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8 00:33
公元2046年。高科技正不断改变人类的习惯,同时也更新著人类的欲望。于是,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应运而生。第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代号K-1,在天安科研局的秘密研制下横空出世,目的是为代替警察执行危机任务,以保障执法人员的安全。为了测试性能,局长决定派它到一个偏远的小镇实习,并由当地的警察队长徐大春秘密监管。K-1以“德明”的身份加入警局,立刻大显神通,成为破案神手。由于体内有完美的社交程序,德明很快就成了小镇上的人气偶像,而女警素梅也对他芳心暗许,让一直暗恋素梅的大春郁闷不已。大春看不起德明只是个机器,二“人”明争暗斗,笑话百出。
德明与大春受命追击智能系统出现偏差的机器人K-88,一番上天入地、七十二变的高科技机器人大战后,K-88道出他叛逃的原因是“要自由、不想永远做一部机器”,并痛斥德明为 “电子奴隶”。大春深受震撼。为保护德明,也为维护人类的尊严,大春奋不顾身的扑向K-88。素梅向德明表白却得不到正面回应,伤心不已,殊不知,她的爱正将德明一步步逼向两难绝境。同时,受命清理叛徒的机器杀手们,也正陆续向小镇涌来,一时间杀机四伏。
(以上资料来源)
(以上资料来源)
(以上资料来源)
《机器侠》是刘镇伟在看完《变形金刚》之后,突然获得的灵感。好莱坞的机器人虽然好看,但总有些冷冰冰的感觉,如果给他们加上一些中国功夫,肯定会很好玩,《机器侠》就此诞生。而既然刘镇伟要在“机器侠”身上加入功夫戏份,那么就必须找一个和“机器人”威力相当的功夫高手,在片中这个重任就落到了吴京的身上。
《机器侠》也把主要外景地选在了宁波,宁波的古村走马塘村成为片中的故事发生地。选择宁波是因为戏里面有以后的50年,可是50年是什么样的光景呢。机器人要是很像中国的,很传统的,那就挑了一个五千年没有变的地方,它(走马塘村)大概有好几百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挑选那做主景。
《机器侠》中的特技镜头大约有500多个,加上其他在画面上有加工的镜头,譬如通常说的“吊威亚”等,就是800多个。有两场打斗场面是花时间和功夫比较多的,一个是机器人K-1和K-88的功夫打斗场面,还有一场是僵尸机器人和吴京及方力申饰演的两个机器人打斗的场面。由于《机器侠》的特效制作是从零开始,也就是说从手绘他的一只手一个关节开始,再到设计,到拍摄,然后还要做三维,建模,建模之后还要做很多实验来检验模型的可行性,接着再在电脑中做演绎动作,最后还要给这些动作和场面加灯光等等的后期修饰,譬如说打斗的时候身体的发光效果。这样算下来,差不多十几道工序。整个特效制作花了两个月时间筹备,有的一个场面从制作到完成就要花四五个月,不过各个工序同时进行,整体的特效制作做了差不多六个月左右。影片中机器人K-1与K-88对打单独这个场面差不多历时5个月,在制作这个场面中,这个机器人要会耍双节棍也会舞大刀,实际上它模拟的是一个中国式的武林高手,为了做到这一点,请了一个武术指导来帮助完成对武打动作的演绎,导演和特效人员多次交流才最终成型。
(以上资料来源)
《机器侠》不论从艺术性、商业性、工业性、科技性上,都具备相当的模范效应,即使影片本身质素不高,但是其依然有着被推而广之的意义。作为刘镇伟阔别影坛许久的再战江湖之作,《机器侠》有着电影合拍片的背景,却完全遵循了内地电影的“规矩”。刘镇伟的编剧技能早在八十年代就闻名于东南亚,其最大特点,并非使用低俗笑料达到令人捧腹的娱乐效果,而且,往往有着典型商业类型片的主流意识形态。剔除演员自主创作部分,刘镇伟总能用“干干净净”的喜剧来包装以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悲伤故事。《机器侠》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但并不是生硬说教和陈词滥调,相反,是在用一个机器人和人的爱情故事,讲述一个永恒的主题,“如果爱情只有一秒钟,你是否愿意付出”。
《机器侠》在科幻上的大胆尝试的意义,远远大于提升剪辑水准或编剧地位(当然并不是说这不重要)。《机器侠》应该说是中国现代科幻片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显而易见,中国内地需要更多像《机器侠》一样,懂规矩、有新意、有担当意识的商业类型片,这种模范效应最大化,推广一种电影工业模式,以更快更好的促进中国电影进步。
刘镇伟在《机器侠》一片中使自己降格到了“山寨”水平,如果“王晶”可算是一个形容词的话,刘镇伟在这部戏中不折不扣地上演了一出低龄化的“王晶”闹剧,其乏善可陈的结果实在令人惋惜。影片故事依旧是继续其在《大话西游》后不断成功复制的爱情悲剧套路,再加之他在《情癫大圣》后甚为着迷的特效,不同的只是故事的背景换到了内地某城市,而原来无厘头的港式明星则成为了隔靴搔痒的内地笑匠,如果说这些内地元素有任何新意的话,那也只是进一步“雪上加霜”,使得电影本身以积弱成疾的姿态一溃千里。
这部电影在定位上就颇有些失策。本身为机器人平反的主题概念便不算新奇,好莱坞十几年前便已经玩过,无论是《霹雳五号》还是《机器管家》,在传情达意上都要比《机器侠》高明出太多;而主打特效的《机器侠》,虽然耗资巨大甚至由亚洲数一数二的先涛数码来制作(曾制作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及《功夫》),但与正牌的好莱坞《变形金刚》对垒,仍然摆脱不了“山寨”的宿命,而其特效的格局,老实说,并没逃出《情癫大圣》时粗劣的本质,镜头语言与技术效果无法相辅相成,出来的效果只能令人惋惜一笔资金打了水漂。
刘镇伟在平衡技术与叙事上,似乎一直有些毛病,在机器人变形鏖战几段,一厢情愿地不断放大技术性,从而使得技术上的缺陷不断呈现,而叙事的主体也同样被无情打断。以至到结尾处孙俪及方力申的感情线之时,突如而来的高潮甚至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小题大做,白白浪费了一段泪眼婆娑的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