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母寨

更新时间:2023-06-18 12:29

望母寨位于龙门山景区去那一处风景秀丽的景点。

主要景点

龙 门 位于龙眠乡与太平街道办事处的交界处——颂嘉岭上。该门横跨龙眠公路,系仿古牌坊式,总跨度为25.8米,高10.06米,大理石立柱横梁,环拱浮雕巨龙,坊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是龙眠山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性建筑。正门左侧,铭刻有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吟咏龙眠山的诗句:“诸峰何处是龙眠,昔日龙眠今不眠”。取龙眠山之底蕴命名的“龙门”,显得古朴、雅洁,张扬着龙的恢宏气势和神韵,体现着中华民族腾飞奋进、蒸蒸日上的拼搏精神。

披雪瀑 古名披雪洞(一作披云洞),又名响雪泉,位于市区西北4公里的碧峰山下,瀑流飞泻直下,如雪帘高悬,故得名。瀑长900米,全瀑分三段:前为“迭瀑”,长约50米,瀑流滚迭,溅珠飞玉,称之为“前瀑”;中为“溪谷”,俗称“披龙”,长约800米,雪浪翻滚,奔腾直前;后为“悬瀑”,高约50米,瀑流长悬,雪崩雷鸣,称之为“后瀑”。后瀑左崖有一洞,名“披雪洞”。清桐城派著名作家姚鼐曾来此游玩,撰有《观披雪瀑记》,誉此瀑为“吾邑之奇”。

碾玉峡 位于市区北3公里龙眠山。峡长61米,分峡谷、峡口两部分。峡谷狭窄,两边峭崖陡起,白石峡底,呈鱼脊形,两旁有深沟,飞流迭滚而下,冲入水潭,峡口为扇面形,宽达20米,飞流溢出峡口,平缓悬下,归于溪谷,清刘大木魁在《游碾玉峡记》中称:“东龙眠山之幽丽出奇可喜者无穷,而最近治最善为碾玉峡”。峡侧建有碾玉亭,进峡道旁山崖上刻有刘大木魁《游碾玉峡记》,峡后有听瀑榭一座。

投子山 位于市区北约二公里,亦名凤凰山,盖因其山形若凤。相传三国时吴将鲁肃兵败后将子投此为僧,故名投子山,山中有寺,即名投子寺。投子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是皖北著名的佛教禅院。投子晓钟乃桐城老八景之一。现山中存有投子禅寺、德柏庵、赵州桥、接官亭、钟楼等建筑。

文和园 位于龙眠乡双溪村,是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陵园。1755年,张廷玉寿终正寝,归葬于此。1995年起,安徽省和桐城市有关部门先后拨款对之进行全面修复,整个陵园分墓区和享堂两个部分。墓区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石狮、石虎、石羊、石马鳞次栉比,文俑、武俑、龟跃相对排列,石香炉、石供桌、石烛台陈列墓前,苍松、翠柏、银杏绿树成荫。享堂内陈有张廷玉座式绣像、香炉、供桌,两则悬有张英、张廷玉亲笔楹联。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张廷玉墓地清代石雕刻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龙井瀑布 位于龙眠乡黄燕村的深山密林之中,远“文和园”约6公里。瀑布布流宽约7米,悬空垂挂三十余米,似白龙自天而降,又如银河倾泻而下,气势雄浑,其轰然之声数里外可闻。飞瀑落入崖下深潭,该潭谓之“龙井”。潭中碧波激荡,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光十色的光环,蔚为奇观。

龙眠山庄旧址 被誉为“宋画第一”的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就建在龙眠山区的双溪村。九百余年的时间长河隔开了我们,不能亲眼目睹他泼墨挥毫,但据《宣和画谱》记载,出自李公麟手笔的宫廷藏画有一百零七幅,他首创我国白描画法,以此便可见他的聪慧、勤奋、好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苏轼为《龙眠山庄图》作跋,苏辙作的《龙眠山二十咏为李伯时赋》,可以发现李公麟的热情好客。如今,人如烟灭,但龙眠山庄二十景仍依稀可辩。

该景区另有赐金园、百步绕云梯冲、娓笔泉、别峰庵(明宰相何如宠故居)等人文和自然景点。在龙眠山,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一步步走向远古、走向宋代的、明朝的,以及辨别不清年代的摩崖石刻,沉浸到恬静、高远的氛围中:披雪瀑、碾玉峡、宝山湾等如诗似画的场景,一个石块、一滴水珠,仿佛都有灵性,向人们述说远去了的时间,讲述着如烟往事和不朽人物。

桐城市设有龙眠山风景管理处 龙眠街道龙眠山风景管理处在原龙眠乡政府2007年揭牌,同时揭牌的有“国家A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龙眠山森林公园”、“安徽省生态示范乡镇”。这标志着我市旅游开发翻开了新的一页。龙眠山风景管理处面积达40平方公里,拥有“相国陵园”、“媚笔泉”、“龙井瀑布”等众多旅游景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其中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0多处。2005年8月,龙眠山风景区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森林公园”、“安徽省首批生态示范乡镇”。香港荣丰集团投资上亿元的赐金园旅游开发项目已被列为2007年我市十大重点工程。风景区管理处决定处以赐金园旅游开发项目为依托,加快景区建设速度,把龙眠山风景区打造成精品景区。

桐城小花茶 桐城小花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桐城市地处皖中,境内龙眠山属霍山山脉东南走向的支脉,峰高谷深,野生兰草充盈山坡。山峰海拨4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6ssd2,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6、7月,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237天。茶区多为砂土和砂壤土,PH5—6.5。桐城种茶历史悠久,史载明朝大司马鲁山公(孙晋)宦游时得异茶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于是,椒园茶与顾渚、蒙顶并称,跻身“贡品”之列,时称椒园茶,又因其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又名“桐城小花”。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载:“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

望母寨板栗

板栗,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须的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还有钙、镁、硼、锌、锰和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健脾胃等功效。舒城县地处大别山东麓,地貌多样,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适中,最适宜板栗的生长。从300多年前,舒城人就开始种植板栗,如今已有20多个品种。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板栗销售和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板栗种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然而,在汤池镇常院村,小小板栗却做出了大文章。村支书章廷生带领一班人成立了板栗协会,在全国第一个编写出有机板栗生产标准,注册了“望母寨”品牌,建立了全省唯一一家有机板栗生产基地,这一建设项目在“2006中国发展市场”竞赛活动中,从全国975家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以第四名的成绩,得到世界银行3万美元的赠款,专业协会引领这一特色农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

常院村距离县城37公里,30公里内无工矿企业,大气、土壤、水质未受污染,是天然的有机板栗生产区域。这里最高海拔481米,辖14个村民组,1280多人,总面积6平方公里,山场面积5400亩,全村70%的收入来自山上3000亩板栗。主要品种有粘底板、蜜蜂球,其中“粘底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之珍品,被国内乃至日本国竞相引种,省林业厅确定此地为“粘底板”“蜜蜂球”两种优良品种的原产地。

然而,几年前,常院村年产300多吨板栗面临着质量下降、产量难攀升,已逐年退出原先占领的常州、无锡市场, 村支书章廷生和村两委一班人为此绞尽脑汁。2002年元月,村党支部明确提出要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板栗,并在全县第一家申报注册了“望母寨”牌板栗商标。

为了把分散经营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2003年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常院村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有机板栗专业协会——望母寨有机板栗工程协会,县人大代表、林业工程师章廷生被推选为会长,共有会员340名。协会统一了板栗种植技术,建立起板栗销售网络,并将望母寨板栗在江苏、常州、上海等地市场打响,生态园年产的400多吨板栗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要想做大板栗文章,必须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食品。章廷生多次与省农科院专家联系,结合当地实践编写出有机板栗生产标准,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评审,成为全国第一个有机板栗生产标准,所有的会员均按此标准管理生产有机板栗。

基地内实施“两禁止四统一”,即禁止施用化学肥料,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及化学除草剂。统一使用有机肥,统一使用生物农药,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为确保板栗有机品质,常院村购置安装200盏“佳多牌”频振杀虫灯,实行物理方法防治板栗害虫,全村禁用一切化学肥料农药。为了搞好环境保护,常院村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堆放规定,由两名环护管理员定期回收,集中处理,同时聘请了14名有机板栗生产标准技术监督管理员,对整个板栗生长管理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目前基地内已达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地表清洁,为有机板栗生产创造了理想环境。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