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片

更新时间:2023-08-24 22:38

木偶片在借鉴传统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木偶角色形象表现故事情节的美术影片。影片所用木偶的各个活动部分装有关节。摄制时,首先按照剧情设计出木偶的连贯动作,再将每个动作分解为若干循序渐进的不同姿态,在拍摄现场由人操纵,依次扳动关节,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拍摄。对可以连续操纵动作的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和提线木偶,则可用连续摄影的方法拍摄。

片种简介

木偶片是美术电影的一个片种,它是在借鉴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富于立体感。影片中木偶一般采用木料、石膏、橡胶、塑料、海绵、钢铁和银丝关节器制成,以脚钉定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用瓷质、金属材料制成的木偶。拍摄时将一个动作依次分解成若干环节,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还原为活动的形象。进入21世纪依然有比较优秀的木偶动画,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僵尸新娘》 ,《小鸡快跑》,《酷狗宝贝》等等。

1939年由万超尘编剧的中国第一部木偶片《上前线》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功。1947年11月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在东北电影制片厂诞生。1951年8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彩色电影木偶片试验小组,经过2年多反复试验,于1953年10月试制成功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

从1953年至199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0~1956)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7~1995)共摄制木偶片136部。上海电视台摄制木偶片1部。

表现形式

是以木偶表现人物形像、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木偶形像根据不同的艺术要求,采用木头或其他材料做成。木偶肢体的关节依靠机械或软性的铜丝、银丝等金属材料而活动自如,操纵者扳动木偶关节,使木偶做出一个个按顺序分解的动作,逐格拍摄下来原理与动画片相同,但动画片的图画是平面的,而木偶片的人物和布景是立体的。

木偶的高度一般为20厘米左右,布景是与它相适应的小巧模型,摄影机进行“推、拉、摇、移”逐格拍摄。木偶形像的脸部不能活动,制作木偶时要注意特定的表情刻画;同时,可以根据人物表情变化的需要,在拍摄中更换各种表情头(头部和身体是可以装拆的)。

木偶角色在说话时,嘴巴大都不动,主要靠动作来帮助表达语言情绪。但也有能使嘴巴活动的木偶。制作木偶使用的材料,与影片的艺术风格有密切关系。用木料制作木偶,是一种传统的基本方法。用石膏和塑料制作木偶(主要是头像),比用木头逐个雕刻要节省人工。用粗布包在石膏头像外面,形式类似布娃娃。捷克的木偶艺术家用玻璃制作木偶和布景。用橡皮泥制作的木偶形像,质地柔软,人物在活动中可以自由变形,具有其他材料所没有的优点。1982年,中国试用陶瓷材料制木偶(即瓷雕)。人物动作用姿态不同的许多瓷雕拍摄而成,创造了木偶片一种新形式。

发展历程

建国前

《长恨歌》

木偶纪录片《长恨歌》虞哲光编导,尤磊、夏秉钧操纵,1948年上海宇宙影业公司摄制完成。该片是根据木偶戏《长恨歌》拍摄的,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分五幕,每幕以白居易《长恨歌》中一句诗定名:第一幕,从此君王不早朝;第二幕:七月七日长生殿;第三幕:渔阳鞞鼓动地来;第四幕:宛转娥眉马前死;第五幕:蓬莱宫中日月长。这个戏被旅美侨商翁庆兴、黄嘉恩选中,在其创办的宇宙影业公司拍摄成片长三本的彩色纪录片,编入大型纪录片《中国大观》 ,配有英、法语对白,发行到美国,在国外放映。该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得到电影艺术家田汉的指导。影片以昆曲唱腔为基调,人物造型、服饰仿古、布景宏伟,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六十年代

1953年7月,经文化部电影局批准,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正式扩建为动画片小组和木偶片小组,至1956年共摄制木偶片11部。1957年至1965年美影共摄制木偶片40部。

1.《小小英雄》

小小英雄》编导靳夕,技术指导万超尘,木偶设计虞哲光,摄影章超群、赵克骏,1953年10月上影美术片组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童话小说《红樱桃》改编的,描写小阿芒依靠集体的力量,智斗恶狼,使山中小动物恢复了和平、幸福的生活。这是上影美术片组摄制的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1951年8月,上影决定以苏藉华人李景文为指导,苏理为总联系人,成立了由万超尘、万国强、查瑞根、吴蔚云、朱今明等组成彩色电影试验小组,进行拍摄彩色美术片的试验。1951年12月3日,万国强研制成功彩色显影剂“代可敏”,12月4日,文化部电影局充分肯定试验成果。于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1952年1月底正式拍摄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53年10月摄制成功。文化部电影局给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颁发锦旗,给参加试拍人员颁发荣誉证书和证章。

2.《神笔》

神笔》编剧洪汛涛,导演靳夕、尤磊,摄影章超群,木偶设计虞哲光,1955年11月上影美术片组摄制完成。影片故事始终围绕着马良和神笔的不平凡命运而展开。放牛娃马良一心想学画,整天用树枝和木炭作笔画画。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位神仙送他一支神笔,画什么就得到什么,乡亲们得到他用神笔画成的耕牛、水车等实物,都非常感激他。此事被官府得知,官老爷派人逼迫马良画一座金山。马良在金山周围画了海洋和帆船,贪婪的官老爷带着家人上船,马良挥舞神笔掀起狂风大浪,那只帆船很快沉没。从此,马良自由地为劳动人民画需要的东西。影片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导演们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天真、可爱的马良这个艺术形象。1956年8月,该影片获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8至12岁的儿童文娱片一等奖,1956年在叙利亚、南斯拉夫和1957年在波兰、加拿大连续4次获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美术片一等奖。

3.《火焰山》

火焰山》编剧伍伦、梁延靖,导演靳夕、尤磊,木偶设计靳夕、窦宗淦,摄影章超群,钟立人,技术指导万超尘,1958年6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第59至61回改编,描写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被火焰山阻挡,孙悟空几经曲折,终于从铁扇公主手中借了芭蕉扇,扑灭了大火。该影片造型生动,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猪八戒设计、制作得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好评。影片对火的特技动作颇为成功。

4.《龙虾》

龙虾》编导靳夕,摄影钟立人,造型设计窦宗淦、王昌诚,1959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西方国家某个酒家,因龙虾发臭而捏造某和平运动组织借其场所开会的广告,引来大批特务、密探,他们互相怀疑,彼此监视,大打出手,虽然销路大增,但酒家还是被砸烂了事。这是一部政治讽刺片。

5.《鸽子》

鸽子》集体改编,导演兼摄影陈正鸿,人物和背景设计曲建方、窦宗淦。1960年6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通过描写帝国主义反对画和平鸽子,揭露帝国主义玩弄假和平,真备战的罪恶阴谋。影片像一幅幅活动的政治讽刺漫画,形象生动、幽默、有趣。

6.《雕龙记》

雕龙记》集体编剧,导演章超群、岳路、万超尘,摄影章超群,造型设计詹同渲、胡若思,1959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欧小牧整理的云南民间传统改编的。它描写云南大理点苍山黑龙潭藏着一条母猪龙,危害人畜,杨木匠之子七斤在汲取潭水时被母猪龙拉下潭去。杨木匠立意为民除害,雕了一条木龙,投入潭内,被妖龙击碎。杨木匠不灰心,在大家支持下,又雕了一条装上铁鳞铁爪的木龙,终于斗败了母猪龙,救出了七斤。影片想象力丰富,故事情节曲折,人物造型生动。1960年9月该影片获罗马尼亚第二届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电影节二等银质奖。

7.《砍柴姑娘》

砍柴姑娘》由创作集体根据民间传说编导,摄影陈增福、郑培良,造型设计詹同渲,1959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讲述一个山坳里,住着砍柴姑娘青儿和爷爷。一天,爷爷病了,青儿独自上山砍柴,在回家路上,正好遇上背着妖法葫芦、骑着小牛的老狼精,她慌忙躲避,不料恰好躲进老狼精的家里。小牛一看不好,故意挣断绳子跑出去引开老狼精。过后,老狼精喝醉酒睡在锅里,小牛和青儿合作,把老狼精烧死在锅里。小牛吃了妖葫芦里的珠子,速还原成了一个小男儿,他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影片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人物造型生动。该片1960年7月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8.《一只鞋》

一只鞋》编剧靳夕,摄影钟立人,造型设计窦宗淦,背景设计王昌诚,影片根据同名川剧改编,两者都取材于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卷十六《毛大福》。作者在改编中把原著中的狼改为虎。影片《一只鞋》讲述一对医生夫妇,先后被虎请去接生和医疗伤脚,丈夫毛大富却被牵连进一桩人命官司中,结果,老虎口衔凶手的一只鞋出庭作证,他才获无罪释放。片上映后,由于部分观众对拟人化创作方法不够理解,对《一只鞋》中老虎的处理产生怀疑,提出不同意见,一些报刊发表文章展开讨论。1961年6月21日王朝闻在《人民日报》发表《老虎是“人”——从木偶片<一只鞋>谈起》认为“《一只鞋》里的虎,它的主要特是人而不是兽,它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是艺术所反映的对象。”通过这场讨论,对于美术电影拟人化的创作方法起到了普及的作用。它告诉人们:关于“文学就是人学”的原则也适用于美术电影。美术片中的人物,大都是神仙妖魔、狮子老虎、鸡狗猫兔,还在树木花草、瓶瓶罐罐等等,这一切在美术片里都是“人”,具有人的思想和性格,它们都是人的化身,这就是拟人化的创作方法。

9.《大奖章》(立体片)

大奖章》编剧洪汛涛,导演兼摄影章超群,造型兼布景设计曲建芳、黄素非,1960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一部童话题材的影片,描写驴子、熊猫和小猪参加运动会的故事,批评了骄傲自大而失败的驴子,赞扬了虚心而获得成功的小熊和猫。它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木偶片,所有镜头都用两架摄影机同时逐格拍摄,布景也特别具有纵深立体感。影片《大奖章》既具有立体电影令人身临其境的特色,又有木偶片的幽默、轻松的风格。

10.《红云崖》

红云崖》编导陈正鸿,摄影蔡正常,1962年5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梁上泉同名长诗改编的,描写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老石匠罗老松为了在悬崖石刻“赤化全川”、“赤化全国”等标语,献出了生命。他的鲜血化成红云,萦绕在刻有怀念红军标语的悬崖。影片运用木偶的夸张动作,人物塑造比较成功。尤其罗老松的憨厚、朴实、勤劳、勇敢、坚定的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1.《孔雀公主》

孔雀公主》编剧靳夕、君口羊,导演靳夕,背景设计君口凌晨、王昌诚,木偶设计程十发、詹同渲、吕衡等,摄影钟立人。196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傣族长篇叙事诗《召树屯》改编,讲述王子召树屯,爱上了美丽的孔雀公主,为奸臣所妒,王子远征,公主被迫出走。王子凯旋后,经过千山万水,终于重获团圆。通过王子和公主的悲欢离合遭遇,表现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型木偶片,全片长80分钟,计2130米。影片情节曲折,人物众多,有孔雀独舞和众人共舞的场面,有许多战争的场面,不仅动作复杂,姿态各异,而且能做出多种表情,显示出高超的中国木偶技艺,是木偶片中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

12.《长发妹》

长发妹》编剧严励,导演岳路,摄影蔡正常,1963年8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肖甘牛整理的侗族民间传说改编,讲侗族小姑娘长发妹为了解除村民们干旱之苦,与山妖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引来了泉水的故事。影片教育人们要树立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为了拍好该片,主创人员曾到侗族地区深入生活,掌握了大量资料。

13.《半夜鸡叫》

半夜鸡叫》原著高玉宝,改编张松林、虞和静,导演尤磊,摄影钟立人,木偶设计谢洪宾,1964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地主周扒皮剥削欺压长工,自讨苦吃的故事。影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对小长工小宝、坟周扒皮的造型栩栩如生,受到观众赞赏。1965年5月17日该影片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放映,法新社评论该影片时指出:“人民中国把中国丰富的民间艺术之一的木偶搬上了银幕,戛纳电影界观众极为赞赏,并表示欢迎。”

14.《画像》

画像》改编并导演靳夕,摄影朱丁元,木偶设计詹同渲,1965年5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相声艺术家马季的同名相声改编而成的,它通过画家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的过程,赞扬劳动模范张宝田一心为公、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影片主人公劳动模范的造型生动,憨厚可敬。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使上海木偶片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0年间仅仅创作生产5部影片。

1.《小八路》

小八路》张松林执笔,尤磊执行导演,摄影黄佾,197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虎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锻炼成长的一名机智勇敢的“小八路”的故事。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拍摄的影片,虽然受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为纲的影响,木偶的造型与动作,镜头处理与美术设计都是成功的,影片中虎子、扬队长等人物形象也比较生动。

2.《骏马飞腾》

骏马飞腾》根据宫克一的同名小说集体改编,执笔顾汉昌,导演靳夕、刘惠仪,摄影朱丁元、黄佾,1975年2月美影摄完成。影片描述内蒙古畜牧大队为解放军选一批军马,大队长要把任务交给暗藏历史反革命分子李满堂,下乡知识青年宇红等主动把驯马的任务承担下来。宇红在中共村党支部领导下,识破李满堂的阴谋,带领牧马班完成了驯马的任务。影片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支配下,紧紧围绕“训军马”这一典型事件,来反映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政治斗争,把木偶片的“偶味”变成了阶级斗争的“火药味”。但该片的人物造型比较生动,烈马和群马的姿态各异,特别是对草原大场景的处理,采用了真实外景与木偶定向银幕合成的拍摄方法,为突出人物起了较好辅助作用。

新时期

1977年至1995年是上海美影厂继往开来的18年。在这18年中,摄制了木偶片79部201本,其中系列木偶片5部89本,占木偶片总长度44%。

1.《西瓜炮》

西瓜炮》根据刘征泰的同名民间故事改编,编剧凌纾,导演靳夕,摄影朱丁元,人物造型设计曲建方,1979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清末“小刀会”的孩儿兵利用卖西瓜同敌人斗争的故事。影片中人物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影片主创人员根据出土的俑、民间玩具和京剧脸谱等传统文化,采用夸大头部和眼睛比例的变形手法,使人物造型古拙浑厚而带有稚气,富有“偶”味,收到了是木偶而不是摸拟真人和“真象其人”的艺术效果。

2.《阿凡提》

阿凡提》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民间传奇人物阿凡提的一束幽默故事,改编凌纾,导演靳夕、刘惠仪,美术造型设计曲建方、孙大衡,摄影朱丁元,1979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盘剥人民的巴依想借“种金术”发财,结果他的一千两金子由阿凡提的智慧还给了人民群众。影片创作者采用大线钱、块面感的粗犷笔致的漫画式手法,设计人物造型、背景、动作,使影片主题突出,人物性格鲜明,充满着趣味性和幽默感。尤其是阿凡提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该片1980年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3.《愚人买鞋》和《崂山道士》

愚人买鞋》编剧方,导演方润南,摄影黄佾,背景赵芝辉,1979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愚人买鞋,不顾自己脚尺寸大小,迷信书本,闹了不少笑话。

《崂山道士》编剧虞哲光、凌纾,导演虞哲光,摄影黄佾,1981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通过一位书生拜崂山道士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才实学只有经过艰苦劳动才能获得,如果想不劳而获只能是失败告终。

这两部影片尝试用中国山水画作背景,开创了立体木偶与平面山水面有机结合的先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崂山道士》背景中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茂林修木,虚虚实实,表现得非常充分,对表达这一古老的题材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在《愚人买鞋》背景中,运用国画形式时,主要不是取其形,而是取其意,借鉴中国画留白底的形式,达到烘托人物的艺术效果。

4.《奇怪的球赛》

奇怪的球赛》编导包蕾、贡吉荣、谷白,导演章超群、詹同,摄影章超群,1979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它描写自称已赢得九千九百九十九次胜利,以霸道闻名的萨耶萨耶冰球队来到乌托兰,他们妄图用自己先进的电子技术,在球场上妄自称霸,结果被两位爱好电子的青年识破阴谋。影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奇特有趣。全片用漫画的手法,勾勒出国际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

5.《真假李逵》

《真假李逵》根据古典小说《水浒传》有关章节目改编,编剧包蕾,导演詹同,摄影陈增福,1981年9月美影拍摄完成。影片写李逵回家,路途中剪除了冒其名强盗的李鬼。这部名著改编的木偶片改编很有特色,在改编中他采用“藕断丝连”的创作办法:所谓“藕断”,即另编故事,有利于创新;所谓“丝连”,即保持原作的立意、特色、风格等。用这个办法突出李逵的耿直、憨厚、嫉恶如仇、勇猛英武的形象和性格。

6.《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的故事》(1~13集)编剧凌纾、靳夕、曲建方,导演曲建方、蔡渊兰、金芳玲,摄影朱丁元,1981年12月至1988年4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共有29本,片长7472米。影片描述阿凡提与小封建主、财主伯克、巴依之间的较量,把这些吸血鬼耍得昏头转向。阿凡提甚至敢同国王比智慧,大长人民群众的志气。为塑造阿凡提形象,摄制组主创人员2次去新疆深入生活,搜集阿凡提的故事,寻找阿凡提的原型,终于成功地塑造出阿凡提的生动形象:蓄山羊胡子,鹰勾鼻子,小园眼睛配上小叶图案的眉毛,头缠“色拦”头布,戴小帽,手拿弹拨乐器,骑着小毛驴走游四方,“爱管天下不平事,要为穷人出口气”。该片第2集《兔送信》1984年5月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荣誉奖,该片第4集《神医》1989年10月获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一等奖。

7.《瓷娃娃》和《鱼盘》

瓷娃娃》编剧胡康戎、方润南,导演方润南,摄影蔡正常,1982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一个姑娘雕塑了一只狐狸,又雕塑了一个可爱的瓷娃娃。狐狸妒嫉它,引诱它到野外去玩。在风雨中,泥娃娃跑,进垃圾箱里,受到垃圾的欺侮。幸好姑娘把泥娃娃拣回来,重新涂彩,烧炼成一个更漂亮更可爱不怕风吹雨打的瓷娃娃。这是一部木偶与真人合成的影片。《瓷娃娃》中各种瓷雕都是由闻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镇的高岭土捏制涂以高温颜色釉烧成的。有时一个动作就要烧制几个,主角瓷娃娃的不同姿态就烧制了192个。导演和动作人员用“套裁”和“代用”的方法在同一个瓷雕上拍各种动作,加上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使不用关节的瓷娃娃不仅能动起来,能立,能走,能举手投足,而且还会唱歌跳舞。这在中国美术电影史上是一次新的探索。

鱼盘》编剧潘国祥、方润南,导演方润南,摄影胡兆洪,1988年11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继《瓷娃娃》之后,这二部以陶瓷为造型手段的影片。影片采用含蓄象征的手法,描写环境污染把一只青花瓷盘变成漆黑一片,把一条活泼可爱的蓝色鱼变成一堆白骨。《鱼盘》把江南民间陶瓷图案直接镶在现代艺术里,用传统的形式美表达现实生活题材,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影片在1988年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荣获A组第一名。

8.《一夜富翁》

一夜富翁》编导车慧,美术设计忻鸿祥,摄影蔡正常,1986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小姑娘玲玲往瓷狗储蓄罐里投放了许多钱币,资狗变成了不可一世的一夜富翁,受到小伙伴的羡幕。翌日早晨,玲玲取出钱币,瓷狗肚里空了,却受到伙伴们的欺凌。影片通过小瓷狗一夜之间有钱无钱的不同境遇,尖锐地讽刺了社会上拜金主义者的丑恶灵魂。这是部童话题材影片,主人公的造型都是从玩具商店直接选购的。由于玩具本身有着自身造型的各种美感力量,如夸张的造型,装饰的色彩,各种不同材料的质地美,尤其是玩具机械运动中表现出的推拙、憨厚动作,使影片别具风格。

9.《擒魔传》

《擒魔传》(1~6集)编剧马明泉、庄火明,总导演詹同渲,执行导演肖淮海,摄影乔元正,1987年11月,由美影和福建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完成。6集影片共18本,计片长4492米。根据古典小说《封神演义》改编,描写殷商纣王荒淫残暴,宠爱由狐狸精变成的妲己,残害无辜,妾子牙受师傅元始天尊的派遣,下山除妖,协助周王伐纣,推翻商朝。人物造型生动,纣王的肆虐残暴、涂炭生灵,妲己的妩媚迷人、妖淫狠毒,姜子牙的法术无边、风趣正直,闻太师的刚正威严、愚忠至死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该片由漳州市木偶剧团演出。影片的场景、音乐、木偶脸谱都具有浓郁的中国京剧的特色。

10.《争执》

《争执》编剧虞哲光,导演夏秉钧,摄影陈增福,1988年6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一把茶壶自以为高大雄伟,看不起一只小小的茶杯,茶怀不服贴,于是两物争打起来,双方均遭破碎的可悲下场。这部童话题材影片,人物(茶壶、茶杯)直接来自于江苏宜兴。本是几件静物被赋予活泼的生命,且富有哲理,受到行家们的好评。

11.《不射之射》

不射之射》编剧、导演川本喜八郎(日本),绘景刘焰星、赵鸿,摄影乔元正,1988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青年纪昌拜邯郸城内名射手飞马为师,学会了一套射箭的本领,他并不以此满足,又去峨嵋山拜甘蝇为师,甘蝇向他传授不用弓箭不射之射的技法。该片1988年获中国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12.《大盗贼》

《大盗贼》(1~8集)根据德国奥特弗利特·普雷斯勒的同名童话改编,编剧欧阳宇平、胡兆洪,导演方润南、刘惠仪、夏秉钧、程中岳、胡兆洪,美术设计刘泽岱、谢洪宾、孙大衡,摄影乔元正、朱丁元、陈增福、胡兆洪,1990年美影摄制完成,8集影片共24本。影片描述大盗贼霍真普洛兹改邪归正的神奇故事。该影片人物造型夸张,尤其是对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比较成功。动作风趣、幽默、是一部可看性较强的影片。该片1993年12月获中国第二届影视动画展播一等奖和音乐奖。

13.《怪老头儿》

《怪老头》(1~4集)编剧乔元正、贡建英、强小柏,导演尤磊、胡兆洪、乔元正、蔡渊兰、朱冰、刘惠,摄影乔元正、胡兆洪、黄智逸、万志强、朱丁元,1992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怪老头儿用特异功能帮助教育小学生赵新新改正错误的故事。影片人物造型夸张,动作风趣、幽默。

14.《镜花缘》

《镜花缘》(1~4集)根据李汝珍的同名小说改编,1~3集编剧王大为,第4集编导胡兆洪、邹勤,摄影胡兆洪、黄智逸,1991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秀才唐敖考场失意后,随妻兄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许多国家,见识了各种风土人情。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美术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制作出一系列奇人、奇物、奇景,画面惊险、生动、有趣。影片第四集《两面国》获1991年度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和1993年第二届中国影视动画展播荣誉奖。

15.《眉间尺》

《眉间尺》根据魏朝《搜神记》改编,编导凌纾,摄影朱丁元,1992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古代铸剑名匠干将莫邪夫妇,被迫为暴君铸造天下第一隐形宝剑,铸成后匠人被杀死,匠人徒弟掩护匠人儿子眉间尺携另一宝剑逃走,眉间尺长大后为父报仇,与暴君同归于尽。这是个民间传说的悲剧,主题鲜明:反抗暴君,为民除害。影片人物个性鲜明,民族色彩浓厚。影片的摄影有独到之处,在眉间尺为父报仇的高潮戏中,摄影师采用顶光、侧光、逆光和多色光等摄影技巧,使银幕出现强烈、奇特、浓郁悲壮的气氛,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该片于1992年5月获1991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1993年12月获第二届中国影视动画展播荣誉奖。

16.《倔强的凯拉班

《倔强的凯拉班》根据法国心尔纳的同名游记小说改编。王大为、胡兆洪又对法国提从的剧本加以修改,导演胡兆洪,摄影胡兆洪,1995年12月美影按德国杜尼约克制片公司委托加工摄制完成。影片描写凯接班一次外出做生意,他拒绝政府关于过海峡要纳税的规定,舍近求远绕黑海一圈,回家途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戏剧性的故事。根据故事离奇、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特点,编导主创人员采用提炼、概括的方法,淡化游记色彩,加强对人物的性格的描写,尤其对主人翁凯拉班倔强脾气的描写,使影片形成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揉合,风趣、幽默和离奇、惊险交织在一起的独特风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