭!在他眼中,植物科学画有照片不可取代之处,好的植物科学画甚至与发表新物种的模式标本同等重要,“举例来说,我可以用微距摄影拍到地衣的细节,但大景深会虚化背景,曾老的画却可以同时兼顾植物与环境。”

开馆信息

2022年6月5日,恰逢世界环境日,位于昆明世博园内的曾孝濂美术馆正式开馆。现场不仅展出了多幅曾孝濂的最新作品,还举行了画册《极命草木——曾孝濂和他的博物画》首发仪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