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14 08:08
望水乡(已撤销),原隶属四川省简阳市,地处简阳市西南35千米处,东南临雁江区祥符镇,西南邻老龙乡、西连镇金镇,北倚清风乡、雷家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地距简阳市中心35千米。总面积35.7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望水乡户籍人口15802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望水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雷家乡并入望水乡。
1995年,雷家乡析出。
2019年12月,撤销望水乡、雷家乡,设立雷家镇,以原望水乡和原雷家乡所属行政区域为雷家镇的行政区域,雷家镇人民政府驻永府街137号。
2011年末,望水乡辖望水寺、斑竹林、石岩寺、陈家庙、高桥、太医沟、黑水寺、青杠湾8个行政村。
截至2019年10月,望水乡辖8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望水寺村顺河街95号。
望水乡地处简阳市西南35千米处,东南临雁江区祥符镇,西南邻老龙乡、西连镇金镇,北倚清风乡、雷家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地距简阳市中心35千米。总面积35.73平方千米。
望水乡地势略为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碉堡山、龙奔山,海拔360米;最低点位于响坛子、北京桥。
望水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82.9毫米。
望水乡境内河道属沱江水系,九曲河在境内长约13千米。
望水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风灾、雹灾、雷击等。每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洪涝发生,灾害天气常集中在夏秋两季,夏季多大风,干旱、洪水,秋季为洪涝灾害天气,旱灾2006年遭受百年罕见“伏旱”,长达50余天气温高达39℃。庄稼普遍受损,达到30%。
望水乡只有非金属矿两种,页岩和砂岩。
2011年,望水乡有耕地面积19509亩。
2011年末,望水乡辖区总人口1543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52人,城镇化率2.3%。另有流动人口3783人。总人口中,男性8109人,占53%;女性7322人,占4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5404人;有傈僳、彝、土家、瑶、壮、白、苗、布依、侗等少数民族,共27人。2011年,望水乡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0.53%0,人口自然增长率0.4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33人。
截至2019年末,望水乡户籍人口15802人。
2011年,望水乡财务总收入564.96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47万元,以上年增长10.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9.36万元,增值税1.7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07元,以上年增长16%。
截至2019年末,望水乡有工业企业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0个。
2011年,望水乡农业总产值9837。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10721吨。
2011年末,望水乡农村信用社各类存款余额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00万元。
2011年末,望水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L358人,教职工15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1073人,专任教师78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1994年,望水乡建有线电视。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入户率60%。
2011年末,望水乡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农家书屋8个,藏书近2万册。
2011年末,望水乡有卫生院1个,村医疗站10个;病床12张,专业卫生人员20人,执业医生15人,护士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8%。
2011年末,望水乡有学校体育场2个。
2011年,望水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户,人数15人,支出25200元,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长10%;城市医疗救助24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45人次,共支出32350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9人,人数529人,支出4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月人均67元,比上年增长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8%。敬老院2处,床位20张,收养农村五保17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886人,参保率41%。
2011年末,望水乡有邮政代办点1处,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00多份(册)。固定电话用户1200户,移动电话用户7450户,宽带接入用户160户。
2011年,望水乡境内有简阳市至望水乡水泥道路,望水至雁江祥符镇水泥路。8个村道路通畅,有6个村村道水泥硬化,还有陈家庙、高桥村未通水泥路。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设永安场,因常发生火灾,人们渴望灭火,故更名为望水。
五凤山森林公园,位于简阳市望水乡老鹰水库旁,离简阳市区35公里。园内古木参天,树林葱茂,翠萝藤蔓。
黑水寺位于望水乡的黑水寺背依五凤山,寺前九曲河蜿蜒由东、北、西三面环绕流过,自溪水边拾级而上,石阶108步,山门左侧崖壁刻有“五凤山”三个大字,为清咸丰五年(1855年)一位姓周的书生奉师命写的。黑水寺原名宝泉寺,始建于明代,据说因寺左有井,泉水佳美,故名宝泉。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扩建,而黑水寺的得名却是因寺右峭岩之下,九曲河中有个黑水沱,大旱不枯,因沱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