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31 12:56
男,1975年1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初中学历,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金祥村油落小学代课教师。李兹喜十多年来耐住清贫,坚守希望,将一批又一批山村娃娃送出大山,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的事迹让每一个人为之感动。
1995年,初中毕业的李兹喜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来到边远的罗甸县班仁乡金祥村油落小学当教师。金祥村坐落在红水河与蒙江河汇合的双江口北岸的半坡上,是全县最边远最贫穷的村寨,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田,直到近年才通了电。李兹喜既是学校唯一的老师,又是“校长”、“后勤主任”和“炊事员”。对这微薄的“年薪”李兹喜没有嫌弃,毅然坚守在学校为学生上课。他每天要给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所有学生上课,并且一大早要走3个多小时山路为学生背水做饭。学生家长们凑的365斤苞谷籽就是他的“年薪”,可他却变卖家中的“年猪”给学生买来新课本。任教以来他共送出了103名学生,升学成绩在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1990年创办至1995年的5年间,来上课的教师就换了3个,村民们生怕新来的李老师离开,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给李老师介绍对象。李兹喜与油落寨村民吴晓招结婚后,工作得到岳父一家人的全力支持,吃住都在这里。妻子也对他百般关心,让他专心教孩子读书。
2000年,学校得到了县中医院及商人捐资5000元资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在山腰上盖起两间小平房,县新华书店送来20张课桌,于是教室由茅草房搬了出来,有了今天的教室和校园。学校没有一个孩子中途辍学,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李兹喜一家生活艰辛,经常要靠父亲和岳父的接济才能吃饱饭。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却一直坚守在小小的讲台上,塑造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李兹喜的动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了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解囊相助。油落小学,在李兹喜的坚守下终于有了新的希望。
金祥村小学坐落于水源奇缺之地,村民们取水要下到山脚近2公里的芭蕉湾,李老师每天上课前去背水。一天下午,站在讲台上的李老师突然头晕目眩,失去知觉。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被学生背在回家的途中,纯真的师生情让李老师感动不已,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念。
2003年6月,从外地打工返家的姐夫劝说李兹喜与他一起出去打工赚钱,他收拾好行装与姐夫一同往山外赶去。在一个山垭口休息时,李兹喜脑海中不时出现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情景,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在盯着他,李兹喜幡然醒悟,自己已经离不开学生了。
金祥村有114户600余人,李老师还担负着对村民义务扫盲的任务。妻子为不影响他教书,所有农活均一人揽下来。
11年来,他教出学生百余人,有的正读高中准备考大学,有的外出打工,苦和累难不倒这位乡村代课教师。如今,30岁的李兹喜一如既往地用心去照亮山村,坚守着那份刻骨铭心的誓言:我是一名教师。
在担任代课老师的前10年里,他每年的报酬就是学生家长们凑起来的365斤苞谷,即使如此,有些学生可能还交不起,他总要从自己家里挤出钱、物资助学生。“如今,我收到了最珍贵的礼物,最光荣的荣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这胜过任何丰厚的报酬”,默默扎根深山十几年的李兹喜没有被社会遗忘,这让他无比欣慰。
2006年,李兹喜的故事被一些媒体报道,受到省、州、县有关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破格由乡政府资助,每月发给他300元的报酬。2007年5月起,县财政又拨专款,每月给他发放600元的工资。县里有关部门还支持,陆续修通了金祥村的路、电,解决了农民吃水难题。
“如今国家的好政策,学生们上学几乎不用花一分钱了,再也不用让大家凑苞谷了”,对于现在的状况,李兹喜发自内心地感激。
他的奉献赢得了农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碰上过节,谁家杀了猪,做了好菜,第一件事就是叫上李老师一起吃。”村民吴兴国说:“山里人穷,这是我们为李老师能做的最大的好事。”
2004年他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06年,黔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发出了向李兹喜同志学习的号召,同年被评为黔南州先进教育工作者、“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
2007年他获得“全国十大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
2008年又荣获第12届全国“五四”青年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