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寿

更新时间:2024-05-08 10:49

李公寿(?—1137年),高丽王朝中期大臣。字元老,本名寿,仁州(今韩国仁川)人。在平定李资谦之乱的过程中立下功劳,官拜门下侍中,谥号文忠。

人物生平

李公寿幼时,其外祖父崔惟善曾抚摸他的脑袋说:“此儿当为大器。”他自幼好学,进入国子监读书,后凭父荫补为良酝令。但他一心登科及第,最终在大安二年(1086年)如愿以偿。

此后,他历任弓箭库判官、金吾卫录事、直翰林院、詹事府主簿、试司直、右拾遗、知制诰等职。寿昌五年(1099年)十月被派到辽朝,谢贺生辰。还朝后,以殿中内给事通判黄州,后调任西京留守判官。此后历任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尚书左司郎中礼部郎中秘书少监、司宰少监等职。乾统九年(1109年)十二月十二日,擢为御史中丞。翌年迁兵部侍郎,兼管选军司兵马达十四年之久,以称职著称。

天庆二年(1112年)七月,调任西北面兵马副使。后迁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其后又历任兵部侍郎、礼部侍郎、右谏议大夫、卫尉卿、知尚书都省事等职。天庆五年(1115年)正月出使辽朝,谢横宣。回国后任秘书监、知刑部事同知。天庆六年(1116年),迁迁国子监大司成兼直门下省。天庆七年(1117年)六月,擢为右散骑常侍。翌年,加工部尚书,出为西北面兵马使。己亥年(1119年),调任吏部尚书,十二月拜尚书右仆射,不久升左仆射。辛丑年(1121年)七月,再次出为西北面兵马使。他的旧日同僚大多升为宰辅,他却迟迟没有,一些人为他感到可惜,但他却泰然处之。

甲辰年(112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他获任检校司徒、守司空、参知政事,跻身宰辅。一年后,升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刑部事。其时他的再从兄弟朝鲜国公李资谦专权,高丽仁宗欲除掉他,遂咨询金仁存与他,他对仁宗说:“蔓草难图,然同恶满朝,势难轻举,故待其便。”金仁存也劝仁宗不要轻举妄动。仁宗又转而与枢密副使智禄延等合作,谋诛李资谦及其亲家拓俊京,反而在丙午年(1126年)二月引发李资谦之乱。乱中李资谦、拓俊京询问李公寿是否需要在宫中放火以尽除智禄延一党,李公寿表示:“宫宇相比,延烧不可扑灭,甚不可也。”但拓俊京已先下手焚宫。其后,仁宗又下诏将王位禅让给李资谦,李资谦召集宰枢两府大臣商议,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言,唯独李公寿怒斥:“上虽有诏,李公岂敢如是?”李资谦的堂兄弟李资德也附和李公寿,李资谦只好作罢。四月十五日,获任门下侍郎平章事、守太尉,并改名公寿。其时仁宗被李资谦软禁,却通过崔思全成功策反了拓俊京,仁宗便传密诏给拓俊京和李公寿,要求他们伺机勤王。五月二十日,拓俊京偕李公寿等一起进宫,扳倒李资谦,使仁宗恢复权力。仁宗给李公寿赐推忠卫社同德功臣号,加守太傅,命判吏部事,并在戊申年(1128年)三月十八日拜他为门下侍中(首相)。

李公寿本来患有风痹,不愿与妙清的党羽同朝为官,因此屡次请求致仕。到辛亥年(1131年)七月,仁宗终于批准了他的致仕。九月,加检校太师之衔。此后,他以读佛书、作佛事为乐。丁巳年(1137年)七月十六日去世。仁宗为之辍朝一日,赐谥文忠。

历史评价

《高丽史》:天资宏厚勤俭,然吝啬好佛。

人际关系

妹妹:贞信贤妃李氏(为高丽宣宗所纳,封贤妃,谥贞信,其女为高丽睿宗之妃敬和王后

妻子:金氏(卫尉卿金宝威之女,封乐浪郡大夫人)

儿子:

女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