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俊

更新时间:2022-08-26 17:59

李世俊,男,满族,号锲斋、怀虚堂主人,民建中央委员;出生于天津,辽宁海城人,现居北京。编审、教授、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任职务: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书法出版社社长,中国书法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

人物评价

现任职务: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书法出版社社长,中国书法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个人传略载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书法今鉴》《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

曾任文艺职务: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

曾任工作职务:辽宁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省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委员,民建辽宁省委驻会副主委兼秘书长;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版权局副局长。

曾任社会职务:中华职教社理事,辽宁省中华职教社副社长,中华商会辽宁商会副会长,辽宁省贸促会副会长,辽宁海外联谊会理事。

艺术历程

李世俊学书初始于传统,取法魏晋,得沈延毅杨仁恺等书法大家的指导。

1986年李世俊参与组织了辽宁省书法第三梯队的“北园”二十人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进京书法展,那时的创作是比较纯正的魏晋风格,字体隽秀,文雅大方。1987年李世俊书法作品入选了全国第三届书法展,同年其所临写的《嵩高灵庙碑》作品入选了首届国际临书大展,引起了全国书法界的关注。因为那时国家大型书法展还不设奖项,全国性的书法热处于高温阶段,入选国家级书法展是许多书法作者梦寐以求的理想。李世俊的书法艺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同龄书法家中不多见的辉煌。

然而,李世俊并不满足于已有的艺术成绩,他冷静思考,着眼于艺术的大作为,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作为传统艺术的书法,要想站得住脚,得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没有雄厚的文化底蕴是无法实现的,他决定暂时放弃已有的职位,下大功夫进行传统文化的“充电”。1989年他进入当时被誉为画家和书法家摇篮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进行深造。师从陆俨少、刘江、陈振濂朱关田诸先生学习书法、篆刻、中国画。江浙文化,瑰丽多姿;浙派艺术,是人文艺术渊薮之一;浙江美术学院,正是人文艺术的摇篮,一代代人文大家,如黄宾虹潘天寿沙孟海陆维钊等都生活于此。苏东坡、李叔同、吴昌硕等即为楷模。李世俊将自己的文化信念、艺术理想融入这天堂般美丽的生活状态。在浙江美术学院求学的时间里,李世俊涉猎多种书体,融合南北书风,主宗“二王”兼取魏碑、魏晋造像笔意,以行草、行书见长,讲究疏密开合,质朴自然。

2004年,李世俊迎来了他书法艺术的又一个黄金期,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中表现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二王”一路的纯传统,这一次,他有了一些新的具有某些时代特点的东西,成功地表现了自我,在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中他获得了铜奖。此后不久,同样的作品风格又入选了“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全国书法展”。古人说“笔墨当随时代”,李世俊的书法艺术发展脉络标志着他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成功实践。这不是生硬的杂糅,而是他兼收并蓄,长期文化积累与思辨的结果。

2011年,李世俊一个崭新的书法时代正式开启。这一年李世俊的书法艺术成就硕果累累,引起了全省、全国的高度关注和好评。2011年1月他当选辽宁省文联兼职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在首个新闻出版行业书画展中获书法组佳作奖;代表辽宁省优秀书法家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送欢乐下基层中国书法新疆行”活动。同年9月和11月举办两个书法展:“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七人行书法展”、“李世俊、李晖沈阳故宫书法展”。

2014年4月28日,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在京揭牌,正式宣告成立。作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书法出版社社长,中国书法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的李世俊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聚焦的热点人物,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前,业内仅知道李世俊是一位久负盛名的书法家,其身份为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辽宁省版权局副局长;辽宁省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要职。而今,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家、统战、政治协商、新闻出版、董事长、总经理、社长、总编辑这一组关键词,大体上勾勒出了这位艺术家、学者的人生阅历。

艺术成就

1987年被铁岭市人民政府评为铁岭市文艺振兴特等奖。

1990年被评为铁岭市十大优秀青年。

1994年获辽宁省首届青年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优秀文化成果奖。

1987年书法作品在全国商业职工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

2002年被聘为铁岭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6年书法作品获全国足佳杯书法展一等奖。

1987年书法作品被选入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

1987年书法作品在首届国际临书大展中获优秀奖。

1987年书法作品入选“丝绸之路”国际书画展。

1987年书法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参加辽宁(北园)二十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近京书法展。

1988年书法作品在日本东京、蒲河展出。

1990年被聘为《中国硬笔书法家词典》编委。

1990年书法作品在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中获得青年组二等奖。

1991年书法作品入选辽宁省庆祝建国70周年书画联展。

1992年书法作品入选首届国际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1995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

1995年书法作品在日本东京、宇都宫展出。

1998年书法作品参加中日韩书法展。

1999年在法国巴黎罗浮宫举办书法展。

2004年书法作品在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中获三等奖。

2004年书法作品入选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2004年书法作品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

2005年理论文章被评为辽宁新闻奖第十一届辽宁省政协好新闻二等奖。

2006年书法作品入选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5周年书法展。

2007年书法作品获辽宁省第二届兰亭奖书法展兰亭创作提名奖。

2011年书法作品获首届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首个书画展书法组佳作奖。

2011年9月18日为纪念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李世俊等七人行书法展。

2011年11月10日在沈阳故宫博物馆举办了李世俊、李晖书法展。

2011年12月10日李世俊应台湾世新大学、嘉义大学邀请参加了民建中央画院代表团在台北和彰化的书画展览。

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许多博物馆收藏。

风格特征

一、书家本色

李世俊少年学书,从唐人楷则起步。开始便以传统的经典作为自己师法的根本。及长,便向辽海耆宿、书法大家沈延毅、杨仁恺先生请益。沈老对于北碑的见地和创作实践,深深地影响和启发了青年李世俊。尤其是沈延毅先生丰富的用笔方法和卓尔不群的风格取向,都在李世俊心灵深处打下了坚实的烙印。从那时起,举凡北碑中的经典,如《龙门二十品》《张猛龙》《郑文公》《张玄墓志》等无不临习。甚至对那些书法史上名不见经传,但风格独特的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举办的“首届国际临书大展”中,李世俊临习的北魏《嵩高灵庙碑》,以其凝重典雅并饶有新意的创造性临写,获得了当年的全国书法奖项。此碑楷法中间杂隶书笔意,与远处云之南的“二爨”相类,在北朝的碑版中,就风格而言它算是个“异类”。但其格调高古,奇而不怪,作为一个尚未“而立”的青年书家能于此处专注留心,足以见其审美的品质与格调之一斑。

应该说,对于北碑的倾情研习,为李世俊的书法之路开启了一个重要的里程。同时,也奠定了他艺术创造的审美基调。大朴不雕的从容与淡然,率性挥洒的激昂与磊落,拙中见奇巧,厚里得天趣。这种历来被人诟病的所谓“毡裘”之气,在李世俊的笔下竟是那样一片灿然的境界。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书法尚处于启蒙的当代书坛,他的取法和祈尚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可以毫不夸饰地说,在辽海地区乃至于全国书坛,能得碑体三昧者,李世俊可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

众所周知,碑学自清际中兴以来,一度成为“显学”并与传承有绪的“帖学”传统分庭抗礼。邓石如、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乃至稍后的于右任先生皆得其沾溉而成为一代宗师。究其原因,帖学重因循其传承侧重于法,碑学主创造其发扬主旨在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语虽是比况丹青,但于翰墨一途同样贴切。应当说,由技法的薪传到心灵的写照正是碑学对于中国书法的滋补之功。更是中国文化中“由技进乎道”这一伟大理想的明确阐扬。

因此说,李世俊的书法信念和审美理想正是沿着这一敞亮的新途而展开的。

在此基础上,李世俊开始上溯秦汉、魏晋,下启宋元。其行书深入“二王”、怀素堂奥,尤以怀素《小草千字文》用功最久。其作品化纤秾为劲健,取缠绕作简明,其以小草创作的大量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等大型展事,并与几位当年书坛同辈共同引领了“辽宁小草书风”的兴起与流行,成为当代书法史上一段传奇和佳话。

近 年,李世俊的情趣,又转回到清末民初的碑学传统。在他看来这叫“重温经典”。尤其是对于右任先生的研习更是他一个重要的选择。弃刀师笔、带燥方润、草情篆意、纵横捭阖,这些都是他从中得到的深刻启示。

纵观李世俊的艺术历程,大体分作酝酿期、求索期与成熟期三个阶段。分别以汉隶唐楷、北碑定格局,“二王”、怀素、宋人等添气象,于右任个性抒发化气质。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与转折,其实也正是他人格心智的成长经历。

总之,李世俊的书法立足于碑学传统,气象恢弘,并以一如既往的审美祈尚抗拒世俗。不讨巧,不造作,不炫技。然正如前人所谓的“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他的书法正如他的为人之道,圆融无碍、率性开张,真正体现了书法艺术传统中“正大”与“光明”的人生情调与格局。无疑,他的思考与追求,连同他的创造在繁花照眼的当代书坛更具有了一种别样的光彩与风华。

二、文人情怀

作为当代久负盛名、影响深远的一位书法家,李世俊在人生的每个时段,始终葆有浓郁的文人情怀。他一直将于右任先生的一个联句置之座右以自省:“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

他向往古人“晴窗消日”中的雅人深致,那种读书和写字所交织出的人生情调是他的一个梦想。所以他总会在忙碌的余暇中到画室去安宁片刻,在阅读与临池中让心小憩一下。

提及他的读书生涯,还得追溯到80年代。当时的他不仅身为共青团市委副书记,而且作为一位书法家已经声名鹊起了。但他仍感到文化的匮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毅然选择了赴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深造学习,开始了一段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之旅。在那里他得以邂逅沙孟海、陆俨少、刘江、卢坤峰、朱晗、任道斌、章祖安、朱关田、陈振濂诸位先生。请益之余,他不仅增长了见闻,丰富了知识,同时江南

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优雅的自然环境更陶冶了他的气质,并使得他对书法艺术传统的理解以及审美视野的开拓都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朱关田先生的话:“书法是一种载体艺术,一是载于政治,一是载于学问。”这样的一句话,让他受益终生。在他的体会中,书法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它更应当承载一种人生中的“道义”,表达出一种深刻的人生情怀和精神力量。历史上那些名垂青史的大书家皆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们的书写所映现出的正是内心深处的“浩然之气”。而那些仅以书名称世的书家到头来仍是个“书匠”,其“技艺”仅止于“雕虫”。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中,李世俊最终坚定地树立起了自己在艺术上的世界观,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政治观。从那时起,他从共青团到政协统战、到外事侨务乃至于后来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这都与他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攸息相关。几十年来,从政之余,不废临池、勤于思考,他把自己的兴趣和艺术创作与本职工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将艺术的直觉和宏观把握事物的能力运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去,充分发挥了一位领导干部在统一战线、参政议政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也体现了“文以载道”这样一个优良的传统和文化价值观。

三、转身,不需要“华丽”

2012年,李世俊调任中国文联,负责筹建“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这对于他又是个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机会是,作为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深谙书法,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他又有着多年新闻出版战线上的丰富经验,由他担纲“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组建”的重任应该是轻车熟路。挑战是,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没有现成的参照,还须“摸着石头过河”。而且将中国书法出版社、中国书法报社、中国书法杂志社等新创重组又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协调与配合,而且他所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盈利模式,还有中国书法的文化传播和推介职责。所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这的确是一次转身,但我不需要‘华丽’,只要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些喜欢做的事儿,圆一个梦想,体现了人生价值就好。”这话,很朴实,也很由衷。

30年间,“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的创建,中国书法报社的创建”算是圆了中国书法人的一个梦想。同样,这一次的转身,也圆了李世俊40年来对于书法艺术深情顾盼的一个梦……

相关采访

2014年10月30日,

李世俊在书法学博士、教授王鹏江的陪同下在山东济南舜耕山庄专访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

院长、教授、老艺术家欧阳中石先生。

书法作品

作品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