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杏绯

更新时间:2024-07-03 20:12

曾杏绯(1911.03.26---2013.07.26),回族,原名曾瑜,经名阿依舍,江苏省常州市人,女画家

人物生平

求学生涯

1911年3月,曾杏绯出生在常州青果巷195号。其祖父曾省三是清朝的举人,父亲曾宇涵在国民党省府财政厅任职。很小的时候,曾杏绯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岁入私塾,9岁入常州女师附小。16岁时,曾杏绯拜画家徐凤林为师,一年后又随恽南田一派传人、常州著名画家蒋志明先生学习3年,打下了坚实的中国画绘画基础,尤以工笔没骨花卉见长。因为画技超群,在常州一带名声日隆,登门索画者。

扬名塞外

1930年,应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的再三邀请,曾杏绯离开家乡到南京担任其夫人马书城的家庭绘画教师。1932年,在马书城的撮合下,曾杏绯与马书城的弟弟马季康结为伉俪。抗日战争爆发后,受时局影响,曾杏绯辗转至重庆等地,艰难谋生。1945年,曾杏绯被甘肃平凉女子师范学校聘为美术教师。1947年,曾杏绯带着孩子到宁夏银川,在马书城办的托儿所附设妇女识字班当教员,开始定居银川。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曾杏绯参加了西北妇代会,1951年进入原宁夏省妇联工作,1952年她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会,1955年,从妇联调科协任《科普报》的美术编辑。无论是在动荡的战争年代,还是在解放后繁忙的工作之余,曾杏绯始终坚持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一有空闲就潜心摸索。在宁夏这个塞上边城,曾杏绯成了艺术领域的第一批拓荒者,1953年到1956年,她的作品连续3次入选全国美术展览,成为宁夏第一位入选全国美展的艺术家。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曾杏绯作为回族美术家被调入自治区文联,负责美术组工作。那一时期,曾杏绯一心扑在人才的培养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中,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也活跃了当时的文化氛围。1960年,她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艺术高峰

1979年成为宁夏美协主席后,70岁的曾杏绯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多年的坚持不懈和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使她很快达到了个人的巅峰,很多精品都出自那一时期。在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77岁的曾杏绯创作了一幅颇为独特的作品,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模式,甚至加入了设计的意味,画面上描绘十余种花卉,组成了一个象征吉祥的“如意”图案,设色艳丽而不失雅致,无论是兰花、灵芝、向日葵、牡丹芙蓉、还是白玉兰都栩栩如生,被认为是代表曾杏绯红艺术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

1980年4月退休,曾杏绯任宁夏美协分会名誉主席,还兼任全国美协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文联常委、宁夏书画院副院长、区政协、妇联委员。

退休后,曾杏绯始终坚持绘画至百岁高龄。2010年10月,在宁夏博物馆举办了百岁画展,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曾杏绯“杰出回族女画家”称号。

2013年7月26日上午10时,曾杏绯病逝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年103岁。

人物家庭

丈夫马季康:爱国民主人士、学者,曾协助争取马鸿宾起义,解放后任宁夏科普协会主任。

儿子马建军:宁夏书画院院长、中国百杰画家、文化部优秀专家。

女儿马以慰:画家。

外孙马 骅:宁夏大学教师。

孙女马丽茵:北方民族大学教师。

主要成就

从画70余年,以工笔没骨花卉见长,尤其擅画牡丹。她的画主要以花卉为题材,也曾以她细腻的笔法画过少许山水画。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六、八届美展和《百年中国画大展》,作品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画家作品选》《中国当代女美术家作品选》等大型画册,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周总理、宋庆龄等纪念堂及外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宁夏文史馆收藏,1984年出版画集《曾杏绯花卉作品选》,1998年6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曾杏绯作品画集》。作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历次评奖中均获一等奖。

198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10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民族百花奖”第五届民族作品展览组委会特授予她“民族杰出美术家”称号。2010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杰出回族女画家”称号。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名誉主席、宁夏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二、三、四届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她被华夏美术出版社和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集出版社组委会命名为“国宝级艺术家”,其艺术传略收入国内各种艺术家名人辞典和日本国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家名鉴》。

代表作品

《明花映日》是以石榴为题材的花卉作品。此画为绢本设色,纵92厘米,横32厘米,创作于1961年,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40周年而作的。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员已经遍及全国各条战线,党的领导深深地植根于全国人民的心中,党的前途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表达这种感情,画家特以石榴为题材,创作了这幅寓意性主题绘画。她在画中题道:“风举高枝露色干,明花映日倍增妍。百子千孙红不尽,神州榴火已燎原。”

在竖幅的画面中,朵朵榴花千姿百态、红艳似火。它们花头饱满、充分绽放,吐纳着金黄的花蕊。其热烈奔放的姿态似乎在自信地告诉观者它们即将结出饱满多子的果实。含苞待放的花蕾从枝叶间钻出,有的初露花苞,有的微微张开那火红艳丽的花瓣,妩媚而不娇贵。它们个个生趣盎然,在俯仰多姿的新枝老叶的映衬下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承继,预示了共产主义事业“百子千孙红不尽”的光辉前景。此时此刻,观者读到的是画家的,心性与情趣,受到的是积极向上的鼓舞,这便是艺术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此图以工笔没骨法画成.纤细中见风采,古雅中出新意。画面构图严谨,疏密相间,有主有从,—开—合,互相呼应。作品笔法处理细致,设色鲜丽。画家运用传统的晕染法,先将花叶分深浅浓淡层层染出,在水色未干时点染花蕊、勾勒叶筋,使之结合自然,浑然—体,给人以工细而不刻板、明净而不单调,既简洁明快又富丽堂皇的感觉。笔情墨意间,花草的内在活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于画面中,给人流光溢彩、生机盎然的印象。

《牡丹蝴蝶》曾杏绯先生于1967年创作,画作风格纯正、笔法细腻,设色典雅,无论一枚花瓣,一片叶子都精微到位,使人望之愉悦。牡丹花开得灿烂,温和、晶莹透明、芬芳与甜润;几只蝴蝶蹁跹于花丛,纤毫毕现,这幅画代表了曾杏绯先生继承并弘扬的晚清画家恽南田派工笔没骨花鸟画的极高水平。

艺术风格

曾杏绯先生的画是一种心灵的象征,一种表现心灵意识的判断和体会。从她的画里,可看到中国传统女性的贤淑、温馨、谦和、容让等等美德。从那些花卉的颜色上感触到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她把那种天晴气朗的怡人景象,用画笔、用色彩表现出来了。那光色会令人产生迷幻,忘却不快,怡然自得,甚而心情会久久耽于那梦一般的景状里。曾杏绯先生的画之所以被人喜欢,就是因为她在绘画时有一种天性的处理光色的能力,有一种潜伏在心灵深处的异质。她用手中的画笔能够让纸上的花卉变得像在日头下的真实感觉一样晶莹透明。

曾杏绯的画从不将残荷败叶等衰腐气息流露于画面,这是她追求完美的天性使然。曾杏绯本人已经很早就有了一种绘画自觉,就已经知道自己的绘画异质在哪里。她还说,她总是以平和的心境向往美好的事物。平和二字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显示出一个画家不凡的心境,一种波澜不兴,荣辱不惊的气质。

曾杏绯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前期的没骨工笔花卉和后期的小写意两部分。她的没骨花卉,构图严谨,处理细致,疏密相间、有主有从、一开一合、相互呼应;设色鲜丽,运用传统的晕染法将花瓣、细小的花芽、嫩叶、花蕊的来龙去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将花叶分深浅浓淡染出,叶筋的灌浆,使之结合自然,浑然一体,给人以工细而不刻板、明净而不单调的感觉,整体效果是既简洁明快而又富丽堂皇,使千姿百态的春花秋卉交相辉映,更显得自然生动、娇艳欲滴。

曾杏绯后期的小写意牡丹着色细腻、用色单纯、层次分明,花瓣圆润而又艳亮,花头饱满又细致,再衬上俯仰反侧、明暗变化丰富的墨绿色老叶和带胭脂色的嫩叶,在水色未干时勾上刚劲有力的叶筋,点上珍珠般的花蕊,显得活灵活现、雍容大方。

曾杏绯的晚年成为她创作的极盛时期,由于画家将全部生命倾注于画笔,她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画面意境更深,笔底功夫愈精。她以一支画笔与造化同工,将自然界花草的内有在活力淋漓尽致地表现于画面,从她的作品中可以读到画家的心性、情趣、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积极向上的鼓舞,表现出耄耄之年的老画家惊人的创作活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人物评价

宁夏美术界一位权威人士说:作为宁夏当代美术事业的创建者之一,曾杏绯在特殊的年代来到宁夏,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这片文化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使之根深叶茂,蓬勃壮大。

从艺术方面讲,曾老的作品非常宁静,有一种“中庸平和”之美,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源于对生活无比的热爱。她的家里种满了花,虽然年事已高,但经常亲自侍弄。另外,书画界每每有重要活动,也都能见到她的身影。从内心世界来看,这不是一位普通龙钟老人的表现,曾老显得是那么的有活力,而且乐观、积极。 (吴善璋:中国书协副主席,宁夏文联副主席)

曾老的绘画细腻、洒脱,色彩艳丽、雅逸,画面给人一种错落有致且丰满富丽的感觉,既有传统功力,又有现代感,具有很高的写实精神,是中国工笔画界比较有名的大画家。她为人热情和善,工作认真负责,为自治区区培养年轻美术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她是宁夏美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次参加美展、获得殊荣、被广泛收藏,可谓德艺双馨,堪称典范。(张少山:宁夏美协第三、第四届主席,第五届名誉主席)

曾老对任何人都那么宽厚、善良。二三十年前,她给人画画从不收钱,只要百姓喜欢,完全奉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上世纪90年代初,她到公园锻炼时被一辆拖拉机撞倒了,司机吓得不知所措,当得知对方家境贫寒后,她没有一句为难的话。曾老也从不给组织找麻烦,不把一己私利摆到重要位置,古语有云“谨言慎行”,她完全做到了。(郭佳荣:宁夏书协副主席,银川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曾老堪称画界的“泰斗”,无论在品行还是学识方面,对年轻一辈美术家都深有影响。曾老不只是一位简单的花鸟画家,她的画风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很大贡献。她的作品能够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和《百年中国画集》,很不容易,这是全国美术界对她的肯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她,是一种福气。

其实,我们不能只看曾老的艺术,她在妇女活动等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力。晚年的她一直坚持绘画,将健康的作品和健康的心态传递给社会,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景仰。(宋鸣:中国美协理事,宁夏美协主席)

人物轶事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中国美术界,曾杏绯可谓人人敬重,她一生始终与人为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名利,只是一心一意干好自己的工作。遇到事曾杏绯一贯先替别人着想,把自己摆在最后。当年在文联工作时,每逢春节,曾杏绯就把家在外地不能回去的同事带到家中,一起吃团圆饭。看到年轻人积攒的脏衣服,曾杏绯也抱回自己家给洗干净,有时连年轻人的袜子破了曾杏绯都亲自给他们补好。

百岁时的曾杏绯不但生活丰富多彩,还是一位很时尚的老太太。孙子辈买给老人精致而时髦的饰物,曾杏绯会很认真地把它们戴上。每天,曾杏绯会看看电视,侍弄侍弄她爱了一辈子的花草,继续为儿孙们操心,除了这些,她还会画上几笔。

许多人都知道曾杏绯擅画牡丹,其实烂漫的百花园中,任何一种花卉对于曾杏绯而言都是驾轻就熟。晚年的曾杏绯爱绘牡丹也系事出有因。上世纪80年代,银川市中山公园里种植了一片牡丹,名为“天香园”,生性爱花的曾老时常到公园去观察、写生,在那一段时间画了不少以牡丹为主的作品,取其寓意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后来,曾杏绯的牡丹题材作品流传到社会,广受人们喜爱,曾杏绯遂以牡丹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