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山

更新时间:2024-10-06 23:13

月牙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七星公园内, 是七星山的斗柄峰之一。

简介

月牙山位于七星公园内, 是七星山的斗柄峰之一, 因山腰有岩如新月,故名。 月牙山是由七星山的玉衡开阳、瑶光三座山峰组成,因山腰有一岩石,远望酷似一弯新月,故而得名。又因山中有龙隐洞,龙隐岩,也叫龙隐山。在山北的山腰上,有一剑柄石,它屹然独立,笔直峭拔,高达数丈,形似剑柄。沿山麓小道西南而行,过玉兔岩,即可到伴月亭。在这里看花桥倒映于清澈的小东江中,极富诗意。再往前行数十米是月牙岩,它前临小东江,三面是悬崖峭壁,琼花盛开,石乳倒垂。顺山势南下便进入龙隐洞。洞顶上有条天然蜿蜒的龙形石槽,洞口书有“破壁而飞”四个大字,传说此处为矫龙腾空而去所留下的“神龙遗迹”,古人由此而留下“飞腾不知几千载,至今点点龙鳞开”的诗句。它前临小东江,三面是悬崖峭壁,琼花盛开,石乳倒垂。 月牙山景致优美, 面临江面, 视野开阔,桂林市景悉陈眼前, 游人莫不心旷神怡。明代孟详月牙岩诗宏: “天设岩须古, 月牙名白今。树低千岸转, 洞敝万峰侵”, 月牙山景致优美, 山西沿小东江有石级可登, 沿路有伴月亭、月牙岩、小广寒阁、襟江阁等景观, 且均面临江面, 视野开阔,桂林市景悉陈眼前, 游人莫不心旷神怡。石级下到山西南麓, 有龙隐洞、龙隐岩、桂海碑林桂林名胜。

具体介绍

龙隐洞

在月牙山西北麓, 高8~12米, 宽8~20米, 长64米, 面积645平方米。有一条硕大、蜿蜒、矫劲石槽通贯洞顶, 传为老龙隐此留下痕迹。小东江流注洞中, “金鳞倒影水浮空”, 似为游人再现当年破壁而飞的景趣。1963年建观景台于洞西北, 是观“神龙”的佳境。古往今来, 游人不绝。洞中唐宋石刻近百, 后人有“壁无完石”之叹。

桂海碑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七星公园月牙山瑶光峰南麓, 由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此处“壁无完石”, 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余方,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件、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象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年代最早是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张浚刘崇龟的《杜鹃花唱和诗》。

宋碑

宋碑有130多方, 著名的《元党籍》碑, 反映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 是国内现在唯一完整的一块, 史料价值很高。《平蛮三将题名》碑, 记录了宋朝狄青、余靖平定侬智高反抗朝廷的史实。梅挚的《龙图梅公瘴说》, 尖锐指出当世“民怨神怒”之源, 在仕宦群中普遍存在的“五瘴”, 而“仕者或不自知, 乃归咎于土瘴, 不亦谬乎”! 郭沫若读后, 赞为“梅公瘴说警人心”。石曼卿(延年)《饯叶道卿题》28字, 笔法坚劲, 是传世稀品。米芾、程节《赠、答诗》, 朱颜、 章岘、方信孺以及明人周进隆、清人谢启昆的题诗, 都有较高艺术水平。清康熙四年(1665)所刻阳线观音像, 线条精细, 面容丰满, 髻堆上有三个小头像, 额间有一只小眼睛, 嘴唇上还有两撇胡须, 形象十分奇特。清人所书“佛”字, 糅书、画为一体, 匠心独具, 颇有欣赏价值。龙隐岩左侧现已增建碑阁, 展出历代文化名人歌咏桂林山水的诗词曲赋以及题榜、铭记的碑刻和拓片。

丹桂岩洞穴遗址

在市区月牙山襟江阁西50米处。亦称凌空洞。洞口向西, 深6米, 宽5米。在厚约2米的文化堆积中, 含黄褐胶结土和螺壳堆积层, 洞中发现磨制骨针和鹿、猪、羊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瓣鳃类水生动物骨骼, 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穴遗址。由于人为破坏, 大部分文化堆积已无存, 仅洞穴后壁尚有少量残迹。

河北丰宁县月牙山

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苏家店乡,距县城70公里,有一处古代佛教行僧修行之处,那里空气清新,植被茂密,动物成群,幽静如仙境,相传道德高僧经常来此做法修行。那里有一处泉水,经久不衰,远方的居民都以饮此水为荣,因为此水可以治百病,至今有人远道而来只为求得一瓶圣水。

月牙山冬季松涛阵阵,夏季清爽宜人,山上有各种植被,桑葚树,榛子树,是最佳的旅游胜地。有无限的旅游资源!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