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20:24
曾宪池(1911年-1988年12月5日),开国少将,安徽省金寨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受迫害,虽体弱多病,仍于1969年底被强迫“疏散”到河南新乡等地8年。1977年回北京,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88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曾宪池,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人,1910年9月出生于丁家埠一个三代苦力工人家庭。曾宪池3岁时便跟随母亲、姐姐靠讨饭度日,10岁时给地主放牛,14岁就在丁家埠水码头当苦力工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方面军医院第2分院政治处组织干事、股长,红33军98师272团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营副教导员、补充团营教导员、随营学校保卫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六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保卫科科长,第七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独立第七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军区交通处政治委员、军法处处长,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原政治委员。
曾宪池同志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军分区副政委、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宪池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长期从事保卫工作和军分区的领导工作,作战英勇顽强;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豫北战斗和解放新乡的战斗。
全国解放以后,他为防化兵院校、科研单位的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曾宪池因病于1988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曾宪池于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农民协会。1929年5月6日,在南溪参加了立夏节起义。曾宪池被任命为赤卫队排长。起义胜利后,他率领赤卫队镇压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开仓分粮,救济广大贫苦农民。
1930年1月,曾宪池报名参加了红军,在红三十二师师部通讯队任班长、排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曾宪池奔袭罗田,连战连捷,歼灭了大量敌人。此后,又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在历次重大战斗中,他率领通讯排出色地完成了传达命令、传送战况和情报等通讯任务。
1932年8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曾宪池调任独立第四师炮兵连指导员,率部随师主力在冯寿二、冯秀铎、七里坪、河口等地,与“围剿”之敌浴血苦战。10月,他调至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部任宣传队长,随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战胜山川险阻,胜利进入川北。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曾宪池参加了反敌“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等重大战役。
1933年4月,在反“三路围攻”战役的黑岩场战斗,曾宪池身负重伤,被转移到红军医院治疗,伤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第二分院政治处组织干事、股长。反“六路围攻”期间,曾宪池协助院长和医务主任,想方设法克服缺医少药的困难,带领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开展救治,使大批伤病员较快地恢复健康,重返战斗第一线。
10月,曾宪池调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次年任组织科科长兼统计股长,随即开始了艰苦的长征。长征途中,他同广大指战员一起三过雪山草地。第二次过草地时,他曾6天未进粮食,全靠树皮、树叶、草根充饥。第六天时,连草根、树皮也难以找到,他与战友们相互搀扶,艰难跋涉,终于走出草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后,他参加了萌城和山城堡战役。
全面抗战爆发后,曾宪池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一营教导员。1937年9月,他率一营随旅主力挺进晋东南,配合友军打击沿正太路西犯的日军。12月22日,曾宪池率一营与全团指战员一起奋起抗击日军“六路围攻”,经3日苦战,打退敌人的进攻,歼敌700余人,此役为开创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38年,曾宪池率一营参加了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予敌以沉重打击。
粉碎敌“九路围攻”后,曾宪池率一营随七七二团向豫北挺进。5月进至平汉路西侧冀豫边地区。横扫日伪据点,乘胜发展根据地,共歼日军近千人,迅速开辟了豫北区。
1939年,曾宪池调任三八六旅补充团特派员,参加了晋冀豫区历时40多天的反“扫荡”作战和次年2月的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粉碎了国民党顽军朱怀冰部的进攻。1940年春,他调至一二九师随营学校任保卫科长。随营学校改为抗大第六分校后,他继续担任保卫科长。
1942年春,又调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保卫科长。曾宪池领导保卫干部积极侦破,严厉打击,为保卫我军内部安全和清除根据地的汉奸、敌特及反动分子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8月,林南战役中曾宪池奉命率政治部工作人员赶到前线组成临时政治部,协助军分区首长指挥部队参加东集团作战。经2日激战,东集团连续攻克林县外围的8 个据点,全歼守敌,并击溃400多日军的增援。
战役第二阶段,东集团乘胜南下,在李家厂歼伪军1个营后,又攻占东姚集,尔后从南向北横扫西鹿楼、鹤壁集地区的伪军,连续打退安阳、辉县出援之敌。此役共歼日伪军7000多人,攻克与收复据点80多处。
战斗中,曾宪池几次重病吐血,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战役全胜。
林南战役后,曾宪池被任命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不久担任七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春,八路军各部乘机发起攻势作战,积极恢复失地。曾宪池协助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指挥分区部队,连续攻占10余个日伪据点,开辟了新辉地区,成立了新辉抗日民主政府。接着又参加白晋线、道清线破击战,攻克据点多处。
1945年1月,太行军区以第七、第八军分区主力发起道清战役。曾宪池率分区武装与八分区部队协同作战歼敌大部。接着连克据点16处。尔后又在全歼由焦作南犯的日军1个中队。继2月22日攻克陆村、五里源后,曾宪池又乘胜北上辉县,扩张战果,先后拔除重要据点,解放了除辉县县城以外的全部地区,歼日伪军1000余人。曾宪池等指挥部队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于3月22日突袭敌人据点,连克据点7处,歼灭日伪军600余人,争取伪军300多人反正,并逼近开封城郊,控制了除原武、阳武县城以外的大部地区。
1946年春,曾宪池调至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任保卫部长,参加了出击陇海路、定陶和滑县等重大战役。定陶战役中,曾宪池协助纵队首长指挥六纵在定陶以西的大杨湖地区,与二纵并肩作战,由北向南猛攻敌整编第三师,首歼其1个旅。
1947年春,曾宪池调任冀鲁豫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了豫北战役。此役历时2个月,共歼敌4万余人,解放县城9座及豫北广大地区。
豫北战役后,曾宪池与分区首长率部挥戈西进,先后参加了攻打焦作、沁阳、孟县、温县等县城的战斗,共歼敌1万多人。1948年5月,太行、冀鲁豫军区划归华北军区,他于同年底调任华北军区独立第七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指挥第七旅参加了平津战役和安(阳)新(乡)战役。
1949年8月,曾宪池调至新成立的平原军区任湖西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负责以单县为中心的7县剿匪工作。在军事“围剿”中,他指挥部队英勇作战,胜利完成了剿匪任务。
1962年,曾宪池出任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委,十分重视团结知识分
子工作。他说:团结不好知识分子,特别是老知识分子,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政治工作的失败。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一位女研究员,原籍台湾,剑桥大学毕业,因对她的社会关系看得过重,她一度要求调走,曾宪池为她调整了住房,配备了科研助手,使她安下心来。有一位副研究员,原来是国民党兵工署化学兵司少将司长,参加革命后担任二野特纵高级参议,调防化学兵工作后,转业为职员,思想上比较苦闷。曾宪池向他表示不把他当作旧军官看待,鼓励他大胆工作,使他很受感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