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4 16:03
未名诗歌节,由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和北京大学新诗研究中心举办,是中国当代诗坛一年一度的盛会,也是北京大学的传统诗歌盛事。其宗旨是承继北大诗歌传统并促进其更新发展,推动当下诗坛的交流互动,展示“新境地”之下的汉语诗歌,尤其承担着活跃校园文化,展示校园原创诗歌创作成果的责任。
未名诗歌节的前身是未名湖诗会,历史悠久,已经成为了北大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品牌”。1993年起,为了纪念自杀早逝的北大校友、诗人海子,未名湖诗会定为每年三月二十六日举办。每届诗歌节的时间为期一个月,活动包括大型朗诵会,讲座、专场朗诵会等,在学校及诗歌界产生广泛影响。
2004年,在北京中坤投资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诗歌中心成立,它集合了北京大学及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大量诗歌研究人才,连同北大丰富的诗歌教学和写作实力,占据着诗歌研究界极其耀眼和独特的位置,成为中国诗歌界又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
2005年伊始,成立不久的北京大学诗歌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与北大中文系和五四文学社联手,力图打造规模更大、影响更广的新一届诗歌节。这一设想也得到了中坤集团的热情回应,决定赞助诗歌节的活动,这将使得本届未名湖诗歌节焕然一新,具有更大的号召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活动安排上,本届诗歌节继承了往届的将大型诗会和开幕式合二为一的方式,并邀请一大批当代诗人参加,使之成为展示当代诗歌创作活力的舞台。在大型朗诵会之外,本届诗歌节还还设计了许多别具特色的专场,如探讨城市诗写作的特点“城市诗圆桌”讨论会,融诗、乐为一体“骆英诗歌音乐朗诵会”,回顾当代诗歌发展历程的朦胧诗专场与“朦胧诗之后”专场,以及具有很强实验性的女性诗歌多媒体朗诵与方言朗诵等;诗歌节还将邀请著名的诗歌批评家和诗人奉献精彩的讲座,同时为了鼓励高校校园诗歌创作,诗歌节还设立了未名高校诗歌奖,颁奖仪式作为闭幕式……
未名诗歌节是中国一年一度的诗歌盛会,它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活动在诗歌节周围,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的人已经不能胜数。参与其中的诗人、评论家和读者们足以构成中国当代的一部新诗史,更重要的是,无数的人不断在这里以各种方式接近了诗歌,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创造了诗歌——新诗的无限可能性也在一个短暂却又“漫长”的诗歌节中得到了体现。
未名诗歌节在展示北大诗歌创作的最新动态,发掘和鼓励校内最新创作力量的同时,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着“诗歌教育”。未名诗歌节使得每个春天的北大都成为了“诗歌的北大”,而发生在北大的一切,也成就了中国现代诗歌。随着诗歌的整体发展和北大诗歌力量的全面加强,随着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新因素的介入,诗歌节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具有了更多的实验性质、更强的能量和更高远的探求,也越来越体现出她巨大的包容力。
自从“未名湖是诗歌的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许秋汉)的歌声响起,自从20多年前未名湖诗歌会第一次感染了校园,未名湖,这一湾静静呆着的小湖,就成为最为朦胧多义的喻体之一。像是被天使遗漏的玻璃碎片,平静地以单纯的波光和繁复的涟漪接受着无数的征引:她开放,她谦逊,她保持着水的秉性。她可以承载这样或那样的命名,却拒绝了任何命名或定性的可能。未名,正是因为没有命名的羁绊,才孕育了她宽容、博爱的道德特性和生命张力。
然而,并非所有的诗歌都是美。“未名湖”的诗歌,接受圣殿的洗礼,缘自心灵深处的渴求,张扬着生命的力量,给我们以精神的释放和慰藉。可现在的社会,我们虽不能说它物欲横流,但是它的确充斥了太多的猥亵的欲望,曾经被称为“世界之光”的诗人的群体,也会不小心掺杂进低俗的功利者,在这些人手里,诗歌开始走向坟墓。
总之,未名诗歌节对于北京大学和整个中国诗歌界都有着特殊的影响。新一届诗歌节将把这一传统推向新的高度。
不无反讽意味的是,在一个诗集出版最为低迷的年度,很多诗人却忙忙碌碌,为了参加形形色色的诗歌文化活动。文学界这个小场域中,诗人们的忙活劲儿或许与2005年在大众文化场域中火爆的“超级女声”有一拼。2005年的诗歌界动静不小,据说产生了所谓的“诗歌热”。根据“诗生活网”的“诗通社消息”统计,这一年里大大小小的诗歌节、诗歌朗诵会、诗歌酒会、联欢会、诗会共计有58回之多(还不包括诗歌研讨会)。重要的诗歌节包括:北大未名诗歌节、广州珠江(国际)诗歌艺术节、万松浦—湾园诗歌交流节、首届中华校园诗歌节、首届成都国际诗歌节(后因故被迫取消,改成民间诗歌交流活动)、西安高校诗歌节、首届中国诗歌节、首届广东诗歌节,等等。
这些诗歌节中数北大未名诗歌节持续时间最长,参与诗人最多,组织活动最为丰富。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自2000年创设,至2005年已经是第六届,是国内高校最具影响力的诗歌节。虽然以校园为平台,但未名诗歌节面向社会,主办单位为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北京大学中文系,自2004年成立了北大诗歌中心后,其机构之一新诗研究所也参与主办。往届未名诗歌节一般邀请在京诗人参加,因为获得了“中坤集团”的全力资助,第六届未名诗歌节(2005年3月底开幕)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优秀诗人参与,并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十多次,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在那些有特色的活动中,像开幕式朗诵会是诗歌节的传统保留节目,出席的诗人很多,除了节目单上安排了的诗人朗诵之外,通常也有自由朗诵的环节;其他还有如朦胧诗、城市诗等诗歌主题论坛,如女性诗歌、方言诗歌等主题或风格朗诵会等等。被邀请的诗人中,除了在京居住的西川、欧阳江河、孙文波、王家新、西渡、清平、树才、童蔚、林莽、林木、陈鱼、尹丽川、高晓涛等人之外,有王小妮、蓝蓝、舒婷、多多、翟永明、芒克、桑克、杨小滨等来自各地的诗人。初步估计,可能有上百位诗人参加了2005年的北大未名诗歌节。作为这次诗歌节的重要部分之一,主办者还组织了面向全国高校的“首届未名高校诗歌大赛”,并在诗歌节期间创办了《未名湖诗刊》,创刊号登载了这次诗歌大赛的获奖诗人的作品。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北大新诗研究所,也在诗歌节期间推出刊物《新诗评论》和“新诗研究丛书”第一辑,两种书目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未名诗歌奖”全称“未名高校诗歌奖”,是由北大中国新诗研究所、北大中文系以及五四文学社为展现当下高校诗歌创作的实绩,鼓励高校诗歌写作者和繁荣校园诗歌创作而设立的,并在著名的“未名诗歌节”期间颁奖。“未名诗歌奖”今年评至第三届,参与的高校诗人逾两千人,业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高校诗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