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义

更新时间:2024-10-22 11:32

曾永义(1941年4月4日—2022年10月10日),台湾省台南县人。任杰出人才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世新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中研院文哲所咨询委员、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等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着有学术著作《台湾歌仔戏的发展与变迁》《民艺》《俗文学概论》《戏曲本质与腔调新探》《戏曲现歌剧》等十余种;散文集有《莲花步步生》《人间愉快》等六种。并从事中国现代歌剧、京昆戏曲等剧本创作工作,有多种剧作被搬上舞台。

人物简介

曾永义曾任任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东吴大学、世新大学客座教授,担任财团法人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咨询委员等职,同时在大陆多所著名大学任客座教授和学术机构顾问。学术专长主要在戏曲学、韵文学、民俗学、民间技艺等方面并卓有成就。曾教授是台湾地区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界的著名学者,近年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到了大陆,在两岸学术交流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2年10月10日上午,台湾著名戏曲学者、民俗学者、台湾大学名誉教授曾永义在家中逝世,享年81岁。

学术成就

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①开启戏曲作家作品与体制剧种研究之先河,以论文《洪昇及其长生殿研究》《明杂剧研究》为代表。

②开展俗文学研究与发扬民间技艺,著有《俗文学概论》《台湾的民俗技艺》等,并将所学所见落实于艺术文化之推展、提升与再兴。

③以宏观与微观之视角考察戏曲史,以《戏曲源流新论》《戏曲腔调新探》《从腔调说到昆剧》《戏曲剧种演进史考述》为代表作。主张中国戏曲史必须始于单元性研究,而归结于综合性、系统性、有机性之考查与论证。提出戏曲之渊源形成是“小戏多元并起,大戏一源多派”。探索北曲杂剧、南曲戏文之渊源形成流播及其体制。厘清“体制剧种”与“声腔剧种”之别等,对戏曲史之研究着力最深,多有创见。

④确立排场要素与实际运用,撰写《说排场》,界定“排场是指中国戏剧的脚色在‘场上’所表演的一个段落”。确立排场包括“关目情节的轻重、脚色人物的主从、套数声情的配搭、科介表演的繁简、穿关砌末的运用”5个要素。运用排场概念实际分析元杂剧、明清传奇各折(出)内在结构,在戏曲文本评点之外,开展出另一种理论的实际运用,使理论与剧作之间有紧密的系联。

⑤扩大广义“戏曲学”之研究范畴,探索排场论、曲牌论、歌乐论皆属“戏曲学”,主张凡是构成戏曲的重要元素,包括研究戏曲具备的文献资料、剧场类型、题材关目、脚色行当、戏曲内外结构、语言、艺术论、批评论等,皆属其广义范畴,完成著作《戏曲学》三部。

⑥建构曲牌格律要素与歌乐关系,撰写《中国诗歌之语言旋律》《论说“建构曲牌格律之要素”》,提出“字数律、句数律、长短律、协韵律、平仄声调律、对偶律、句式音节单双律、词句语法特殊结构律”8项要素。再以“词情”与“声情”统摄,完成《戏曲歌乐基础之建构》,将歌乐理论化、系统化,扩大戏曲音乐论述之视野。

著作介绍

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全二册)(版 式:繁体横排) (作者:曾永义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本书是台湾著名的戏曲学、民俗学学者曾永义先生对自己自60年代迄今的诸多学术研究论文进行甄选,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学术力量的论文而组成。本书共约75万字,内容涉及戏曲、民族文学、传统诗歌、民俗技艺等多方面,按照“学术理念”和“学术进程”区分为甲乙两编,全方位、历时性地展示了曾永义先生的治学经历及其重要研究成果。

戏曲源流新论(增订本),(作者:曾永义 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戏曲源流新论》是是台湾著名的戏曲学、民俗学学者曾永义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曾由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以简体字出版。原书收文五篇:《也谈戏曲的渊源、形成与发展》《也谈“南戏”的名称、渊源、形成与流播》《也谈“北剧”的名称、渊源、形成与流播》《梨园戏之渊源形成及其所蕴含之古乐古剧成份》《台闽歌仔戏关系之探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增订本,除对原有文章略作修订并对篇章名亦有所调整外,还增加了《参军戏及其演化之探讨》《宋元南戏体制规律的渊源与形成》《元杂剧体制规律的渊源与形成》《戏文和传奇的分野及其质变过程》《明代杂剧演进的情势及其特色》《中国地方戏曲形成与发展的径略》等六篇,全书现有文章总计十一篇,约38万字。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曾先生长年从事戏曲与民间文学艺术之维护、发扬与研究工作,尤其致力于海峡两岸之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不仅热心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还组织两岸的学者、演员进行互访或戏曲演出,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民俗艺术发挥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