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20:43
以境内汉未央宫遗址得名。
宋至清属长安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属西安市第十一区。
1949年,为第二乡,属西安市第十一区。
1954年9月,为第一乡,属未央区。
1956年,改称大白杨乡。
1958年8月,成立公社。
1959年9月,改名未央宫公社。
1966年,更名七一公社。
1972年,复名未央宫公社。
1984年3月,改设乡。
2002年1月,改设街道。
1996年,未央宫街道辖董家、范家北、范家南、枣园、马乎沱、大白杨东、大白杨西、小白杨、阁老门、东唐寨、西唐寨、讲武殿北、讲武殿南、张家巷、李上壕、李下壕、西叶寨、东叶寨、东张村、东马家寨、西马家寨、大刘寨、天禄、周家河湾、芦家口25个行政村和大白杨社区。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宫街道辖朱宏路、青门新区、枣园安居、董家、小白杨5个社区,大刘寨、天禄、西叶寨、东叶寨、西马寨、东南马寨、东张、讲南、讲北、阁老门、东唐寨、西唐寨、张家巷、周河湾、卢家口、马乎沱、枣园、范南、范北、李上壕、李下壕、白杨东、白杨西23个行政村;下设18个居民小组、6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未央宫街道下辖14个社区、8个行政村。办事处驻西安市北二环西段南侧。
未央宫街道地处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南部。东与张家堡街道接壤,南与莲湖区红庙坡街道、桃园路街道毗邻,西北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街道、六村堡街道相邻,北接汉城街道。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6千米,总面积19.1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8.49平方千米,占96.81%;水域0.61平方千米,占3.19%。距区人民政府4千米。
未央宫街道地处渭河冲积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高差15米。
未央宫街道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皂河,从西南入境,流经卢家口、周河湾,境内流长2千米,流域面积0.0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立方米/秒。
未央宫街道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大风、暴雨等。最严重的一次风灾发生1992年8月2日下午5时,境内大刘寨、小刘寨、西马寨等19个村,遭到罕见的暴风雨袭击,倒塌房屋150间,损坏房屋275间,刮坏成材树木1500多棵,毁坏渠道4条共1500多米,损坏低压线路5千米,刮倒庄稼12000亩,造成经济损失45万元。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宫街道辖区总人口3656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513人,城镇化率37%。另有流动人口3513人。总人口中,男性18639人,占51%;女性17930人,占49%;14岁以下7314人,占20%;15—64岁27427人,占75%;65岁以上1828人,占5%。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36533人,占99.9%。2011年,未央宫街道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1.5‰,人口自然增长率8.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15人。
未央宫街道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丰。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工业以化工、铸造、机械加工、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为主。
财税收支
2011年,未央宫街道财政总收入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350万元,增值税2269万元,企业所得税1024万元,个人所得税607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8%、30.5%、28.3%、27.4%。人均财政收入1662元,比上年增长17%。
人民生活
2011年,未央宫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
2011年,未央宫街道耕地面积8056亩,人均0.4亩。农业总产值达到0.4亿元,比上年增长8%,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
种植业
2011年,未央宫街道粮食生产5121.1吨,其中小麦2519.4吨,玉米26017吨。
林业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宫街道累计造林0.4万亩,其中防护林57亩,经济林16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4万株,林木覆盖率45%。2011年,未央宫街道水果种植面积01万亩,产量650吨,主要品种有水蜜桃、水晶梨,水蜜桃20吨,水晶梨18吨。
畜牧业
2011年,未央宫街道生猪饲养量0.7万头,年末存栏0.6万头;羊饲养量75只,年末存栏75只;奶牛饲养量181头,年末存栏151头;家禽饲养量1.1万羽,上市家禽0.6万羽。2011年,未央宫街道生产肉类698吨,其中猪肉366吨,牛肉73吨,羊肉2.45吨;禽蛋22.4吨,鲜奶104吨;畜牧业总产值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生产条件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宫街道有大型农业机械20台(辆)。
2011年,未央宫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8.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1%。境内拥有工业企业76家,职工2153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宫街道有商业网点4个,职工653人。2011年,未央宫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1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城乡集贸市场3个,贸易成交额0.7亿元。
未央宫街道交通便利,境内主干道有朱宏路、北二环、西三环、明光路、X108等。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宫街道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478人,专任教师38人;小学8所,在校生3997人,专任教师1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102人,专任教师12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976人,专任教师90人。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宫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31个,会员1000个,其中团体会员1000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1个,演职人员1000人,年演出10场次,观众达3000人次;辖区内有文化馆1个,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28个,建筑面积550平方米,藏书42000余册;辖区内有长乐宫博物馆1个,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白杨芯子、东马鼓舞、民间社火等,其中白杨芯子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宫街道有体育场地23个,体育社团7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人。每年定期举办全民健身月展示活动。城市社区和农村均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宫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4人,2011年,未央宫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630人次。
2011年,未央宫街道新增就业人员1305人,有55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全年共帮助15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6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宫街道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832人,比上年末增加1121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732元,比上年增加180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1500元,比上年增加110元。
2011年,未央宫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1户,人数355人,支出1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235元,比上年增长1.9%;城市医疗救助51人次,共支出1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1户,人数703人,支出68.4万元,比上年增长3%,月人均81.1元,比上年增长2.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人,支出0.4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人,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1.7%;农村医疗救助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03人次,共支出2.1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临时救济5人次,支出0.8万元,比上年增长1.6%。2011年,未央宫街道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8人,紧急转移安置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70亩,倒塌房屋5间,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救灾支出5.2万元,比上年增长9.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万元,比上年增长25%。社区服务设施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3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5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24张,社区留宿照料床位数24张。
未央宫,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未央宫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就是在未央宫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从而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
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1961年3月4日,未央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未央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汉时代的皇后宫殿称“椒房殿”,取名是因其宫殿墙壁以椒粉和泥涂抹,这样既以使其殿壁呈暖色,室内有温暖感觉,又可因椒房能使殿中芳香袭人。
椒房殿正殿坐北朝南,殿前设有双阙。宫殿之前置阙十分罕见,非一般宫殿所能为,显示出椒房殿建筑规格之高。
石渠阁是未央宫藏书之所,由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的西北部。因阁下有石为渠导水,故名石渠阁。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曾“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后汉书·翟酺传》载:“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
石渠阁是一处国家级重要图书馆。秦末,刘邦率军进占咸阳后,萧何广收秦宫的图书典籍和档案,均收藏于石渠阁内。汉成帝时,又把汉朝政府的国家档案也都放在这里。由于石渠阁中有大量藏书和资料,许多著名文人都到这里查阅过各种文献。西汉中晚期,石渠阁又成了首都的学术中心,学者们在这里参加皇室或中央政府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他们谈古论今,说天道地,有时皇帝还亲临会场,以示重视。
天禄阁,未央宫藏书阁名。汉初由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北部。天禄阁得名于天禄,天禄即天鹿,汉代人们认为天鹿是一种象征祥瑞的神兽。
《三辅故事》载:“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天禄阁主要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图书、档案馆,汉代这里藏书多达3090卷。天禄阁聚集着众多著名学者,如杨雄、刘向等。汉成帝时,曾命刘向等人在此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图书典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刘向聘请了军事、历史、天文、医学等方面的权威人士、著名专家,如步兵校尉任宏、大史令尹咸、侍臣李柱国等人,分校经传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和方技等书。“每一书成,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辩其讹谬,叙而奏之”,并著有《别录》,故刘向被后人誉为中国目录学之鼻祖。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秉承父业,总括群篇,撰成《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后人为了纪念大学者刘向的历史功绩,在天禄阁原址上修建了“刘向祠”,以示世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也是利用天禄阁的藏书,在长安写出了不朽名著一一《史记》。
《庙记》云:“麒麟阁,萧何造。”《资治通鉴》卷二十七胡三省注:“麒麟阁,在未央宫中。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于阁,遂以为名。’”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思股肱之美”,图画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十一人像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是以表而扬之”。中国古代图写功臣的画像制度即自此开始。
汉长安城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建制完整的统一帝国的都城,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长安城、未央宫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城市和宫殿建筑的代表,是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
自张骞通西域后,汉长安城又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著名的国际都会,与西方的罗马并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繁荣的历史名城。它见证了自西汉建立至隋统一全国期间,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史。
汉长安城选址科学,布局完整、功能齐备,其营建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建设规划思想和理论的实践与创新,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出范例汉长安城与西汉时期中国古代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以及汉民族、汉文化的形成历史直接关联。它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经济水平等,对了解、认识中国古代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1961年3月4日,汉长安城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