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0 13:46
朝阳洞是“承德十大景”之一,距承德市区20公里,位于河北承德市承德县仓子乡境内。据清代志书《承德府志》记载,朝阳洞“在府治东稍南三十七里。石窦嵌空,横贯山腹”,“晓日初升光射罅漏,隔山可见朝阳。”朝阳洞由此而得名。
沿山间石磴拾级而上,绕到山后,才是朝阳洞的入口,即西洞口。入口较窄小,走过那60多米长幽深黑暗的通道,来到东洞口即朝阳洞的正面,才觉豁然开朗。整个朝阳洞呈喇叭形,东洞口即喇叭口。主体建筑都在喇叭口上。喇叭口外是长60多米,宽约10米的平台。平台外缘有砖砌花墙一道作为护栏。
朝阳洞的奇特,就在于它“横贯山腹”。每当旭日初升,阳光透过洞口,宛如一柄金剑射穿了山崖,在洞口处可以看到山对面的太阳,仿佛嵌在另一侧的洞口上。其次它在悬崖上拦腰生出一道平台,平台内侧那突出的石檐,正好作了天然的屋顶。每逢雨天,石檐落下道道瀑布。透过雨帘望见苍茫的远山,别是一番情趣。
朝阳洞以洞得名,以洞取胜。在主洞周围上下,分布着大小石洞数百个,大者如琼楼广厦,小者仅可容身。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洞套洞,洞连洞,走入洞中,就象走入了迷宫。朝阳洞下方的云水洞,有清泉一眼,水质清冽甜爽,饮之爽心提神,是过去观内道人的取水处。其泉四季不竭,严冬雾气缭绕,盛夏寒气袭人,铮铮琮琮,蔚为壮观。
朝阳洞原建有道观,名博阅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正殿三间,供奉观音、关帝和娘娘。左配殿为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即尧、舜、禹。右配殿为三神殿,供奉火神、药王和财神。沿三官殿北去,有石窟两个,分别为玉皇阁和老君堂,供奉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
洞内的通道两侧,还塑有十八罗汉佛像,是热河都统汤玉麟于民国十九年(1930)增修的。东洞口外崖壁上有摩崖刻字:“名山胜境”、“洞天福地”、“大观”,分别为汤玉麟、张贵良、耿世瑞于1930年所题。
朝阳洞周围,奇峰耸立,怪石嶙峋。龙头崖危岩耸峙,望之怵目惊心。当年台湾《六个梦》摄制组曾在这里拍外景。酒篓山玲珑剔透,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竟有一人多高的佛龛。最值得称道的,当属远近闻名的天桥山。天桥山就在朝阳洞对面。那横跨的飞梁,那透明的桥拱,即使不知其名,也会想到“天桥”二字。远远望去,天桥山气势恢宏,玲珑剔透,俨然是一幅独具匠心的艺术杰作。那天桥长180多米,两端微翘,凌空飞架于山岗绝壁之上,宛如雨后晴空的一道长虹。站在晴空丽日下的天桥之上,承德市区的棒槌山、蛤蟆石和一些主要建筑无不历历在目。
清代乾隆皇帝曾作《天桥山歌》,从登避暑山庄四面云山亭写起,由上接层穹的天桥联想到扶栏而游的仙人,又由仙人而联想到脚踩苇叶横渡长江的达摩祖师,又由定居少林寺达摩面壁洞的达摩而联想到嵩山玉女窗,娓娓写来,颇有情趣。嘉庆皇帝的《望天桥山》诗写道:“直上峰头纵远眸,天桥高跨万山秋。大观原自无心得,未了云岚百里收。”
每年的四月到十月,是朝阳洞最美丽的时节。山前,石梯错落,曲径通幽;山后,松柏点翠,绿树浓荫。凭高远望,众山潮涌,溪鸣鸟唱。有人写诗赞道:“朝阳古洞不虚传,半在云中半在天。人生若能常居此,不炼金丹亦为仙。”
1983年,承德县人民政府将朝阳洞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整修,朝阳洞在原有的古朴庄严之外又多了几分庄重典雅。尤其是洞内各殿堂及其匾额、楹联,经过装修、纷饰,更显深邃、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