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8-24 13:18
话剧《望》讲述的是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冯如从少时海外求学,立志投身于中国航天事业;到荣归故里,为振兴中国空军国防力量而奉献终身的感人故事。
冯 如
珠 儿:冯如妻
舅 舅:冯如舅父
南杞耀:爱国华侨
黄梓材:爱国华侨
竹 泉:冯如助手,归国后任广东革命军飞机次长
兆 槐:冯如助手,归国后任广东革命军飞行员
司 徒:冯如助手
谭 根:飞行家
内 勒:冯如美国好友
革命者:同盟会员
汤姆森:美国航空公司代表
张元济:清政府代表
这是一个穿越百年历史烟尘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飞行和梦想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希望与勇气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
你将看见一个世纪前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和第一批从事飞行的中国青年,也将看见那些漂泊海外心系故乡,被称作“革命之母”的爱国华侨们;
你将听见一曲雅逸飘渺的中国古琴洞箫,也将听见多年以前怀旧感伤的美国爵士;
你将体会那追寻飞翔天外的浪漫和激情,也将体会革命血雨腥风中的无畏和凛冽;
你将感受一段真纯似水的爱恋,也将感受一份苦苦等待却无语凝噎的悲情……
一个国际化的团队,来自美国、英国、瑞士、意大利的主创和演员,共同讲述着“飞行”——一个没有国界限制的心之梦想;一个跨越不同年龄的组合,从七岁的天真孩子到七十岁的著名导演,共同讲述着“希望”——一道没有年龄界限的生命之光!
出品人:王筱頔
总导演:陈薪伊
编剧:唐凌、杨晓晓
文学统筹:薛晶
舞美设计:季乔
灯光设计:邢辛
影像设计制作:邹爽、马可达维塔克(Marco Devetak)
多媒体视频设计:丰江舟
作曲/钢琴伴奏:罗曼克鲁莫夫(Roumen Kroumov)
主题歌演唱/著名演唱家:孙秀苇
造型设计:李锐丁
服装设计:李彦
以上参考资料
王瑶、张页川、王伟波、朱闵、倪超、徐凡、胡炜、陈志荣、徐婕、陈焕焕、孙国睿、崔冰、张晓帆、李贺、黄如、高鹏、李跃辉、刘德睿、许贵文
话剧《望》将以打破时空的自由穿越,以平面蒙太奇手法的跳跃流动、以诗意、唯美的表达,以现代、时尚的风格,演绎一曲青春和生命的浪漫之歌。
请听:
大海之滨,涛声阵阵,一个现代旧金山女孩仰望天空、聆听着。。。。。。深情唱起一首《中国哥哥》:一百年前,在我的国家美利坚,有一个中国人的故事,他就是第一个飞上天空的中国哥哥,他的名字叫九哥……
九哥,冯如,他从一百年前走来,从广东恩平的一个小村庄走来……
他,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浪漫而坚定;
他,浸润着科学精神的力量,好奇而冷静;
他,有着早期飞行家的激情和无畏,有着投身革命的热血和勇气,还有着无以表达的柔情和深情……
冯如,以他年轻的生命在天空中写下:
希望和勇气,是人类飞翔的真正双翼!
冯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飞机设计家和制造家、第一个飞行家、第一个飞机制造企业的缔造者、第一个革命军飞机长,他还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的中国人,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民国年间,冯如就被尊称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2009年,为纪念冯如对中国航空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冯如首飞成功百年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冯如被尊称为“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1885-1912),广东恩平人,12岁赴美做工。在1903年莱特兄弟飞行成功的鼓舞下,深感民族孱弱屈辱的冯如,誓为国家制造飞机,守卫边土,他说:“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倘有千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可确保内地无虞。”
在爱国华侨的支持下,经过数年的艰困努力,冯如于1909年9月21日在美国西海岸奥克兰驾驶他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首次试飞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行梦想变为现实,世界航空先驱行列从此有了中国人的位置。孙中山在现场观看,感叹“吾国大有人矣”。1910年冯如参加国际飞行大赛获第一名。之后,冯如谢绝多国聘任,毅然于1911年初携飞机两架回到广州,出任广东革命军飞行队长,推动航空器设计研制,宣传孙中山先生“?空救国”思想。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燕塘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年仅28岁。冯如被孙中山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旁,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中国飞行之父”。
冯如,以其他短暂的生命铸就了不凡的伟业,如同耀眼的光芒划过天际,照亮了当年暗夜沉沉的中国,照耀了中国百年航空史,照射进当代的中国。种种原因,今天的冯如已经鲜为人知(著名如詹天佑与冯如为同时代人,巧合的是,中国第一架飞机首飞成功与京张铁路通车前后仅相差几天),但是他和他同时代的人们所曾经做出的努力,以及他们的努力中显露的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开创精神和坚韧浪漫的精神气质,是我们不可忘却的至为珍贵的遗产,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淹没被遗忘,被尘封在岁月历史之中。
广东是中国早期航空的发祥地,中国众多航空先驱均为广东籍人士,著名如冯如、谭根、林福元、杨仙逸等。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话剧将以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为原型,展现冯如在其短暂的生命中,为了飞翔的梦想,为了民族的自尊自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几乎无法想象地完成了为中国设计制造出第一架飞机的伟业。那个时代的一部分中国人,在革命、科技、实业、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在以每一个人的力量和责任,做着各自的艰困努力和探索。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当然,所有这些人都是在梦想和现实中艰难地选择和行走着。
拟分三幕,时长100分钟。
序幕:1909年9月,冯如在国际飞行大赛获成功,中国人进入世界航空先驱行列。
第一幕:冯如成功之后,成为革命党、清政府和外国公司等的争取对象。冯如在美好的飞行梦想与残酷的战争之间、在为革命还是为清政府服务(高官)之间、在为自己的民族还是为外国公司(金钱)之间陷入思考和抉择。飞是一个美丽轻盈的梦想,但梦想负载了沉重的现实和责任。民族危亡和抗争图强,是那一代中国人的宿命之不可逃。
第二幕:在继续改良的试验中,飞机发生事故,冯如受伤。面临早期航空的极端危险,冯如遭到了身边众多人的反对。表达冯如关于生命与梦想的思索。
第三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一切烧毁。在极端的困境之中,有人离开,也有人留下,有人主动地送来了援助……
尾声:回到国内的冯如,参加革命,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