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更新时间:2024-09-28 16:19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拼音: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成语典故

曾子是春秋时的鲁国人,拜孔子为师学习儒家的文化,他勤奋好学,学习了很多的经典儒家思想。

一天,有人去问他:“怎样对待自己才好?”曾子说:“我每天总是反复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了自己的力量?同朋友来往是否守了信用?老师教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好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那人听了说:“我一定遵照先生的教导每天检查自己,如果在这些方面有不对之处,我一定及时改正。”曾参听了点点头说:“你如果真的这样做,那一定能够成为有德又有才的人。”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语》中对曾子这段话所加的注释是:“曾子以此三者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曾子常从三方面来检查自己,有缺点就改掉,没有就加以警惕。

成语寓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那些足迹印证着人们的成长。然而每个人都免不了犯错误,如果做不到反省,只会让自己错上加错,愈陷愈深。人生最大的遗憾是站不到远处去审视自己,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战胜自己,因此朱嘉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天都要自省,有错误就改正,没有错误就当作自我勉励,同时也用来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每个人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不犯错误,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过错。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要具有自我否定精神,就是要勇于认错。每个人都会有错误和缺点,有了错误,应该主动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认真反省自身缺点,从而才能不断改进自己、升华自己。反省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心智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灵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人们对所遵循的标准不断反思的过程。反省是一面镜子,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改正,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指有缺点错误就改正,没有就用以自勉。原用于自我检查,现代汉语多用于对待别人提出批评时所持的态度。复句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运用示例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方方《乌泥湖年谱·1966 年》八:“看到自己的大字报,应该做的事是深刻检查自己,对照自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