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00:49

朵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duǒ 。始见于秦代篆文,本义指禾的垂穗,引申指禾穗下垂的样子,后又变为泛指植物枝叶花实之垂。后衍生用作量词,指花或成团的东西。如:三朵花。也可用作动词。如:朵颐(指动腮颊嚼东西吃的样子)。也有姓氏为朵。

字形源流

指事字。字形1、2从在像禾穗的部分加一短竖,指示禾中下垂的部分。本义指禾的垂穗,引申指禾穗下垂的样子。《说文·禾部》:“𥠄,禾垂兒。从禾,耑声,读若端。”“𥠄”即表示“朵”字引申义的后起分化字(二字古音相近,𥠄,端纽元部;朵,端纽歌部,端纽双声,歌元对转。《广韵》“𥠄”字又音丁果切,则与“朵”同音)。这跟从“𥝩(穗)”字【《说文·禾部》:“𥝩,禾成秀也。穗,𥝩或从禾、惠声。”《广韵·至韵》:“𥝩,禾稷成兒(貌)。”】分化出“穟”【《说文·禾部》:“穟,禾𥝩之兒(貌)。”】是同类的现象。字形1后被分成上下两截:上半部分变为文字3上半部分的样子,余下的部分与“木”形近,遂变从“木”。字义亦由专指“禾”之垂而变为泛指植物枝叶花实之垂(也可能“朵”字最初就是用于泛指,由于“禾𥝩必垂”,比较有代表性,故字形从“禾”),又特指花朵。《说文》:“朵,树木垂朵朵也。从木,象形。此与𥝩(穗)同意。”段玉裁注:“凡枝叶花实之垂者皆曰朵朵,今人但谓一花为一朵。”又用为量词。《新唐书·韦陟传》:“自谓所书‘陟’字若五朵云。”隶变后字亦作“朶”。《玉篇·木部》:“朵,木上垂。朶,同上。”新中国成立后,“朶”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朵”字。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朶【卷六】【木部】

树木垂朵朵也。从木,象形。此与同意。丁果切

说文解字注

(朶)树木垂朵朵也。凡枝叶华实之垂者皆曰朵朵。今人但谓一华为一朵。引伸为《易》之“朵頥”。李鼎祚曰:“朵、頥垂下动之皃也。”从木。象形。

谓乃也。丁果切。十七部。此与𥝩同意。

宋本作“𥝩”。今本作“采”。按,𥝩、采会意,朵则不同,言其挭槩而已,当云与禾同意。

康熙字典

朵【辰集中】【木部】

〔古文〕㙐《唐韵》丁果切。《集韵》都果切。音埵。《说文》:树木垂朵朵也。《集韵》:本作朶,亦作䒳。

又动也。《易·颐卦》:观我朶颐。

又花朶也。杜甫《趋新津北桥楼》诗:白花檐外朵,靑柳槛前梢。

又《宋·仪衞志》:殿之东西曰朵殿。又卤簿用骨朵,以骨饰之,或范金为之。《辍耕录》:骨朵,读若脉都。

又《鸡肋编》:以手捉物谓之朵,以手引小儿亦谓之朵。

(朶)同朵。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中上古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