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49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怀人诗,在秋月之夜冷寂景象的描写中,特别绘出卧于中庭的老马,以及马厩中相背而睡的倦仆,以此衬托主人公慵倦与凄冷的心境,诗的后半化用李白《月下独酌》诗意,且“翻进两层”(陈衍语),含义甚深。一则表明世罕知己,唯月和影与己相伴,彼此无嫌猜,可以见出世道人心的险恶。二则由月及人,以裴、宋喻月、影,显示相互间非同寻常的交谊,点明怀人主旨。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⑴
九陌无人行⑵,寒月净如水。
洗然天宇空⑶,玉井东南起⑷。
我马卧我庭,帖帖垂颈耳⑸。
霜花满黑鬣⑹,安欲致千里。
我仆寝我厩⑺,相背肖两巳⑻。
夜深忽惊魇⑼,呼若中流矢⑽。
是时兴我怀,顾影行月底。
唯影与月光,举止无猜毁⑾。
吾交有裴宋,心意月影比。
寻常同语默⑿,肯问世俗子⒀!
⑴裴如晦:裴煜字如晦,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历官至翰林学士。宋中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参政宋绶之子。二人皆为梅尧臣好友。
⑵九陌: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见《三辅黄图》)。后泛指京都大道,唐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⑶洗(xiǎn)然:清晰貌。
⑷玉井:星官名。《后汉书·寒郎传》李贤注云:“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因其形如井,故名。
⑸帖帖:安静貌。
⑹霜花:形容马毛花白,言其老。一说“霜花”形容洒在马身的月光,亦可通。鬣(liè):兽类颈领上的毛。
⑺厩(jiù):马棚。
⑻“相背”句:形容二人相背而睡如古代礼服上绣的黑青相间如 形的花纹。肖,像。两巳:《尚书·益稷》疏云:“黻为两巳相背,谓刺绣为两巳字相背也。”
⑼魇(yǎn):梦中惊骇,恶梦。
⑽流矢:冷箭。
⑾猜毁:猜忌毁谤。
⑿寻常:犹言“平常”。同语默:谓志同道合,投契无间。语默,谓说话或沉默。
⒀肯:岂肯。
京都大道没有人行走,一轮秋月水一样澄净。晴朗的天宇分外空阔,东南方闪现出玉井四星。我的马躺卧在中庭,安宁地垂着双耳和头颈。月光如霜花洒上它的黑毛,衰老的马儿哪还能赴千里之行。我的仆人疲倦地睡在马棚,背靠背就像礼服上两个己字的花纹。夜色深沉忽然有人在恶梦中惊骇,如中了冷箭般发出呼喊声。这情景引起我满怀思绪,在月下徘徊我看着自己的身影。只有我的身影和天上月亮,没有猜疑毁谤,无论是动还是静。我跟裴宋二君交谊深厚,情投意合仿佛月亮和我的身影。平常不管谈话沉默都同心同德,哪儿肯去顾念世间的俗人!
皇祐三年(1051),诗人在宣城服父丧期满,又到汴京,为生计奔波:“近因丧已除,偶得存余生。强欲活妻子,勉焉事徂征。”(《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年届半百的诗人,已倦于宦游。这种心情,就隐隐表现在这首月夜怀人之作中。裴如晦(裴煜)和宋中道皆为梅尧臣好友。同一时期有《贷米于如晦》之作,可知他们过从甚密,有通财之谊。诗人和裴、宋二位的知己之情是十分深厚的。
此诗前四句从月色写起。这时是夜深人定,月光如水,天宇澄澈,景象很美,对月怀人,诗人常事,此诗亦然。但别致的是,诗人并不即写怀人,而写月下所见庭中马匹垂首帖耳之态与仆人酣睡之状。马一般是站立着睡觉的。而“我马卧我庭,帖帖(熨贴的样子)垂颈耳”,可见此马不是瘦弱就是太老。“霜花满黑盘”,并不一定真是盘毛花白,而只是月光反射所致的错觉。然而它容易使人联想到马的衰老。这马当年可能很神骏,但后来既成伏枥的老骥,即便有千里之志,也不可能得以实现了。诗人睹物思己,心情十分怆然。
诗人再看仆人,就在马厩中睡熟了。他们(应是两个人)“相背”而卧,酷似黻形花纹。其中有人梦魇惊叫,如同中了冷箭。这里,诗人决非随意描写,而是有感而发的。梦魇,心境不安定时容易产生。诗以仆人的困顿和马的羸老,间接反映出他们主人的形象,即这位主人也是久经风霜的了。而从这里,就隐隐流露出诗人对仕宦的厌倦感,大有屈原“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意味。其笔法看来自然,却颇费安排。
以上可视为怀思情绪的酝酿。“寒月”、“霜花”,使环境更见清冷,诗人更感孤寂。于是兴起了怀人之想:“是时兴我怀,顾影行月底。”以下反复就“月”、“影”生发,是受到李白《月下独酌》一诗的影响。由于孤寂,诗人就把月和影拉来,凑成“三人”。“唯影与月光,举止无猜毁”,言外之意是,茫茫人海,处处尔虞我诈。诗人从而又起怀念友人之情,觉得裴、宋二人与自己情投意合,可比月与影。“语默”出自《易经》:“君子之道,或默或语。”诗人又想到,平素彼此语默相同,对俗子几乎是不屑一顾的,思念之情于是更切。
这首诗表面上仅就月下之景、事、情作平直铺叙。实际上,诗人写月夜的景色,写仆马之情事,都是为写怀人而作的必要铺垫。这是很有特色的,是从《离骚》化来。末段点化唐人诗,善于出新。以月、影拟人,为李白诗原有;然而以友人比月、影,则全出自梅尧臣新意。这也体现了宋诗善于翻新的特点。
陈衍《宋诗精华录》:“黼为两已相背,化腐为奇。末由太白对月意,翻进两层。”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梅宛陵。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皇祐(1049—1054)初期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预修《唐书》。诗风古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有《宛陵先生文集》,又曾注释《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