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

更新时间:2023-11-30 13:31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旨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反家庭暴力意识,对施暴人或者潜在施暴人形成法律震慑,同时也通过案例对审判实践中常见问题作出回应。

发布背景

对家暴零容忍,是社会共识,更是司法的态度。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反家暴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做新时代文明新风尚的建设者、维护者、笃行者。

2022年,针对反家庭暴力法实施6年以来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卫生健康委共同发布《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并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精准对标家庭暴力受害人寻求司法救助时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细化完善家庭暴力发现机制、证据收集机制、执行联动机制等,明确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的证据形式和证明标准,加大对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惩罚力度。

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在审判实践中,精神暴力除了经常性谩骂、恐吓之外,还包括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行为。

反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工作,以预防为主。快速制止家庭暴力或者家庭暴力发生的现实危险,使受害人得到及时法律救助,是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布案例充分反映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快速反应优势。

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如果存在家庭暴力情况,要及时保留照片等证据,第一时间报警,相关证据将作为人民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重要依据。

发布典型案例,还强调了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动作用。与一般民事案件不同,家庭暴力行为对受害人的身体、心理产生直接伤害,人民法院需要在办理具体案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保护好特殊群体利益。

案例发布

主词条: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第一批)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5日

案例类型: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暴力也属于家庭暴力。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家庭暴力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身体暴力,向人民法院诉请禁止精神暴力的案件数量有所增加。

在本批典型案例中,丈夫李某采用喝农药、跳楼等自残自伤方式威胁妻子王某,虽然施暴人没有采取直接谩骂、威胁的方式,但其自残自伤行为使王某处于惊惧的心理状态,精神的不自由亦属于精神侵害,故人民法院对王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请求予以支持。

审判实践:这个案例丰富了精神侵害类型,明确精神暴力也是家庭暴力的司法裁判原则,对人民法院处理精神侵害案件具有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7日

案例主题:未成年人保护

案例特征:第二批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主要具有以下四方面特征。

一是明确被抢夺、藏匿以及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子女也是家庭暴力受害人。

二是强调发现机制对防止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关键性作用。

三是明确离婚纠纷中,施暴方不宜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

四是警示父母切勿以爱之名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关键词语:

案例一,未成年人 、暴力抢夺、目击者 、未共同生活

案例二,未成年人、 代为申请 、心理辅导 、矫治

案例三,离婚纠纷、家庭暴力 、直接抚养 、子女意愿

案例四,未成年人、学校 、强制报告、家庭教育指导

案例五,未成年人、 直接抚养人、暂时变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