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7 08:08
杂色山雀(学名:Sittiparus varius),是山雀科山雀属的一种动物。体重17-18克,体长125-140毫米。雌雄羽色相似。额、眼先、耳羽至颈侧乳黄色,头顶至后颈黑色,后头中央有一白斑。上背栗色,上体余部及翼蓝灰色。颏、喉黑色,喉与上胸间有一乳黄色横斑,胸、腹及两胁栗红色,胸和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淡黄褐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易与其它种山雀区别。
杂色山雀雌雄羽色相似。指名亚种头顶、枕至后颈黑色,枕和后颈中央有一条不规整的白色纵纹,前额、眼先、眼以下脸颊、耳羽和颈侧乳黄色。上背深栗色,下背、腰和尾下覆羽以及两翅和尾概为蓝灰色,飞羽淡褐色,外翈羽缘亦为蓝灰色,内翈具窄的灰白色羽缘。颏、喉黑色,胸腹和两胁栗红色,喉和上胸间有一块不规则的乳黄色斑;胸、中央至尾下覆羽淡黄褐色或皮黄色,形成一条黄褐色或皮黄色纵带,胫羽灰色,具皮黄色端斑,腋羽和翅下覆羽灰色,具皮黄色端斑。
虹膜褐色,嘴角褐色或深褐色,脚铅色或铅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7-18克,♀17克;体长♂127-140毫米,♀125毫米;嘴峰♂10-12毫米,♀11毫米;翅♂76-81毫米,♀75毫米;尾♂52-62毫米,♀50毫米;跗蹠♂17-22毫米,♀18毫米。(注:♂雄性;♀雌性)(指名亚种)
主要栖息环境海拔1000米以下的阔叶林、人工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尤以郁闭度较小的落叶松、油松、刺槐、阔叶杂木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较常见。
留鸟。除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多成小群,有时也与大山雀和其他鸟类混群。性活泼,多大树冠中下层枝叶间、也大林下灌木丛中、偶尔也下到地下活动和觅食,常边活动边发出单调的叫声,其声似“si-h,si-h”。
主要以小囊虫、卷叶蛾、螟蛾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俄罗斯联邦(东亚区)。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树洞中,也大人工巢箱中筑巢。巢呈碗状,主要由苔藓构成,愉垫以兽毛和鸟类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12厘米,内径6厘米,高5.5厘米,深3.6厘米。每窝产卵5枚,卵白色、被有细的淡紫色和赤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3-19.1毫米×14.1-14.8毫米,平均18.1毫米×14.5毫米,重1.5克。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