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8 11:36
朝阳门街道,北京市东城区下辖街道,地处东城区东中部,位于东经116°24′41″~116°25′43″,北纬39°54′56″~39°55′23″之间。东依朝阳门南大街与朝阳区朝外街道为邻,南邻干面胡同、禄米仓胡同与建国门街道毗连,西至东四南大街与东华门街道接壤,北靠朝阳门内大街与东四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32米,南北最大距离876米,总面积1.2平方千米。
民国时期,朝阳门地区属内一区。
1949年后,朝阳门地区先后属第一区、东单区、东城区。同年4月,在朝内大街、蔡家大院、礼士胡同、前炒面胡同、史家胡同建街政府。
1955年,朝阳门地区为前炒面、竹竿巷、大方家3个街道。
1958年9月,前炒面、竹竿巷、大方家3个街道合并为朝阳门街道。沿袭至今。
截至2011年末,朝阳门街道辖史家、内务、演乐、礼士、朝西、新鲜、大方家、竹杆、朝内9个居民委员会,下设161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朝阳门街道下辖9个社区,办事处驻新鲜社区西水井胡同3号。
朝阳门街道地处东城区东中部,位于东经116°24′41″~116°25′43″,北纬39°54′56″~39°55′23″之间。东依朝阳门南大街与朝阳区朝外街道为邻,南邻干面胡同、禄米仓胡同与建国门街道毗连,西至东四南大街与东华门街道接壤,北靠朝阳门内大街与东四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32米,南北最大距离876米,总面积1.2平方千米。
截至2010年末,朝阳门街道辖区总人口为36702人。
2011年末,朝阳门街道辖区总人口42318人。另有流动人口7084人。总人口中,男性20745人,占49%。女性21573人,占51%。14岁以下4138人,占9.8%。15~64岁31418人,占74.2%。65岁以上6762人,占16%。
2011年,朝阳门街道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0.5‰。
2011年末,朝阳门街道共有商业网点129个。
2011年,朝阳门街道财政总收入5988万元。
2011年末,朝阳门街道共有街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92人,专任教师34人。小学5所,在校生929人,专任教师9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初高中)2所,在校生2764人,专任教师275人,初中适龄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所。
2011年末,朝阳门街道共有文化艺术团体78个,会员2075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藏书4.8万册。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华风合唱团、海燕口琴乐团、蓝天戏剧社、延歌情合唱团、星光评剧社、喜洋洋小车会等,其中华风合唱团多次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荣获金奖。
2011年末,朝阳门街道共有体育场地3处,体育社团1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7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和谐杯”乒乓球赛、职工拔河比赛、亲子趣味运动会、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趣味运动会、街道社区健身项目展示等。33%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9%。
2011年末,朝阳门街道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
2011年,朝阳门街道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71户,人数890人,支出489.3万元,比上年增长6.3%,月人均458元,比上年增长16%。医疗救助132人次。
2011年,朝阳门街道共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1万元。社会福利费18.5万元,比上年减少28.9%。社区服务设施1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9个。新增就业人员657人,有18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4人,年末城镇失业人数1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4%。
2011年,朝阳门街道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有2728人,比上年末增加765人。参加失业保险165人,比上年末减少59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39人,比上年末增加4人。
朝阳门街道境内有大小街巷纵横交错,其中主干道五条,北京地铁2号线和北京地铁6号线在本地区西北角交汇于地铁朝阳门站。
朝阳门街道因明清北京城朝阳门在境内而得名。
朝阳门,明正统年间改称朝阳门。门东向,与面朝正西的阜成门遥遥相对,有“粮门”之称。当年在城门洞北侧墙上曾镶砌一方刻有谷穗的石头,以作喻示。城楼高约35米,其瓮城平面呈正方形,东西约62米,南北约68米。元至元二十二年(1258年)建太庙于齐化门北侧。明洪武元年八月庚午(1368年)徐达进军取元都,兵至齐化门,将士填壕登城而入,明正统初年观象台未建时,曾在此门上进行天文观测,正统三年(1438年)正月拨官军十万四千修葺京师朝阳门等城楼。清军入关后,出于防御保持满洲风俗等原因实行旗民分城而居,汉人全部迁往外城,按八旗行军左右翼传统朝阳门驻镶白旗。朝阳门于1970年修地铁时拆除,1978年在原基上建成朝阳门立交桥。
朝阳门街道辖区内文物古迹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孚王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东四清真寺、内务部街11号四合院、礼士胡同129号四合院、史家胡同51号四合院、史家胡同53号四合院、史家胡同55号四合院、大慈延福宫建筑遗存等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桂公府、正白旗觉罗学建筑遗存、莲园、朝阳门内大街81号建筑群、朝阳门内大街头条203号建筑群、朝阳门南小街439号建筑群。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有东四南保护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
孚王府位于朝阳门街道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胤祥、弘晓的怡亲王府。清咸丰元年(1851年)孚郡王奕譓成为宅子的主人,孚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孚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王府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7间,左右各有配楼,后殿,后寝,后罩楼。西路跨院为王府生活居住区,东路院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王府布局结构严谨规范,保存较为完好。
2001年6月25日,孚王府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孚王府现为内部单位,不对外开放。
东四清真寺位于朝阳门街道东四南大街13号。始建年代说法有二:一是始建于元至正六年(1356年),传说宋元期间有筛海尊哇默定的第三子筛海撒那定在北京东城建立清真寺;二是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明代后军都督同知陈友捐资创建。寺坐西朝东,大门3间。今寺大门是1920年改建的。二门内有原来邦克楼(宣礼楼)的部位。垂花门内的庭院有礼拜殿,可容500多人同时礼拜。大殿的3座拱门都刻有《古兰经》经文,院南北各有保存明代建筑风格的5间配殿和3间配房,均带前廊。在南配殿的资料室里,存有各种版本的《古兰经》,最为珍贵的是一本元代手妙本,文字精美,保存完好,还有埃及国王赠送的图书等珍宝。现为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