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花

更新时间:2023-08-04 23:09

朝阳花是菊科向日葵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粗壮,多粗硬刚毛,髓部发达,株高可达90-300厘米;叶互生,呈宽卵形,先端尖,边缘具粗锯齿,两面被粗毛,基部三出脉;头状花序生于茎顶,舌状雌花,金黄色;瘦果矩卵形或椭圆形,灰色或黑色;开花期7-8月;果熟期8-9月。因其花盘可随太阳向东至向西转向,故而得名“朝阳花”。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粗壮,多粗硬刚毛,髓部发达,株高可达90-300厘米;叶通常互生,呈宽卵形,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

头状花序,极大,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常下倾。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舌状雌花,金黄色;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的管状花,棕色或紫色,结实。

瘦果,矩卵形或椭圆形,稍扁压,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开花期7-8月;果熟期8-9月。

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向日葵的根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主根入土较深,一般为100—200厘米;侧根从主根上生出,水平方向生长;侧根上长有许多的须根。侧根和须根上着生根毛。向日葵根系发达,在土壤中分布广而深,其中60%左右的根系分布在0—40厘米土层中。向日葵根的生长速度一直比茎快,花盘形成前后根生长最快,到种子开始成熟时,根不再生长,以后便逐渐枯萎。此外,在适宜条件下可长出大量的水根(似玉米的气生根)。

茎秆圆形直立,表面粗糙并被有刚毛。茎由皮层、木质部和海绵状的髓组成。生育后期,茎秆木质化,而茎内的髓部则形成空心。向日葵的胚茎有绿色、淡紫、深紫等,是苗期识别品种的重要标志。茎的高度,不同类型的品种差异较大,同一品种,株高受播期及栽培条件的影响,差异也很大。茎的生长速度以现蕾到开花最快,此时生长的高度约占总高度的55%,以后生长速度减慢,仅占5%左右。向日葵的分枝性,一种是由遗传性决定的后一种是环境条件引起的。

向日葵的叶分为子叶和真叶。子叶一对。真叶在茎下部1一3节常为对生,以上则为互生。真叶比较大,叶面和叶柄上着生短而硬的刚毛,并覆有一层蜡质层。叶片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早熟种一般为25—32片,晚熟种了33—40片。茎下部叶片在开花前制造养分,主要供给根部生长,到开花时其功能基本结束。中上部叶片制造的养分主要供给花盘促使种子形成。

向日葵为头状花序,着生在茎的顶端,俗称花盘。其形状有凸起、平展和凹下三种类型。花盘上有两种花,即舌状花和管状花。舌状花l一3层,着生在花盘的四周边缘,为无性花。它的颜色和大小因品种而异,有橙黄、淡黄和紫红色,具有引诱昆虫前来采蜜授粉的作用。管状花,位于舌状花内侧,为两性花。花冠的颜色有黄、褐、暗紫色等。

果实

果实为瘦果,习惯称为种子。果实包括果皮、种皮、子叶和胚四部分。食用型种子较长,果皮黑白条纹占多数,果皮厚,约占种子重量的40%以上,千粒重100—200克。油用型种子较短小,果皮多为黑色,皮薄,约为种子重量的20%一30%,干粒重40一110克。

分布范围

朝阳花原产于北美洲。

生长习性

朝阳花喜温热的生态环境,不耐寒,不耐阴,适宜在肥沃、深耕过的土壤上生长。

繁殖方法

朝阳花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朝阳花具有养肝、补肾、降压、止痛、祛风、明目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目弦、肾虚耳鸣、牙痛、胃痛、腹痛、痛经、小便不利、跌打损伤、食欲不振等症状。

经济价值

朝阳花其茎干可造纸;种子可食用或榨油。

生态价值

朝阳花因其花盘硕大,鲜艳夺目,对二氧化碳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利于净化空气、清除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可布置庭院花坛或作切花观赏。

植物文化

向日葵约在明朝引入中国,如今所知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为明朝人王象晋所著《群芳谱》(1621年),该书中尚无“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说明向日葵在中国广为种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