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

更新时间:2024-09-05 08:55

朝秦暮楚(拼音:zhāo qín mù chǔ)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

成语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朝秦暮楚”。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大国对立,经常打仗。有的诸侯小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安全,不得不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在夹缝中生存。

据说,在秦楚两国的交界地带,有一个叫做关垭的地方,又称关垭子。由于位于战场的最前线,关垭就成为两国交锋最激烈的地方。在这里,常常早上还是秦军的阵地,到了晚上就被楚军占领了。为了生存,这里的人不得不见风使舵。据早上当秦军打来的时候,这里的人就插上秦国的旗帜,穿上秦人的衣服。晚上当楚军打来的时候,再换上楚国的旗子,穿上楚人的衣服,如此反复。

成语寓意

反复无常的人,早上还是你的盟友,到了晚上却已经成了你的敌人。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石。现实生活中,人们应与诚实守信的人结交朋友,而对于背信弃义朝秦暮楚的人,则要敬而远之。

成语运用

“朝秦暮楚”指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联合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明·毕魏《竹叶舟传奇·党聚》:“因见富戚王恺,富堪敌国,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尔我家三世奴,岂朝秦暮楚者耶?幼主妄行当劝戒,不从则当告主人。乃献媚希赏,几误其终身,岂非负心耶?”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一回:“杨虎朝秦暮楚,是个反复小人。”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

成语辨析

朝秦暮楚—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与“朝三暮四”意义相近,两者都有经常变卦、反复无常的含义;区别在于“朝秦暮楚”侧重于原则和立场的不稳定,而“朝三暮四”侧重于手段和兴趣多变。

逸闻趣事

“朝秦暮楚”郑襄公

郑襄公八年(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亲自率领楚军讨伐郑国,包围郑国都城长达3个月之久,郑国坚持不住,只好献出国都,投降了楚国。郑襄公赤裸着上身,手牵着一只羊迎接楚庄王说:“我不能在您的边上侍奉您,使您一怒之下攻占郑国,这些都是我的罪过。我不敢不遵守您的命令。即使您把我流放到江南地区,把郑国土地赏赐给诸侯,我也会听从的。但是如果您没有忘记周厉王、周宣王、郑桓公、郑武公,不忍心断绝他们的香火的话,您就让我继续在这里侍奉您,这就是我的心愿。”

楚庄王听完后大为感动,随即把军队撤出了郑国都城。楚国大臣们质问楚庄王为什么要放弃郑国,庄王回答说:“我们讨伐郑国就是因为他的国君不驯服,现在他对楚国已经很恭顺了,我们还能怎样要求他呢?”随后楚军撤出了郑国。

晋国听说楚国攻打郑国,派军救援。晋军出发时,到了黄河的时候,楚军已经撤退了。晋国军队渡过黄河追击楚军,楚庄王听说后,转过身来攻击晋军。郑襄公为了讨好楚国,反而帮助楚国攻打晋国,在黄河沿岸把晋军打得大败。过后,晋国因为郑国亲近楚国又来攻打郑国,郑国无奈,只好又去与晋国结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