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敏感弹药

更新时间:2024-10-27 14:08

末端敏感弹药,又称“敏感器引爆弹药”,简称“末敏弹”或“现代末敏弹”或“炮射末敏弹”,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探测出目标的存在、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现代弹药,主要用于自主攻击装甲车辆的顶装甲,在21世纪信息化战场上具有作战距离远、命中概率高、毁伤效果好、效费比高和发射后不管等优点。

弹药构成

末端敏感弹药由母弹和发射装药组成。母弹包括弹体、时间引信、抛射结构、末敏子弹等。末敏子弹由减速减旋与稳态扫描系统、敏感器系统、中央控制器、先进战斗部、电源和子弹体等组成。

敏感器系统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火眼金睛”,其功能是在复杂的电子环境中探测和识别装甲目标,通常包括红外探测器、毫米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等。为克服单一体制敏感器性能的局限性,提高探测性能,一般采用复杂敏感器系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体制的敏感器结合使用,既可集合两者的优点,又可弥补彼此的缺点。由于末端敏感弹药所对付的装甲车辆都是长宽几米的较大目标,因此可以保证击中目标。

中央控制器是末端敏感弹药的“大脑”,负责驱动控制、电源管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火力决策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因此,也被称为有“智慧”的大脑。

EFP战斗部可完成对目标的最终毁伤。EFP是“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的英文缩写,破甲弹靠药型罩形成细而长的金属射流破甲,而不同的是EFP战斗部爆炸后,药型罩被压垮变形,形成了一个短粗而密实的穿甲弹丸,其速度可达2000米/秒左右,小于破甲弹射流的速度(8000米/秒左右),侵彻深度不如射流。其战斗部优点是对炸高不敏感,而且战斗部被抛射出去后可在100米距离上穿透80-100毫米厚的装甲,同时其穿透装甲后能崩落大量碎片,以杀伤人员、破坏装备,有良好的作战性能。

弹药特点

末端敏感弹药不是导弹,不能持续跟踪目标并主动地控制和改变弹道向目标飞行,因此其结构比导弹和末制导弹都要简单,经济性非常突出,而且可以像常规炮弹一样使用,其后勤保障和作战使用都很简单。

作战过程

典型的末端敏感弹药作战过程如下:

末端敏感弹药通常由制式火炮平台发射,其火炮射击诸元和引信装定的操作与普通弹丸相同。末端敏感弹药经无控弹道飞抵目标上空后,延时引信发挥作用,自动启动抛射装置,并依次抛出末敏子弹。待子弹抛射出去后,充气减速器被充气展开,同时减速旋翼展开,共同对子弹实施减速减旋、定向和稳定,调整姿态。与此同时,热电池启动,开始对电子系统(含微处理器、多模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等电子控制部件)充电启动。

子弹在减速减旋装置的控制作用下开始大着角下落,在中央控制器的操控下,毫米波雷达开始测距,不断测定子弹到地面的距离。当测定结果达到预定值时,子弹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抛去充气减速器,拉出涡旋式旋转降落伞,在气动力作用下展开并开始工作,带动子弹旋转降落。

随后,中央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开始调整探测目标信息,以抑制假目标和外界干扰,获得最大的探测攻击概率。

同时,毫米波雷达也在持续测定子弹的高度,当达到预定值时,说明弹药已经进入发挥威力有效高度,中央控制器控制各传感器开始进入扫描状态,并解除战斗部最后一道保险。通常,对目标的探测要采用两次扫描判定方式,即第一次扫过目标后,向中央控制器报告目标信息;第二次扫过目标时把目标敏感数据与特定目标的特征值进行比较,做出最后判定。第二次扫描结果如确定目标正确无误,中央控制器便发出攻击指令。如果第二次扫描结果判定为非攻击目标,则子弹继续探测其他目标。如果一直未发现目标,子弹则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上自毁。

国内研发状况

近年来,中国的末敏弹技术取得瞩目成果:继自主研制成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弹武器之后,又取得炮射末敏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跨越。据介绍,中国末敏弹研制在总体设计、抗高过载、小型化、稳态扫描、多模复合探测等方面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制成功的多模复合探测识别系统在探测识别、抗干扰、环境适应、瞄准定位等性能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这两年还出版了具有原创性技术和理论成果的《末敏弹系统理论》、《灵巧弹药工程》等专著,基本形成了中国末敏弹先进的设计、分析、仿真、试验、评估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使中国成为继美、俄、德等国之后能自主研发先进末敏弹的国家。

国外研发状况

德国SMAlll5 毫米末敏弹德国SMArt 155毫米末敏弹可以说是当今最先进的炮射末敏弹。它是德国的智能弹药系统公司(GIW5)从1989年开始为德国PzH2000155毫米自行火炮研制的G1994年进行了该弹的首次实弹射击试验,据说该弹子1999年年底正式装备德国军队,首批将装备9000发(18000发子弹)。

瞩目成果展示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7日在北京发布其最新完成的《2010-2011学科发展报告》披露,近年来,中国智能弹药——末敏弹技术取得瞩目成果:继自主研制成世界的火箭末敏弹武器之后,又取得炮射末敏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跨越。

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个末敏弹武器系统,在大量实战条件下的试验表明,其主要性能达国际最好水平,如命中率与国际水平相比提高了25%。我国拥有该装备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军远距离反装甲最有效、最具威慑力的武器之一,在我军精确打击弹药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武器系统为我军开辟了智能弹药装备的新领域,使我军常规弹药向智能化发展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标志着我国在末敏弹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该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介绍,中国末敏弹研制在总体设计、抗高过载、小型化、稳态扫描、多模复合探测等方面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制成功的多模复合探测识别系统在探测识别、抗干扰、环境适应、瞄准定位等性能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这两年还出版了具有原创性技术和理论成果的《末敏弹系统理论》、《灵巧弹药工程》等专著,基本形成了中国末敏弹先进的设计、分析、仿真、试验、评估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使中国成为继美、俄、德等国之后能自主研发先进末敏弹的国家。

中国陆军已装备末制导炮弹,但末制导炮弹造价较高,在火炮配备的全部弹药中只能占据少量比例。

除作为炮弹外,造价低廉的末敏弹更适用于作为反坦克子母弹,可大幅提高战机反坦克的效率。

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简称,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探测出目标的存在,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弹药。末敏弹主要用于攻击装甲车辆的顶装甲。

《2010-2011学科发展报告》披露,中国继自主研制成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弹武器之后,又取得炮射末敏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跨越。

2015年,俄罗斯军队正式出动战机开始对叙利亚恐怖组织武装进行空袭,整个作战不惜成本,不但使用了大量的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还用上了昂贵的集束式末敏弹打击地面装甲部队。IS武装有不少搜刮来的坦克和装甲车,使用集束末敏弹可以一次消灭大量目标。末敏弹在空中释放后开减速伞,同时搜索地面目标,找到车辆后会用自煅破片战斗部发射出高速弹头打击车辆防护薄弱的顶部。在阿勒颇发现了部分未爆的末敏弹。

总设计师

杨绍卿,1941年出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1~198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研修控制工程,现为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研究员、沈阳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长期从事火箭与灵巧弹药的理论和工程技术工作,历任国家重点课题或型号“火箭弹飞行理论”技术负责人、“末敏弹系统技术预研”总研究师、“末敏弹先期技术演示验证”总研究师、“火箭末敏弹武器系统”型号总设计师、“炮射末敏弹系统”型号总设计师等职。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国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总装备部预研先进个人、中国兵工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光华科技奖、俄罗斯国家莫欣科技奖等。2010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五部门,联合授予他“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称号(迄今共十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