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更新时间:2022-09-26 21:42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积极开展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建“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背景介绍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大学举行,标志该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2013年3月8日,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教育部初审,经过现场评估,2013年4月11日,中心通过教育部认定,成为第一批通过认定的14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是由中南大学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的,牵头高校为中南大学,下设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与构件制造、高温结构材料与构件制造、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构件性能评价及表征3个一级平台,以后的工作将围绕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的关键科学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成果转化等协作。张尧学任理事长,黄伯云、钟掘、黄健柏、周科朝4位教授担任中心理事。

战略规划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落实教育部“2011计划”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中心的成立面向国家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战略体系,汇聚了国内本领域最具特色的高校、研究机构和领袖企业,探索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以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他希望协同体单位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以智力发展为目标、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寻求更大范围的、更深程度的协同。

关键材料和制造的软肋制约着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对“2011计划”的积极响应。该中心将围绕以下三个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协同单位之间的合作,要着眼未来,突出贡献,实现整体发展;二是要相互学习,将各协同单位差异化的优势“点”结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的“面”;三是要重视基础驱动,要在国家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基础需求。积极落实“出成果、出人才”目标。

组织机构

机构图

中心设立理事会、专家委员会、中心主任及中心办公室、资源管理部、技术发展部、技术服务部、创新学院等职能部门。理事会为中心最高决策机构,专家委员会为技术咨询与指导机构,中心主任负责中心的管理运行。

创新团队

中心围绕承担的三类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在三个研究平台上组建了17个协同创新团队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团队。

中心理事会

理事会由中心成员单位主要领导、院士、专家等组成。其中,中南大学5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名、其他单位各1名,共计16名。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

理事会理事长由牵头单位法人代表担任,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由理事会会议决定。理事会对教育部主管部门和协同体各成员单位负责,拥有人事任免权,财、物终决权,重大事项审议决策权。经理事会讨论的决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法定人数出席会议表决、多数通过才能有效。其主要职责:

(1)推举产生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

(2)任免中心主任和副主任;

(3)任免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4)批准吸纳和免除中心成员;

(5)审议中心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咨询;

(6)讨论决定中心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人事财务问题、重大科技问题,讨论决定员工薪酬福利,沟通和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行动,确保协同工作高效有序。

理事会下设秘书处,挂靠牵头单位,由理事长领导处理日常事务。

第一届理事会组成:

理事长:张尧学

副理事长:徐惠彬

成员:黄伯云、钟掘、吴光辉、黄健柏、周科朝、敖宏、冯志高、唐文忠、宫声凯、曾东、李荣华、杨智、陈晓慈、殷福星。

基础条件

中南大学60年有色金属行业背景,50年为航空航天、国防领域服务,构建了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构件制造基地,形成了高性能制动材料与刹车副产业化基地;北航建立了激光快速成形钛合金大型整体构件、发动机叶片及其涂层研发基地;首批跃升计划构建了轻质高强铝及钛合金材料与构件工程化研究基地;拥有院士领衔、基础-工程-产业人才结合的研究队伍。

中心以中南大学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协同融合为核心,选择国内知名航天、航空科研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和材料与构件制造企业“中国铝业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通过校校、校所、校企和国际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一个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体,协同创新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本中心汇聚了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前沿研究、构件试制和工程应用国内最优势的力量,立足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支撑空天国防与高新技术跨越。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航空材料与结构功能实验室、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铝材工程化研究基地(跃升计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8个国家级平台和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2个“111” 创新引智基地。满足了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构件高性能制造创新研究的要求。

中南大学提供28000平方米研究与办公场地供轻质高强铝及钛合金材料与构件平台使用;提供21000平方米研究与办公场地供制动系统用高温耐热有色金属材料与构件平台使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供5000平方米研究与办公场地供难熔有色金属与高温合金材料和构件平台使用。

三个平台按任务需求,聚集了1200台套仪器设备,价值约5亿,100万以上70余台套,价值约2.5亿。具备从原子尺度结构到构件尺度形/性演变的检测分析能力。

筹措经费13.5亿,经费到位8.07亿。其中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投入1.74亿,航空航天用户企业投入3000万,地方投入5000万。

目标定位

以航空航天急需的机体用轻质高强铝及钛合金材料、制动系统用高温耐热有色金属材料、发动机用难熔金属与高温材料及其构件为目标,构建跨行业、跨学科的协同创新体,提升有色金属行业持续创新能力,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提升材料学、工程学在ESI前1%的排名,建立新型交叉学科;寓教于研,培养有色金属先进材料与制造领军人才;形成国际一流的约20个研究团队、300余名研究人员;以任务需求为原则共享协同体内资源;财政专项5亿元、自筹8亿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