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1 20:18
李元瑾,祖籍福建厦门,新加坡华人研究学者,香港大学博士,现任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主任,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学历 博士学位-香港大学
硕士学位-南洋大学
荣誉学位-南洋大学
教育专业文凭-新加坡教育学院/新加坡大学
李元瑾博士于1974年获得南洋大学硕士学位后在新加坡华中初级学院任教,1994年离开学院到香港大学深造,在王赓武教授指导下完成有关新加坡知识分子比较研究的论文。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旋即加入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的教研队伍。2003年南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创立,她被校长委任为中文系创系主任兼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主任。2007年10月,她卸下中文系主任之职,继续主管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同年11月,她开始8个月学术假期,游学于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国加洲柏克莱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专著
1.《东西文化的撞击与新华知识分子的三种回应:邱菽园、林文庆、宋旺相的比较研究》(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八方文化企业公司联合出版,2001),共413页,王赓武教授和颜清湟教授分别赐序。
2.《林文庆的思想-中西文化的汇流与矛盾》(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1991),共250页,王赓武教授赐序。
主编
1.《南大图像:历史长河中的省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八方文化创作室联合出版,2007),共388页。(中、英文稿)
2.《新马印华人:族群关系与国家建构》(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Konrad-Adenauer-Stiftung联合出版, 2006),共275页。(中文版)
3.《新马印华人:族群关系与国家建构》(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Konrad- Adenauer-Stiftung联合出版,2006),共273页。(英文版)
4.《新马华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联合出版,2002),共544页。
5.《南大学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2001),共276页。(中、英文稿)
总主编
论文选列 (其中三篇注*号者与他人合撰)
1. <新加坡大学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以南大中文系与研究中心为个案>,《全球化与中文研究的新方向》(新竹: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2007),页70-83。
2.<导论--南大的故事: 解读、反思、建构>,李元瑾编《南大图像:历史长河中的省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八方文化创作室,2007),页1-15。
3.<南洋大学图像: 新马国家疆界的虚拟与现实>,李元瑾编《南大图像:历史长河中的省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八方文化创作室,2007),页291-334。
4.&5.< 导论--族群关系与国家建构:新马印华人三种模式>,李元瑾编《新马印华人:族群关系与国家建构》(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Konrad- Adenauer-Stiftung, 2006),页1-11(中文版);页1-7(英文版)。
6.&7.*<族群分化与建国目标分歧:南洋大学创办前后的角力>(与周兆呈合撰),李元瑾编《新马印华人:族群关系与国家建构》(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 Konrad-Adenauer-Stiftung, 2006),页33-61(中文版);页39-67(英文版)。
8.<导论--中华之旅:林文庆与其思想>,林文庆《中国内部之危机》(新加坡:Select Publishing, 2006),页v-xxii。(本书于1901年由伦敦Grant Richards初版)(英文撰写)
10.<全球化语境下的辛亥革命:新加坡的角色>,廖建裕编《再读同盟孙中山与东南亚华人》(新加坡:华裔馆,2006),页147-169。(英文撰写)
11.<具有东南亚特色的南大中文系与华文研究>,王润华编《全球化时代的中文系》(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页105-118。
12.<从新加坡两次儒学发展高潮检视中国、新加坡、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互动>,《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国哲史学会),2005年第03期(总51期),页124-128。
13.<王赓武教授:口述历史>,John Fitzgerald、苏基朗、黄坚立、钱江合编《中华世界秩序中的权力与认同-王赓武教授七十二岁生日纪念专集》(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3),页375-413。(英文撰写)
14.<南大精神:新马华人共有的历史遗产>,《南大精神》(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陈嘉庚国际学会, 2003),页28-37。
15. <新加坡华人社会变迁中现代教育的文化反思>,Michael W. Charney、杨淑爱、唐志强合编《华人移民:海外华人的文化、教育和社会面貌》(新加坡:新加坡大学出版社、世界科技出版公司, 2003), 页229-251。(英文撰写)
16.<《马来西亚华人》评论>,《皇家亚洲学会马来亚支部学报》(JMBRAS)(吉隆坡:皇家亚洲学会马来亚支部),第76卷(上),第284期,2003,页121-123。(英文撰写)
17.<退缩与进取:论新加坡华文知识分子及其角色的演变>,载张秀明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总第59期,2002,页28-37。
18.<邱菽园的改良主义活动:从新马华人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载何国忠编《社会与文化诠释》(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2),页189-209。
19.<掀开新马华人比较研究的序幕>,李元瑾编《新马华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联合出版,2002),页1-13。
20.<新加坡华人身份身份认同意识的转变>,李元瑾编《新马华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2002),页55-76。
21.<林文庆:中华文化复兴者与现代教育家>,何国忠编《承袭与抉择: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文化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划,2001),页1-38。
22.<新马儒教运动 (1894-1911) 的现代意义:以1980年代新加坡儒学运动验证之>,李元瑾编《南大学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2001),页171-190。
23.<历史重演?新加坡两场跨世纪的华语运动>,陈照明编,《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新加坡华语文的现状与未来》,(新加坡:联邦出版社,2000年),页98-125。
24.<从认同角度评析宋旺相《新加坡华人百年史》的偏狭性>,《亚洲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第22期,1998,页96-113。
25. <林文庆走向厦门大学:一个新加坡海峡华人的寻根历程>,庄国土编《世纪之交的海外华人》(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页511-539;亦收入《南洋学报》(新加坡:南洋学会)第52期,1998,页4-21。
26. <从《香港史新编》谈到新加坡历史的建构>《亚洲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第22期,1998,页170-175。
27. <新加坡海峡华人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杨松年、王慷鼎合编《东南亚华人与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1995),页262-308。
28. <新加坡华文教育变迁下知识分子的报根心态(1959-1987)>,杨松年编《传统文化与社会变迁》(新加坡:同安会馆,1994),页47-97。
29.<根的失落与追寻:海峡华人与母族文化>,柯木林编《总会三年》(新加坡:宗乡总会,1989),页85-87。
30. <林文庆的儒家思想>,《亚洲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第10期,1987,页95-122。
31.*<报章新闻教学--社会课题研究>(与戴纯如和陈扬合撰),《大学先修班及中学华文教学实践研讨会报告》(新加坡:教育部,1987),页55-70。
32. <从中西报章的报道窥探康有为在新加坡的处境>,《亚洲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第7期,1986,页3-18。
33. <十九二十世纪交界期间新加坡土生华人归属感之追寻>(与黄康显合撰),《中国学人》(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第5期,1973,页1-30。(英文撰写)
34. <东南亚华人研究英文书目>,《东南亚研究学报》(新加坡:新加坡大学历史系),第2卷,第1期,1971,页125-134。(英文撰写)
35.<康有为在新加坡的活动>,《读史剳记》(新加坡:南洋大学历史系),第4期,1970,页1-4。
36. <玄武门在唐代宫廷政变的战略地位>,《读史剳记》(新加坡:南洋大学历史系),第3期,1969,页1-4。
37. <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学>《读史剳记》(新加坡:南洋大学历史系),第2期,1968,页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