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楚山

更新时间:2022-06-26 20:21

在襄阳城西南岘山诸峰中,有一座山峰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名胜古迹很多。据清乾隆《襄阳府志》记载,望楚山“一名英山,又名马鞍山,县西南八里。旧有宋孝武帝宅,相传为帝所生处,帝为武陵王,爱其峰秀,改曰望楚山。山南有‘楚岩’二大字,河阳赵清老所书。”河阳赵清老,即宋代赵淳。赵淳曾任南宋京西北路招抚使兼鄂州都统制,襄阳岘山上有名的岘石摩崖和市区内郑家山摩崖都是赵淳留下来的。

文物古迹

宋代摩崖-“楚岩”

宋代摩崖-“楚岩”刻在一道高约10米、宽20余米的石壁上。陈家驹先生用卷尺测量了一下,“楚岩”摩崖宽90厘米,高130厘米;“楚岩”两个大字各高45厘米,宽40厘米,保存完好无损。其它小字已很难辨认,多少有些让人遗憾。

找到楚岩石刻,对于研究襄阳的历史文化,确定望楚山的具体位置,以及加快岘山的开发与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楚岩重见天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往。文史爱好者希望能够保持楚岩及周边环境的原始风貌,并通过本报提请各位游客切记不要随意抚摸、涂抹。

周边寺庙

望楚山“一里有三寺”

古时,望楚山附近寺庙很多,到现在襄阳人还有“一里有三寺,走寺不见寺”的说法。

望楚山就是现在俗称的华山。翻过烈士塔所在的羊祜山,南面的山就是望楚山。羊祜山本来是望楚山的余脉,因为纪念晋代镇南大将军羊祜而改名。

据清乾隆《襄阳府志》记载,“一名英山,又名马鞍山,县西南八里。旧有宋孝武帝宅,相传为帝所生,帝为武陵王,爱其峰秀,改曰望楚山.山南有“楚岩”二大字,河阳赵清老所书.”孟浩然曾两处在诗中提到此山,并写下《登望楚山最高顶》。

望楚山海拨仅335米,并不是市区最高山,但其地势险要,峰峦俊秀,离城市不远,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可以俯瞰襄、樊二城及西南诸峰和汉江等山水,古人说站在山顶可以看到楚国宜城,孟浩然更是夸张地说“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不仅可以看到宜城,连云梦和常德都看得到呢!

延庆寺

望楚山上过去有延庆寺,“古为兴国寺《旧志》云在城南岘山后,他不能详也。考:宋曾巩《跋丁道护书兴国寺碑》云隋开皇中建。今为延庆寺,在望楚山。碑阴书襄州镇副总管府长史柳止戈而下十八官员姓名。皮日休有《陪裴相公游襄州延庆寺》诗。又《旧志》:县南五十五里,有兴国寺,元至正中建,另一寺也。”这里记载了延庆寺其实就在城南岘山后面,而此寺是建于隋代开皇年间。

但凡在山上居住,必定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为此,我曾多次来到望楚山附近察看水源的来源和去向。下了望楚山后,有一条通向微波站的大路,即是延庆寺路,延庆寺路的对面,就是一个水塘,这儿应该是岘山之上最高的一处也是唯一仅有的水塘了。水塘的东面,是一处开阔地,便为延庆寺的遗址了。

我们四处察看,发现原来水是由山上的泉水或雨水慢慢汇集而来。同时,还发现了一个大坑,坑很圆,奇怪的是这个大坑并不像是人工挖掘而成的,坑的四周没有挖掘堆积的土层。坑内底部还有一个大洞,由此可以推断,这或许是水流长期冲刷形成的。水流经过大洞,又不停的向下渗透,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洞叠洞。在延庆寺的附近,还有一棵已有相当年龄却依然茂盛的皂角树,寺的西侧还有对称的两处小土丘,形成了自然而独特的山门。

卧佛寺

在望楚山的西北侧山脚,有另一座寺——卧佛寺。“县西南五里。内有虎皮井。唐开元中,有崔生投宿寺中,遇虎变美妇人。事详见杂识中”。

关于虎皮井,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相传唐开元中(公元728年左右),有崔生应举过寺歇宿,见一虎入寺,脱去虎皮后,则变成一个美女。崔生和她一见钟情,崔生就把虎皮悄悄地扔入井中。美女找不到虎皮,只好嫁给了崔生。后来崔生考取功名为官,在任六年,和虎精孕育两个孩子。有一次夫妻又从寺前经过,崔生想两人相爱已久,就是告诉妻子真相,也没有大碍。谁料妻子却到井中取出虎皮,皮还完好无损,虎精穿上虎皮后,又变成了一只老虎,虎精回头看了看两个孩子,大吼一声悲切离去,留下崔生及两子与井默默的相守,等待虎精再返人间。后人为此井命名为虎皮井,以纪念美丽的虎女以及美丽的传说。

据推断,虎皮井应该是僧人取水的主要来源。虎皮井是一个自然竖井,深约四米,泉水滴入井内清脆的滴答声随处可闻,常年不涸。井旁的岩上还保存有两处“石佛龛”。我们来此察看时,还有拾荒人“当卧佛”的痕迹。

岘石寺

在望楚山南面的岘山,还有一座岘石寺。“在县西八里。寺后有巨石耸然特峙,上题岘石二大字。石之南为栖霞洞,洞前多名人题咏,勒于山岩,然已残蚀漫灭,不可识矣。过洞为啸月亭,今亦圮。寺去岘首仅一里许,故所称岘,其在是欤?”

应该说,岘石寺是岘山诸峰中各寺保存得相对完好的一处。岘石洞东侧原有羊叔子亭,是为纪念晋朝镇南将军羊祜而修建,洞下山腰有块2500平方米的平地,为岘石寺遗址。洞口东西两侧石壁分别刻有“栖霞”、“啸月”题刻,洞口的上方与两侧有题跋八块。遗址处现在还存有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岘山寺石碑一通,记载此寺始建于晋代。自隋唐以来,历经维修。

岘石背面有八百年前的游记摩崖,记载了广阳洞、壶天阁、栖霞洞、啸月亭等文化胜迹。我在考察此处的水源时,也从这块游记摩崖中发现了与作者同样的想法。“既成,约漕及余来观,相与叹赏。久之,独恨未能引泉耳。”看来,这篇写于1197年端午节的题刻,在欣赏此寺的附近风光幽静的同时,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寺的周围没有泉水。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索过多次,因为有寺僧居住,水源是一个大的问题,否则寺不可能长久。我也多次在寺的四周进行寻找。在寺的西南侧,有一处小峡谷,虽然现在是枯水季节,已没有泉水流下,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当年泉水冲涮形成的峡谷和石垒。夏天我来这儿的时候,还有溪水潺潺呢。可能是作者觉得泉水离寺有些远,从视角上难免有些缺憾吧。

这次在岘山的规划和开发中,有人建议,在这条溪水下游修建一个坝,蓄一些水,形成一道有山有水、山水相映的自然景观,笔者认为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不仅如此,望楚山三寺附近还有甘泉寺、白马寺、谷隐寺、龙泉寺等相连,不愧是一个佛家文化和历史文化集中,山深树幽、风景优美的好去处。

位置确定

确定延庆寺,除了确定望楚山的位置外,必须还要有两个关键性的证据,一是要找到延庆寺的古砖、古瓦残片或文字性的石刻、古碑,二是要找到延庆寺“摩崖石刻数处”。

2009年2月26日,襄阳乐天群的百合在一次登山中,在癞毒山冲山谷中发现了写有“延庆”字样的断碑。从百合说的地理位置看,断碑在靠近六化建的山谷处,这和相关史料的记载是完全吻合的。

2012年12月29日上午,我和陈家驹、乔焕军再次去寻找延庆寺摩崖石刻。我们三人顺着溪流冲刷的河沟,一路踏着残雪和石头而行。沿途都是溪水冲刷的巨石,以及水旁郁郁的植被和残雪。冬季虽然没有溪水了,但是从冲刷的痕迹看,可以想见当年的水量和水流的力量。陈家驹在一处自然形成、平直竖立的“悬崖”边停了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一天然的绝壁美景。这么好的美景,古人会不会在这儿题写石刻或建寺?猛然间,我发现左边一块大石头下面,有人工打磨的痕迹。

陈家驹和乔焕军应声而至,果然发现了四处人工打磨的痕迹,上面明显有字,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了。陈老师量了一下,一处长2米5,宽90公分,一处长1米2,宽60公分,一处长2米,宽70公分。还有一处是毛坯,没有字,长1米3,宽60公分。石头的上方和中间,明显有三处人工打凿的石窝,是人工建筑的明显痕迹。

这儿风景幽静,依山傍水,是建寺和修行的佳处和胜地。多年来,我市文史和登山爱好者一直寻找摩崖石刻未果,有时我甚至怀疑石刻是不是被开发炸石破坏了。这一处的石刻,和其他7处石刻一样,都是岘山乃至襄阳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处摩崖石刻的发现,终于证实了延庆寺的具体位置,不过不在癞毒冲上首,而是在冲中段的上下几个平台处。

找到延庆寺遗址,我的耳边响起了皮日休的《陪裴相公游襄州延庆寺》,“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