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9 08:18
李公涛(1927——2016.08),河南巩义人,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第二届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的迄今唯一的中国书法名园“中国翰园碑林之父”,“当代文化愚公”。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世界书法家协会常务顾问,中国书协顾问,当代中国书画网艺术顾问,中国美术家联盟和人民艺术家协会顾问。日本书道联盟顾问,韩国碑林园名誉总裁,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等。2011年被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授予“国家艺术家”光荣称号。
2006年,韩国碑林园为李公涛先生竖立铜像,以纪念他对中韩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闵锋(右)与李公涛在书法名园授牌仪式上
先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李长春、李克强、李德生、曾庆红、李铁映、吴仪、迟浩田、楚图南、赵朴初、马万祺、陈慕华、杨洁篪、舒同、启功、贺敬之、周而复等的亲切接见,胡锦涛总书记赞扬他:“您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江泽民主席称赞他:“从内心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功德无量”。当江主席看到李公涛书写的《岳飞.满江红》草书时,兴致勃勃的朗诵了一遍,并由衷地赞道:“气魄很大,我很喜欢……”。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专程到翰园碑林参观访问并亲笔题词:
“东方文化艺术宝库”。并称赞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名人”。回国后,亲笔写函邀请李公涛先生到韩国总统官邸做客,李公涛先生的《无愧》作品悬挂于会客厅的主要位置。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远渡而来亲自拜望李公涛老人,并收藏了两幅李公涛先生的墨宝。其墨宝还有世界科教文卫组织、日本书道联盟、日本书画家协会,国家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以及知名人士陈立夫、蒋纬国等均有收藏。
2011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书画收藏指南.当代书画十大名家》(欧阳中石、王学仲、李公涛、靳尚谊、何农、詹建俊、刘大为、范增、张海、韩美林)本书总顾问:廖静文
其名字载入中国、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欧洲等世界名人名录。拍卖信息
雅昌拍卖信息网拍卖信息:
2010年10月24日,李公涛草书8平方尺《满江红》在方迪拍卖会上以16万元成交。即每平方尺20000元。
2011年5月1日,陕西永乐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在西安市亮宝楼举行,李公涛3。43平方尺《出塞》7.5万元成交。即每平方尺22000元.
2011年5月16日,河南方迪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在郑州市建国饭店举行,李公涛八平方尺《岳飞·满江红》和《曹操·龟虽寿》均以17万元成交。
一代大家 德艺双馨 享誉世界 彪炳史册
——文化愚公、当代草书大家李公涛的书法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分析马章乘/文
前不久,有几位韩国游客慕名来到“中国翰园”参观,请求导游帮忙,想见见文化愚公李公涛老人。并竖起大拇指说:“李公涛,世界名人,我们很崇拜他。在我们韩国拜过他的雕像,我们是慕名而来的……”那么,韩国人为什么要为李公涛先生树立雕像哪?在这之前,我和我身边的朋友谈到李公涛先生,都是以崇敬的心情追问了一大串关于李公涛老人的话题:人民为什么拥戴李公涛为:“当代文化愚公”?为什么李公涛受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三代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给予国家最高的礼遇?为什么韩国总统金泳三、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不远万里来到开封亲自拜望李公涛?为什么金泳三总统连连称赞李公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名人”,并亲笔发函邀请李公涛前往韩国总统官邸做客?为何被美国世界名人传记协会评为1994和1995年世界最受尊敬的人,并被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列入世界名人榜?李公涛先生为何享誉“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中国书协荣誉顾问”、“日本书道联盟顾问”、 “世界书法家协会常务顾问”?迄今还是我国书法史上唯一的 “中国书法名园”之父?……李公涛先生竟然受到那么高的礼遇,受到国际国内那么多人的崇敬?等等,这都缘起于李公涛先生一生的书法情结。
一、李公涛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幼蒙师塾 逆境志坚
李公涛于1927年生,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清西村人。幼蒙私塾,日习大字。老师一句“天分很好,是个神童,将来了不起!”的话萌发了他幼时当书法家的梦想。巩义是河洛文化发祥地,是诗圣杜甫的家乡,附近有宋代皇陵碑刻石雕艺术,还有北魏石窟的碑帖书法,因此,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由于家境穷寒,没钱购买纸墨,他就用红土和水在地上练。解放初期,李公涛考入了开封艺术学校,经过专业强化训练,为他今后书画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1951年李公涛参加工作,正当他大展宏图之际,却因为给单位画了两幅漫画,而被错划为右派,并遣送老家劳动改造。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而是逆境志更坚,卧薪尝胆,身处逆境,气惯如虹。在那艰苦的岁月,李公涛除了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外,还挤出时间,先后认真钻研了书法、国画、雕塑等。为了学习篆刻,他借了一本《康熙字典》,白天抽空在地上画,晚上在身上练,朝学暮研,笔耕不辍,终于系统的整理出了三万多字的《篆书字典》。
全身投入翰园 饱览中华文化
真金不怕火炼,青松定耐霜寒。李公涛终于战胜了21个严冬,迎来了祖国的春天。1979年他得到平反,在百忙中,他挤出时间深入探索书法艺术。1983年退休后,虽然已步入知天命的年龄,但仍壮心不已,要弥补前半生耽误的时光。于是自1985年8月始,经过20个不平凡的春秋,带领全家创建了中国最大,集诗、书、画、印之精华于一园的大型文化艺术宝库——中国翰园碑林。在创建碑林过程中,李公涛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书法史和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墨宝,在征集舒同、启功、赵朴初、林散之等大家的作品过程中有了和他们交流研究书法艺术的机会,而且也有机会从全国各地书法名家寄来的佳作中汲取营养,更重要的是他在收集整理古代书法经典名作部分时,都要经过认真研究挑选。书法双钩上石、雕刻、琢磨等等层层工序,李公涛先生事必躬亲,严格把关,发现工匠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亲自下手双钩、雕刻。翰园碑林截至目前已经刻好四千多块石碑,每一块都经过李公涛先生反反复复的推敲研究,碑林几乎饱览了古代和现代的精品名作。李老还自豪的说:“碑林的每一幅书法字体、风格和内容都印在我脑海里了……都像我的亲生儿子一样亲切。”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宋华平说:“‘中国书法名园’,是由中国书协直接授予的首个名园,翰园碑林是一座大型书法艺术宝库,他系统再现了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发展史,可谓中国书法艺术精华的集大成……”。可以说李公涛把自己的生命完全灌注在了书法艺术里,把“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发展史,可谓中国书法艺术精华的集大成……”都深深的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换言之,“李老是当今中国活的《中国文字发展史》、《书法字海》和 《书法通史》”,这是日本书画协会会长伊藤环雪先生参观翰园碑林期间与李老交流时的连声感叹。并欣然以日本书画协会的名誉收藏了李老两幅墨宝。
当代文化愚公 德艺双馨大家
李公涛先生善于从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中去寻找艺术进步与创新的源泉,取精用弘,蜜酿百家。他最推崇二王、张旭、怀素、张芝、于右任以及岳飞等书法艺术,对他们的作品,爱不释手。李老对篆、隶、楷、行、草诸体也很喜爱,皆有涉猎,对草书尤其擅长,他的草书走的是一条由宋人黄庭坚的长枪大戟上溯到唐人张旭、怀素的路子。他常说:“中国书法艺术最难攀登的高峰就是草书,可以说,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皇冠,狂草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谁攻下了狂草,谁就登上了中国书法的巅峰,谁就是一代宗师。”所以,李公涛先生把狂草作为他的主攻方向,下决心去攀登这座高峰。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已85岁高龄的李老,他的书法艺术,已经形成了气势磅礴、苍辣厚韵、大开大合、沉稳豪迈、化境怡神、格高儒雅的“李氏”风格,艺播海外,享誉世界。鉴于他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学术委员会”审定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他创作的《岳飞.满江红》狂草作品,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正式收藏,并颁发了收藏证书。倍受世人崇敬的“文化愚公”李公涛老人,堪称一代大家,当之无愧。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国画大家李苦禅也曾说过:“欲画好画,先立人品;人品不高,下笔无方。”书法亦是如此。李公涛先生便是既有境界,又有着高尚品德的书法大家。我拜望李公涛先生时,他问我:“人生什么最可贵?”我脱口而出:“奉献”。李老补充说:“对,无私奉献,除了这些还有,就是爱国。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两点,那就问心无愧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建设翰园碑林,弘扬祖国的文化。李老说:“为了向社会表明心迹,以昭示世人,并教育家人,我于1986年冬立下了《家训碑》‘……以愚公精神世世代代刻碑不止,我倒下由我弟弟子孙接着干。只许投入,不许索取,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直至碑林建成。碑林有了收入,李家子子孙孙不能从碑林牟取一分钱,建成后全部交给国家,生命不息,为弘扬祖国文化,奋斗不止’”、“我的书法作品所得润格费,全部捐给希望小学”等。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国外称之为“公涛精神”,中国人民亲切的称他为“文化愚公”。书法艺术包含着技艺和修养两方面的内容,技艺是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的,而修养能达到一定境界的屈指可数,李公涛即是这极少数人之一。人的修养决定着人品,人品决定作品,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基本规律。李公涛先生深谙此理。他常说:“作品是养出来的,即靠长期的学养积累创造形成的,历史是无情的,没有学养的作者、没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是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评说的。”修养的关键是修心,修心的至高境界就是无我,即无私。只有内心真正无私、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创作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书法艺术是不容玷污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艺术,只能是写字而已。李公涛先生情寄草书,超然忘我,何等胸襟,非一般人能为之……。“我从小就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向往,因为那里是一片净土,是我膜拜的圣洁的天堂。”这是李老的内心表白。
仔细分析李公涛先生的狂草书,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又有诸多不同特点:其一,狂胜前贤,张旭、怀素的狂草理性居上,法度谨严。李老的狂草则感性居上,意在写“心”,即抒发自我。其二,空间扩展,章法独特。张旭、怀素等虽狂但仍有行列的框框,直接影响书法的造势空间。而李老更注重形体外的空间构成,打破形体内外空间,纵无行,横无列,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一派狂风骤雨般的壮观景象。注重整体章法的严谨科学的布阵。学古而不泥古,敢于大胆的突破前人藩篱,拓展了书法的意象内涵与美感形式,这种美感形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期待视野,是一种超越而又超前、富有激情的草书大家,在创作中注入了生命的律动,就是创作者本人那特有的才情和不平凡的人生阅历。他的笔墨中的生命情感,亦遵从了儒家济世的积极人生哲理,是李公涛老人审美追求、社会际遇、人生宗旨、人格秉性的综合积淀。其三,造势险绝。张旭、怀素虽狂但字型的大小,墨色的对比还是相对较弱。而李老字形的大小对比;用墨的浓淡、枯润对比;点划的粗细、长短对比;以及空间布白的疏密、穿插的对比等落差很大,谋篇布势,痛快自然,而不失法度。胆量非凡,愈古空前。这与李老的人生阅历休戚相关,他英年壮志未酬,误判右派,在人生低谷阶段积蓄了一股巨大的能量。陈毅将军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李老正是陈毅笔下的青松。年近半百,方得昭雪,仍壮心不已,无私无畏,愈挫愈奋,带领全家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一座中华历史上文化艺术奇迹,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也因此,受到了人民的崇敬、国家和国际首脑高规格的礼遇,闻名世界。创造了辉煌的人生,这前后的落差犹如高山与大海。起伏的幅度亘古少有,这一点是李老书法作品最明显的个性风格,没有此等人生阅历,是无法创作出如此境界的作品的。其四,虽狂放却沉稳。张旭、怀素的狂草,飞动癫狂。而李老的狂草,狂而不怪,狂而不野,能于狂放中得以沉稳与自信,看似奔雷走电,实则行笔稳健精微。古人云:“字如其人”,也就是说从书法作品中看出书家对时代的感应;可以看得出书家体悟人生的程度;亦可以窥探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情操和思维哲学的表现形式。透过李公涛先生书法作品,可以看得出“他怀才不肆张扬,感性而心境平和,志向高远而步履踏实,成就卓然而低调随和的心态。故而他的书法作品有着很高的境界。其五,李老书法作品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最后收尾的注脚,用一枚超乎常规的大印“中国翰园碑林”,这个印和整篇章法和谐而不失重心,反而显得章法更沉稳。这也是李老造险而平险处理手法的高妙之处,是画龙点睛之“笔”。充分体现出李老在章法布局上的大胆创举。“中国翰园碑林”这枚大印,包含着李老大半生的心血和一生的书法情结。
享誉国际内外 艺术价值突显
李公涛先生受到书画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享誉国际内外 ,艺术价值已经突显。胡锦涛总书记赞扬李公涛说:“……为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2005年,江泽民主席到翰园碑林视察时,参观后对李公涛评价说:“从内心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功德无量。”当李公涛赠送自己书写的《岳飞.满江红》给江主席时,江主席很高兴,当面打开、兴致勃勃地放声从头到尾朗诵一遍,并由衷地赞道:“气魄很大,我很喜欢……”。2000年,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专程来中国翰园碑林访问,李公涛赠送了《无愧》、《梅香》等作品,他回国后立即悬挂在官邸最显要的位置,并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无愧》作品的两边悬挂着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国际风云人物与金泳三总统的合影留念。韩国将军孝德(他因信仰中国的儒家思想,热爱中国文化,崇敬李公涛老人的文化愚公精神和李老的书法艺术,在这位将军的再三请求下,来到中国翰园,举行了中国式收子拜父仪式,并随李老的儿子从孝字辈,请求李老给他起了个中国名字叫孝德。由于年龄小于长子孝泉,大于次子孝平,故来信中自称李老的二儿子。)的办公室和家中均悬挂着李老的书法作品,作为全家的座右铭。他在信中写到:“现代社会,个人主义蔓延,很多东西被西化,三纲五伦这样的道德准则已经不被人们所重视。我会身体力行,以父亲的座右铭为准则,并且让您的孙女儿铉贞和孙子南赫以及我周边与我志同道合的人们也来传播并实践父亲的精神……”。2007年,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专程造访中国翰园碑林,当他看到李公涛先生的书法作品《岳飞.满江红》时 ,连声赞道:“写得好!写得好!八十多岁了还能有这么好的功力!”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蒋纬国等皆收藏有李公涛先生的墨宝。日本书道联盟理事长黑子敏夫代表日本书道联盟特意请求李老,把他的《满江红》、《龟蛇寿》等草书代表作品赠与日本书道联盟永久收藏。2004年,《岳飞.满江红》狂草作品正式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收藏。
二、李公涛书法作品的历史价值
中国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在颁发“中国书法名园”牌匾时说:“……正式命名中国翰园碑林为全国第一家中国书法名园,必将载入中国书法史册。”既然翰园碑林能载入中国书法史册,那么作为翰园碑林之父李公涛先生的名字毫无疑问的载入中国书法史册。那么,他的书法作品自然进入书法宝库。除此外,嵌刻在翰园的李公涛书法将于舒同、启功、等大家的书法作品一块载入中国书法史册。李老本人被聘为日本书道联盟艺术顾问。翰园内“李公涛艺术馆”的馆藏作品,亦可永久收藏。 李公涛既是世界文化名人,又是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艺术已经得到海内外书画界和各界人士的公认和赞誉。国家领导江泽民、迟浩田、吴桂贤,韩国总统金泳三、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国家文化部、世界科教文卫组织、日本书道联盟、日本书画协会、韩国碑林园等国家和国际领导人以及相关机构收藏,必将载入相关史册。 “当代文化愚公”是经过国家法律程序,由 开封市人民代表大会颁发的荣誉称号,“文化愚公”代表着:“迎难而上,百折不回,愈挫愈奋,死而后已,无私奉献。生命不息,为弘扬祖国文化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属于个人,他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的精髓部分。同时也是世界人民的,韩国总统金泳三称赞李公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名人”。因此,李公涛先生的书法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名家作品。韩国为李公涛先生树立了他的雕像。金泳三总统亲自挥毫题字道贺,受到韩国人的顶礼膜拜。中国驻韩国大使张庭延称赞:“李公涛先生为中国人民争了光。”他还兼任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世界碑林林丛名誉主任、日本书道联盟顾问、韩国碑林园名誉总裁、燕京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中国老年书画协会理事等职。李公涛和他的艺术成就将在国际国内相关单位和组织留下浓浓的一笔。2000年12月9日,他的作品通过了文化部ISC2000价值标准评审。他连同他的作品自然载入了国家文化部的史册。
三、李公涛书法作品的收藏价值
“书法家”之誉,是对从事专业书法创作者的尊称,凡是以书法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与艺术思想,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展示自己的人格和文化品格者,其书法作品在一定区域内,有一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便可称作书法家;其书法作品能够入古出新、有时代特色、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能够给后人以启迪,并且能够名扬天下,德高望重,做出历史性的有益于人类突出贡献者,称作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祝允明、于右任、毛泽东、齐白石、林散之、郭沫若、启功等。书法作品是相对抽象的艺术,能流传于世的作品,要求作品的作者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有令人敬仰、赞叹的高尚的情操。书法作品的内容亦得有丰富的故事和境界。收藏家对作者和作品内容即作品的背景非常重视,占有很大的分量。不然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无名氏的作品,看上去作品本身的技法和格调都是一流的水平,可是升值空间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作品背景。王羲之《兰亭序》的临摹本,不是原作,价值就那么昂贵,就那么受人推崇,除了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外,其背后包含的作者和作品内容的可歌可泣、可敬可叹的故事占了很大的分量。收藏家收藏的不仅仅是作品,更重要的是透过作品所能了解到的感人的故事、不灭的精神以及收藏有序的情节等。通过对李公涛先生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分析,不难看出李公涛的书法作品已经具备书法大家的条件,其理由是李公涛对书坛做的贡献最少有三:其一,他创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首肯的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中国书法名园”,并且是国家“AAAA”级书法文化艺术与园林结合的旅游景点,这对弘扬和发展书法艺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李公涛本人已被尊奉为“当代文化愚公”,蜚声海内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名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在翰园内有“李公涛艺术馆”,馆内的作品必将给后人以启迪和影响。其二,李公涛的书法艺术与前贤最明显的区别是他在草书章法布局上的突破,这种突破并非搞怪、搞奇的另类,而是在张旭、怀素、允明等先贤大家的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步,这一步虽然很小,也足以给后人以启迪和教益。中国书协主席张海曾经说过,“书法最难之处在于突破前人,哪怕是那么一小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这一小步谈何容易。”其三,他的“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文化愚公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高贵品德,这种精神在李公涛的书法作品中亦有着充分的体现,是给后人留下的值得敬仰的精神财富。同时,这种精神也包含着丰富的可歌可泣、可惊可叹的故事。就这三点,其书法作品亦足以传世、荣耀收藏。
书画市场行情与李公涛书法的升值潜力 近年来,国内外书画收藏价格日趋攀升,出现了由低迷向复苏再向狂飙发展的势头。2009年由全球知名艺术市场数据调查机构,对“艺术价格”发布的数据显示,排名前三的艺术家依次为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和齐白石。前两名作品拍卖均超过1亿美元。齐白石作品达到700万美元,他的作品销售量较上年攀升73℅,销售价十年翻了八倍。去年国内有四件拍品超过亿元。有的书画家去世后,价值猛增,如启功去世后,其作品当即翻了几翻,2009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上拍的1982年启功临摹《争座位帖》,原估价28——38万元,最后成交价达到83.6万元。此外,齐白石与启功的《山水.书法8开册》,每一页齐白石画的山水上方,都有启功题写的一首诗,这件作品曾在1998年的拍卖会上以159.5万元拍出,2003年在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再次以1661万元成交,五年增幅10倍以上。
据有关专家评估,目前中国的书画市场价格,还处于补涨时期。李公涛先生的书法作品,由于他为人谦虚、低调。他总感觉自己的造诣与张旭、怀素等先贤大家有很大差距,不让宣传,现今他已经85岁高龄了,精品意识仍然很强,李老总是说,“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要对后人负责……”。虽然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名人”(韩国总统金泳三语),但他的“文化愚公”的大名掩盖了他的书名,其实,如果没有他对书画艺术发自骨子里的爱和为书法宁可“死而后已”的痴着劲儿,具有中国书法历史资料宝库功能的“中国翰园碑林”也不可能耸起。近些儿年来,由于求他书法作品的人愈来愈多,年岁已高、应接不暇。为了谢绝一部分人的讨扰,于2000年向国家文化部申报,通过了ISC2000艺术价值标准评审,经专家评估,李公涛书法润格以每平方尺10000元的单价,与当时启功、刘炳森的书法价格在同一个价位。随后,在家中就挂起了书法润格,作为挡箭牌。近几年来,韩国、日本、香港、台湾以及国内的一些收藏家开始关注李公涛先生的书法作品. 其中香港的收藏家王某于2009年,慕名专程前来开封翰园碑林拜望李公涛老人,一次性出资15万元人民币,购得李老墨宝,他说:“李老的书法作品与其他书法家不同,他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书法作品自身的价值,其作品除了具有登峰造极的书法艺术水平之外,包含着‘中国唯一的书法名园’中华几千年书法艺术宝库的文化历史内涵;包含着他那令人敬佩、且足以启发教育后人的‘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文化愚公’精神内涵,我们全家人都崇敬他,堪称一代大家,独领风骚。他的书法作品一定能够彪炳千秋,让世人代代宝赏。我们能得到并拥有李公涛老先生的墨宝,那是我们全家的荣耀,作为传家之宝连同‘文化愚公’精神,世代相传……”
通过以上对李公涛老人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总结,不难看出,李老先生不仅是一代草书大家,而且是德艺双馨、德高望重、倍受世人崇敬的“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书法作品连同他创建的“中国书法名园”——中国翰园碑林和李公涛艺术馆,将载入史册,尤其是他那“百折不挠、愈挫愈奋、无私奉献”的“文化愚公” 精神,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受用不尽。显而易见,已经85岁高龄的李公涛老人的书法作品,随着中华盛世和书画收藏热的暖流的到来,必将有意想不到的较大的升值空间。
李公涛书法作品点评
《岳飞.满江红 》 这幅草书作品,是李公涛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用笔干净利落,衔接饱满气壮,曲线游丝盘旋有节奏,法乎自然。“仰”字最后一笔顺势而下,一波三折,苍辣而沉稳。“少”字长撇,自信而坚定的“耕”出,十分凝重有力,如长枪大戟,气势险峻,非大手笔莫能为之。尤其是独特的分间布白——不留行列间距的章法,字与字、行与行打成一片,极尽穿插之能事,而且整体空间又极为通透,气息流转,全无滞碍;李老善于处理黑白、虚实、浓淡、粗细、大小、疏密、正斜等辩证对比关系。黑中透光、白中有墨,虚实相生;浓而厚韵,淡而有味,浓淡结合;粗中有细,细而不板;大中有小,以小补大;疏而不空、密而不死;有正有斜,多彩多姿,高低长短,避让参差;和谐有度。远观其势,他首先营造了大的格局,对比强烈而协调,产生一种震撼人心、动人魂魄的视觉冲击力。李公涛先生,学古而不泥古,敢于大胆的突破前人藩篱,这幅作品冲击了传统稳定的艺术模式,拓展了书法的意象内涵与美感形式,这种美感形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期待视野,这是一种超越而又超前、富有激情的草书大家,在创作中注入了生命的律动,并从草书点线运动轨迹的迁想妙得中,留住自我生命的血液。这生命血液贯注的源泉,就是创作者本人那特有的才情和不平凡的人生阅历。透过这幅富有哲理思想穿透力、富有情思激荡的草书作品,可读懂李老先生的心灵语言——书法。这也许正是李公涛先生在古人的基础上,向前跨越了具有时代色彩的一步,十分难能可贵。丹青难写是精神,笔墨幻化诗意浓。李老的深厚功底、丰沛的精力、高深的涵养、炙热的激情、诗意的书怀使他的书法作品保持了高品位、高格调。这幅作品中笔画的生命情感,亦遵从了儒家济世的积极人生哲理,增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书法美学做出了一大贡献,是李公涛老人审美追求、社会际遇、人生宗旨、人格秉性的综合积淀。这首词是宋朝名将岳飞填的《满江红》,气魄宏大、气壮山河。李公涛先生的这幅书法风格正与此词格调暗合,表达了他创建中国翰园碑林的坚定信念和壮志已酬的自慰心情。
李公涛先生的“心里话”
草书横幅《无愧》,这幅作品用笔沉稳,神采若坦荡君子,大气而又不失儒雅的风度。“无愧”两个字,气韵贯通,神完气足。小字是用草书落款“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由春秋。乙酉年春月,公涛书于翰园。”与“无愧”主题呼应。李老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最后收尾的注脚,用一枚超乎常规的大印“中国翰园碑林”,和整篇章法和谐而不失重心,反而显得章法更沉稳。这也是李老造险而平险处理手法的高妙之处,是画龙点睛之“笔”。充分体现出李老在章法布局上的大胆创举。“中国翰园碑林”这枚大印,包含着李老大半生的心血和一生的书法情结。这幅书法作品的风格与词意相映生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李老把这幅作品作为座右铭,悬挂于书房,用来鞭策自己。“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奉献、问心无愧,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这是他的心里话。
李公涛:我的“挚友”和“好帮手”闵锋
2010年05月12日 09:14 来源:大河网 李公涛
我为了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带领全家,自筹资金,于1985年创建中国翰园碑林。这一义举,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汇聚在翰园碑林,他们有众多的风华正茂的青年,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社会知名人才和专家学者。这些同志,不为名,不为利,勤勤恳恳地为翰园碑林作出奉献。
在老同志中,有两位成为我的“挚友”和“好帮手”,一位是薛艾,一位是闵锋。薛艾同志负责办公室工作,任办公室主任;闵锋负责宣传和党建工作,先任新闻部长,后被选为党支部副书记。我和薛艾、闵锋被人成为“翰园三老”,他们俩位是我创建翰园碑林的左膀右臂,不幸的是薛艾同志于2003年因病去世。闵锋同志原任开封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党组成员,是一位老县级干部。他热爱文化事业,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离休后,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投入到翰园碑林的创建工作。我们俩是同岁,我比他大几个月,我是老哥,他是老弟。在人生道路上,又都有坎坷不平的遭遇。50年代,我们正处在风华正茂、春风得意的黄金时代,万万没有想到被一场政治风将我们打入了社会最低层,折断了我们腾飞的翅膀,戴上了“右派”帽子,这一戴就是21年。直到1978年,才平反昭雪回到了工作岗位。可惜这时我们已从一个朝气焕发的青年,变成了年逾半百的老人了。共同的遭遇,彼此之间就自然产生了相互同情的“难友”情感。现在又为了一项共同的事业、一个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走在一起,走在一条大道上,这就必然使我们成为携手并肩的战友,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亲密无间,双方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闵锋同志到翰园碑林工作以来,工作上勤奋苦干,默默无闻,在宣传和党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踏踏实实、无私奉献的“老黄牛”,而且品德很好,和同志们密切团结,宽容和谐。我俩不仅是挚友,也是诤友。商讨工作问题时,他敢于直言,畅述自己的观点。有时也会争论,但都是从事业出发。这种实事求是的品格是非常可贵的。从多年的相处中,我深深体会到闵锋同志是一位难得的好同志、好朋友,我们俩情同手足。他的优点和业绩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勤奋苦干,业绩显著
从事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需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都必须有海内外广大新闻界朋友的广泛支持。翰园碑林创建之初,就设立了新闻部,并建立了新闻报道碑廊,为新闻界朋友刻碑留名。闵锋同志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广泛联系新闻界朋友,积极宣传翰园碑林的建设成就和翰园精神。20多年来,海内外有1000多家新闻单位报道了上万次,拍摄专题电视片20多部,使翰园碑林和翰园精神名扬海内外。闵锋自己撰写并发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论文、杂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1200多篇,出版专著《文明丰碑》一书,共计200多万字。其中《当代文化愚公李公涛》、《奇人奇家》、《精神文明丰碑》、《中国最大的民办碑林》、《中国翰园碑林访韩代表团访韩纪实》、《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等长篇文章在美国、新加坡和港台等著名报刊发表,对宣传翰园精神和翰园碑林建设成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闵锋同志非常勤奋,工作效率很高,有时一年就发表文章100多篇,不到三天就发表一篇文章,对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可说是一个奇迹。我常说翰园碑林之所以名扬海内外,新闻界朋友当推首功,这其中闵锋同志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党建工作方面,成绩也很突出,中国翰园碑林于1994年建立中共党支部,开始我担任书记,闵锋担任副书记。这里员工大部分是青年,他们政治热情高,积极要求入党,经过培养教育,已发展党员20多名,这些党员在各项工作中都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被评为开封市优秀党支部,闵锋同志也被评为开封市优秀共产党员,四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并被评为河南省老干部先进个人。闵锋同志在社会上也有较高的声誉,有20多家新闻单位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开封电视台还拍摄了他的专题片《春花老树爱晚秋——中国翰园碑林“三老”闵锋》和《党徽在中国翰园飘扬》。
中国翰园碑林是一座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接待游人需要很好的导游员,而培养高素质的导游员,首先要有好的导游词。开始我们曾请几位专家为碑林写导游词,但写出的导游词均不够理想,后来闵锋同志主动承担这项工作,他广泛收集查阅有关资料,撰写的导游词很适用。经过几年的修改和补充,现在他已写出导游词和著名书法家的轶闻趣事近30万字,计划条件具备后编辑成册,以便更好地培养提高导游员的素质。
二、爱岗敬业以园为家
闵锋同志既有高尚的人生追求,又有执着的爱岗敬业精神,他忠于职守,勤奋苦干,把翰园碑林作为自己的第二家庭。他常说:“翰园碑林是一座文明海内外的文化艺术宝库,弘扬民族文化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到这里工作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正确选择,也是我事业上、生活上最理想之处。能在这里做点贡献,我感到无尚光荣。”他虽然年过八旬,但他和青年一样每天坚持上班,从不懈怠。
闵锋同志时刻关心翰园碑林建设事业的发展。乐碑林发展之乐,忧碑林困难之忧。翰园碑林创建之初,经济很困难,他通过朋友的关系,为碑林筹集资金5万元,解决了当时燃眉之急。闵锋同志很重视维护翰园碑林的威信和声望,有个时期,社会上有些人对我创建碑林进行非议、诬陷,针对这种情况,他撰写了《决不能往李公涛身上泼污水》等文章,在几家主流报纸上发表,澄清了是非,弘扬了正气,对此我很受感动。
闵锋同志踏踏实实,默默无闻,有种实干苦干精神,朴实无华,能吃苦耐劳。他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不停的东奔西跑,执着的敬业精神,感动过无数人。有一次天上下着小雪,闵锋同志为了及时向几家媒体送交新闻稿,骑着自行车先到位于西郊的开封电台,再到北土街《开封政报》编辑部(当时市政府所在地),最后又跑到东郊开封日报,来回几十里。一位报社编辑感动地说:“你这也是发扬公涛精神啊,真叫我们青年人敬佩呀!”有一次,我看到白发苍苍的闵锋同志骑着自己的自行车为碑林事业奔波,感动地流下了热泪。我每次提出让他坐出租车,费用由碑林报销,而他为了给碑林节省开支,始终未实行。
闵锋同志不分上下班时间,时时刻刻都在考虑工作问题。有时撰写一篇文章,回到家里也要搜集资料,整理文稿,家庭也是他的办公室,甚至在睡觉时还在思考文章的结构和主题。为了写作,他特别注意资料的积累,看到报刊、书籍上有用的资料都分门别类的保存起来,有的还抄在笔记本上,以便备用。他说:“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做到眼勤、手勤和腿勤,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一心扑到工作上。”
闵锋同志不仅有勤奋苦干的爱岗敬业精神,而且他的文化素质也较高,在文、史、哲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已出版专著10部,加上报刊发表的文章达400多万字,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影响。他是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孔子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开封职工大学兼职历史教授等。可以说他是一个难得的知识比较全面的人才。他写作态度认真,写出来的文章百发百中。
闵锋同志常对人说:“在翰园碑林工作精神非常愉快,担任的工作正适合我的理想和兴趣,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人际关系也好,翰园碑林就是我人生的最后归宿。”
三、胸怀若谷,乐观开朗
闵锋同志和我一样,一生坎坷多舛,多灾多难。但在逆境方面,我们都度过了那21年的艰难岁月。闵锋同志心态很好,胸怀宽大,乐观开朗,有不屈不挠的毅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都不放在心上。他说:“世界是美好的,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好,我们历经劫难,活到今天很不容易,有很多被打成右派的同志经不起残酷的折磨都去见马克思了,我们能欣逢盛世也是很幸运的,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争取健康长寿。”身经烈火,壮志弥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所能,争取多为人民、为社会多做些奉献,弥补过去被耽误的黄金时光,以尽一个炎黄子孙的赤子之心。
闵锋同志德高望重,受到碑林员工的尊敬。他崇尚低调,谦逊谨慎,和蔼可亲,和同志们亲密团结,从不张扬自己,从不摆老干部架子,以一个普通老兵的身份和大家和谐相处,和青年们都成了“忘年交”,人民亲切地称他为“闵老师”。在工作上相互支持,亲如一家。他谦逊地说:“我在工作上取得的一些成绩,是和碑林领导与同志们的支持分不开的,李俊峰、来丽娜、郭连元等同志帮助我打印、传送、校对文稿,做了大量工作,对此我非常感谢。”闵锋同志关心碑林的整体事业,不管哪个部门,需要他帮助解决的问题,他都尽力去办。他恪守孔子的“忠恕”之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被他的工作热情和可贵品德所感动,为他写了一副对联:“万劫方显铁骨硬,经霜更知秋水明。”又给他写了一副字:“无愧——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闵锋同志把它作为“座右铭”。他说:“我一辈子不干对不起人的事,无论对人,对己,或对事业,都做到无愧,那样才心安理得,不会有愧疚感。”
活到老,学到老。闵锋同志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令人敬佩。他爱书如命,手不释卷,珍惜时间,分秒必争。每天四点多即起床学习,一年四季不变。他家藏书两千多册,文学、历史、哲学、书画、政治等应有尽有。自命书室为“石灰书屋”,取自明代政治家于谦的《石灰吟》,以石灰精神自勉。他说:“我的物质财富虽然匮乏,但我是一个精神财富拥有者。我坚持学习,一是兴趣爱好,一是工作需要。时代在发展,人人都需要“充电。”要与时俱进,争取赶上时代的发展。闵锋同志的人生宗旨是:学习,乐观,宽容,奉献。
老年人要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第一,闵锋同志生活很规律,坚持锻炼。他总结创造了一套自我锻炼的方法,一年四季坚持,雷打不动。他的精神很好,80岁的年龄,60岁的心理。但是想不到他在2008年10月,忽然得了了“脑出血症”。当时我很为他担心,便向佛祖祷告,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幸好,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他很快恢复了健康。为此,我当即协同闵锋同志到万岁寺还愿,并捐款向佛祖致谢,这也是我俩深厚友情的一段佳话。
明清之际一位大思想家顾炎忒在《酬傅处士》诗中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我们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翰园碑林的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祝愿我们的友谊松柏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