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30 07:05
万福山又名望夫山,在莱城东北25里处。世传有一个叫田英的少妇因丈夫久役不归,登山而望之久化为山,故名望夫山。 山上的戍妇石,周长15米,高7.5米。这里峰峦层叠,山势峭绝,溪流纵横,树木苍翠。戌妇峰峭壁突兀,巨石屹立,直插云天。石上顶端,有一脚印,相传为泰山奶奶看到戍妇石长得太快,有欺泰之势,便用力踏了一脚,此石遂从此停止长高。
万福山之所以闻名,不仅因它的独特的山势和迷人的风光,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万福山山顶有一天然巨石,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妇女,其夫服役日久未归,她便整日登高远望。天长日久,妇人化作一块石头。后人为感念她的忠贞,故将石头称为望夫石,山称望夫山。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望夫山庙会,庙会之日,游人如织。
由于传说的流传广泛,如今望夫山的名字早已流传在外,但地图上标为万福山,到底是万福山还是望夫山?
莱芜现存的历代县志都有关于望夫山的记载,明嘉靖《莱芜县志》载:“望夫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世传戍妇以夫久役不归,登望之,久立,化为石。”
但清康熙《莱芜县志》载:“望夫山,在县东北三十里,高十里。巅有石如人,洞壑玲珑。居民避寇潜藏于此者,多得全活。旧志云,唐有戍妇,望夫久役不归,立,化为石,故名。或云,本名万福山,俗讹望夫。”“望夫山本名万福山,俗讹望夫”,果真如此吗?
清宣统《莱芜县志》载:“冠山,即万福山,俗讹为望夫山,在县治东三十里,洞壑玲珑。汉昭帝元凤三年正月,山忽汹汹如千人声,视之有石自立,高丈五尺,四十八围,三石为足,一石居上,其形如冠。盖宣帝起于民间之象。山阴有鹰窝崖,层崖削壁,幽险欲绝。”
据载,万福山在汉代称冠山。不难猜测,正是因为山形如冠,所以称冠山,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载),代表着升官增福,万福山的名字就是由冠山引申而来。
光绪三十四年《莱芜县志》(稿本)和民国《续修莱芜县志》均在“冠山”条下注云:“即万福山,俗讹望夫。”《泰安府志》则干脆说,称望夫山是“穿凿附会”。
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称的望夫山,本名应为万福山,因其山形如冠,曾名冠山,后人称之为望夫山是讹传。现在我们知道了,大家所称的望夫山,真名为万福山,又名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