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2 23:19
李加纳,男,重庆巫溪人,1957年9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农学部常务副部长、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原院长、博士生导师。
李加纳,男,1957年9月生。重庆巫溪人,现为西南大学农学部常务副部长、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农业部西南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1973年9月至1975年1月就读于万县市第二高级中学(高75级):
1975年1月至1978年3月在为攀枝花市农科所工人;
1978年3月至1984年12月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读本科和研究生;
1985年1月留校任教;
1995年7月至1998年10月于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读博士,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5年晋升教授,1996年任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现为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农业部西南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1985.1-1995.10: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5-2005: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2011: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现在: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农学部常务副部长
李加纳同志先后获得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争光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
现担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油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油料专家指导组成员,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执行专家组成员,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油菜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油菜育种攻关首席专家,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油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首届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兼油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兼植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科技顾问团成员等职。
李加纳同志长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64项。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国家973子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科技部三峡移民科技开发专项1项、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948项目2项、重庆市重点项目3项。作为主持人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自然科学奖1项、农业部丰收计划奖1项,通过鉴定成果6项,申请专利5项,获得2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口头交流,先后参加和主持育成10个油菜新品种(国审品种2个),应用面积2000多万亩,为西部开发和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50多名,其中32人已毕业并获博士、硕士学位。
2022年9月,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李加纳/卢坤教授团队历时8年,成功研发全球首张油菜液相育种芯片——油菜50K液相育种芯片,相关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作物杂志》在线发表。
油菜遗传育种;数量遗传及分子数量遗传学;作物杂种优势。植物遗传、油菜遗传育种、数量遗传学、生物统计学、试验设计等
博士生、硕士生招生专业: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方向: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作物高产优质育种原理与方法。
到目前为止,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64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遗传基础研究”,2004-2007;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油菜籽油脂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代谢调控”课题“种子发育相关性状影响含油量的遗传学机制”,2006-2011;
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油菜品种分子设计的数据库建设”,2006-2010;
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植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优质高产多抗油菜和花生分子与细胞品种创制”课题,2006-2010;
5、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948)项目“高效型优质油菜”培育的分子技术体系引进和创新利用,2006-2010;
6、重庆市重点项目“优质高效杂交油菜新品种创新”,2007-2009;
1、油菜优质高产育种的有关遗传规律研究,获199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2、油菜新品种杂油05示范推广,获1997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3、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选育研究,获200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4、甘蓝型黄籽油菜新材料的选育与研究,获200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5、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渝杂18”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获2000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6、黄籽羽衣甘蓝新材料研究与利用,获2006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第1完成人
7、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示范推广,获2006年度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第1完成人
8、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2005年6月通过重庆市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1完成人
9、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调控研究,2000年3月通过四川省科委和重庆市科委共同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2完成人
10、甘蓝型油菜高蛋白材料“辐油一号”,1994年4月通过四川省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1完成人
11、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3号”,2004年1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油2005001),第3完成人
12、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2号”,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04022),第1完成人
13、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200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油2001005),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03024),第1完成人
14、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渝油19”,2001年1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2完成人
15、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渝杂18”,1998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1完成人
16、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渝油12”,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2完成人
17、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渝杂09”,1995年3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2完成人
18、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杂油05”,1994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2完成人
19、国家发明专利 “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调控方法”(专利号ZL200310110898.x),第2发明人
20、国家发明专利“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调控方法”(专利号ZL200310110899.4),第2发明人
1、 数量遗传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主编
2、 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第二作者
3、 若干遗传参数在油菜杂交分离世代中的变异性研究,遗传,89年6期,第一作者
4、 应用AHP建立作物育种选择函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1.011(001).,第二作者
5、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和基因效应分析,遗传学报,92年4期,第一作者
6、Genetics Model and Gene Effect Analysis on the Main Agronomy Characters in Rapeseed (Chinese J.Genetics) Vol.19(1)1992, 第一作者
7、 不同施肥水平对油菜CMS不育系和杂一代育性影响研究,作物学报,96年2期,第一作者
8、Breeding of Genetic and Cytoplacmic Double-MS Line of Rapessed (B.napus L.) ,1995,Vol114(6),第一作者
9、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manure elements on the fertility change of CMS lines and their F1 in rapeseed, 1995,7,《Rapeseed Today and Tomorrow》, PBI Cambridge Press,第一作者
10、Genetic variation of yellow-seeded rapeseed lines (B. napus L.)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ources, 《Plant Breeding》, 1997, 116(5), 通讯作者
11、 育性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试验设计,生物数学学报,1998 Vol13(6), 第一作者
12、Genetic study and commuercial application of the yellow-seeded rapeseed (Brassicanapus L.),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apeseed science, Science Press New York, 2001: 28-34, 第一作者
13、 甘蓝型黄籽与黑籽粒色性状的动态分析,作物学报, (2001)27(5), 通讯作者
14、 甘蓝型油菜种皮黑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作物学报,(2002)28(5), 通讯作者
15、Genetic diversity of testa pigments and RAPD marker of yellow-seeded repeseed (Brassicanapus L.),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 2(5), 通讯作者
16、The relationship of color formation with related enzymes and protein contents in the seedcoat of oilseed rape(Brassicanapu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4,Vol.3(5), 通讯作者
17、 甘蓝型油菜耐阴性的品种差异,作物学报,2004,30(4), 通讯作者
18、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寻找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 通讯作者
19、 芥菜型油菜×羽衣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性状表现,作物学报,2005,31(8), 第二作者
20、Analysis of the lignin content and related enzymes activities in seed coat between black-seeded and yellow-seeded rape (Brassicanapus L),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5, 4(12), 通讯作者
21、QTL mapping of seed coat color for yellow seeded Brassicanapus, 遗传学报,2006, 33(2), 通讯作者
22、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yellow-seeded and black-seeded rapeseed(Brassicanapus L.) with different testa characteristics during artificial ageing, Seed Sci.& Technol.,2006,34, 通讯作者
23、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tohormones and male sterility in thermo-phot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TGMS) wheat, Euphytica,2006, 150, 通讯作者
24、Ben-Bo Xua, Jia-Na Lia, Xue-Kun Zhang, Rui Wang,Ling-Li Xie, You-RongChai,Cloning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functional flavonoid 30-hydroxylase gene from Brassicanapus,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7,164: 第二作者
25、Molecular cloning of two genes encoding cinnamate 4-hydroxylase (C4H) from oilseed rape (Brassicanapus),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7, Vol 40(2): 247-260, 通讯作者
2018年6月,荣获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2020年7月23日,入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